中秋節賞月吃月餅作文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相傳已久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為月餅象徵著快樂、美滿、和諧。下面是,歡迎參閱。

  1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又是一年中秋佳節。這十五的月亮像個金子做的圓盤,掛在深邃的天空中,給幾片浮雲鍍上了金邊。

  我們全家五口坐在七層頂上,一邊吃著媽媽親手做的月餅,一邊盡情地欣賞著這皎潔的月亮。我一時興起,學著古人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吟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媽媽自然也不例外,她走過來摟住我:“別再耍寶了,現在我宣佈一件事情,今年的月餅,其中有一個我放了點特別的佐料,誰要是吃到了就有獎。”我連忙問:“啥獎品?”“都寫在紙條上放進月餅中了。”於是媽媽媽拿出了五個一模一樣的月餅,供我們挑選。媽媽說我最小,讓我先挑。我左看右看,拿起這個又放下那個,舉棋不定,偷偷看一下媽媽的臉,媽媽笑咪咪地,一點暗示都沒有。到底是哪一個呢?每個月餅都一個模樣,沒有特別的地方呀。我只好隨便拿了一個,心裡還在默默地祈禱,獎品就在這個月餅中。

  我迫不及待地掰開月餅,嘿!裡面可什麼都沒有,真可惜,獎品與我擦肩而過,唉,誰叫我運氣不好呢。只見爸爸手舞足蹈起來,“哈哈,我中獎了!我中獎了!”爸爸的運氣實在好。我忙問:“快看,什麼獎品?”爸爸念道:“祝中秋節快樂!請中獎者說說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如答不上來,就認罰吧。”爸爸大叫道:“這算什麼獎品,還不如說處罰呢?”看到爸爸一臉委曲“樂極生悲”的樣子,我肚子都笑疼了,慶幸自己沒有摸中“獎品”。

  爸爸甩了甩頭,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說就說吧,這可難不倒我。月餅的出現始於元朝,由於元朝的殘酷統治,中原廣大人民紛紛起義,當時朝廷搜查得十分緊張,軍師劉伯溫就想出了一條妙計:特製大圓餅,內暗藏字條,字條上寫著‘八月十五起義’,再將餅運進義軍軍營,八月十五一舉攻城,攻下了元大都,朱元璋欣喜若狂,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將‘月餅’作為食品賞賜群臣。於是中秋就有了吃月餅的習俗。這麼樣說得不錯吧?”說著,爸爸朝爺爺、奶奶、媽媽和我眨了眨眼。

  一家人樂呵呵的嚼著香甜的月餅,觀賞著分外明亮的圓月,談論著中秋節各種美麗的傳說,享受著中秋團圓、家庭和睦的歡樂。

  2

  轉眼中秋節就到來了,而在每年的中秋節裡,我們一定要做的兩件事情就是賞月和吃月餅。而聽說吃月餅有著這樣一個由來。在這裡我先給大家講述一個關於月餅的傳說吧。傳說以前月餅叫做胡餅,是打了勝仗獻給皇上的一種貢品。唐玄宗的時候,唐軍打敗了匈奴,大臣將胡餅獻給玄宗,玄宗看了看說:“這麼好吃的餅叫做胡餅,太難聽了吧!”楊貴妃在一旁說道:“天上的月亮這麼圓,就叫月餅吧!”於是,“月餅”就傳了下來。

  不知不覺,到了晚上。媽媽說:“今天是中秋節,我們來吃月餅吧!”我和爸爸異口同聲地說:“好啊!”媽媽拿出了一個月餅盒,一開啟,裡面有棗泥的、哈密瓜的、鳳梨的……真是應有盡有。我率先拿出一個鳳梨味的,先慢條斯理的將包裝袋開啟,裡面是一個橙黃色的小月餅,這月餅不是很圓,而是橢圓形的,再乍一看,月餅的中心標準的寫著“鳳梨”二字。把它開啟,裡面是鬆軟、晶瑩剔透的餡兒。咬一口,香香甜甜的味道在嘴裡揮之不去。就在這時,爸爸也吃了一個棗泥味的,只見他放進嘴裡細細的嚼,嚼了許久後突然大叫:“哇噻!真是太好吃了!”

  今年的中秋節雖然沒有見到月亮,但是我們吃了月餅,一樣過的很快樂。而且,也比以往的中秋節過的更有意義。

  3

  小時候,第一次接觸中秋,印象最深的就是月餅。那時候覺得月餅真是一個新奇的東西,說餅又不像餅,說蛋糕又不是蛋糕。於是第一次見著時,就很滿懷期待地吃了一口。那時候嘴巴小,不足以一口咬下半個月餅,所以剛吃到裡面黑紅黑紅的餡時,覺得還挺好吃的。嚼了幾口嚥下去後,便又咬了一口。這回我就咬到了中間的蛋黃——說實在的,我以前只吃過蒸蛋、煮蛋、炒蛋、煎蛋和把蛋殼打碎,攪拌幾下再倒到湯裡面煮的那種蛋,還從沒吃過這種夾在月餅中間又硬又鹹的蛋,所以我一咬下去就皺著眉頭說——“嗯~鹹鹹的。”吃第一口我就吐掉了,從此以為月餅就只有夾蛋黃的。以後我吃月餅死也不吃蛋黃,並認為那是世界上最難吃的組合。

  後來,我對於中秋的期盼早已不如小時候那麼渴望。中秋節來臨時,甚至還想著如何把月餅中的蛋黃去掉。

  中秋節來臨的前一天,感覺肚子有點餓,便拆開了爸爸新買的一盒月餅,連包裝都沒看就直接拆開來吃。當然,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嚐了幾口後,便驚喜地發現——居然不是蛋黃味的,而是香香的,酥酥的,於是忍不住又啃了一口——哇,真是太好吃了!咬著咬著,忽然發現月餅上有字耶,但早已讓我咬得面目全非了。不過我憑著以前吃N根棒棒糖的經驗,認為這是——“鳳梨味的!”我興奮地說。於是我跑去問媽媽:“媽媽,這月餅怎麼會有鳳梨味的呢?”“當然嘍,今年新出了好多口味的嘛。”媽媽說。哇,這麼說的話——我急忙跑到月餅盒那邊,把月餅一個個都掏了出來,然後再一個個拆開——“哇,這個是蘋果的,這個是草莓的,還有木瓜味的呢……”就這樣,那一年中秋,我們過得很有“味道”。

  不知道今年的中秋是不是來得比較晚,我們早就把月餅吃膩了。雖說吃起來已經有些受不了,但節日那天我們全家還是坐在一起喝茶、吃餅、聊天,聽王菲唱《但願人長久》。裝月餅的盤子裡依然有蛋黃味的,我想它也許依然那麼難吃,但那已經不重要了,畢竟中秋節大家坐在一起就很好了。拿一個來嚐嚐,也不是那麼難吃嘛,鹹鹹的,跟鹹鴨蛋差不多。突然想起,遠方的嫦娥姐姐,是不是也在品嚐這鹹鹹的蛋黃月餅呢?

  4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相傳已久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為月餅象徵著快樂、美滿、和諧。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經過我上網調查,還有這樣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七仙女回填宮時給有著正義董永留了一個兒子。後來有一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日,那孩子看到同村的小夥伴們在村頭桂花樹下玩耍,也想過去湊湊熱鬧,哪知道不但沒人理他,還罵他是個沒媽、***野孩子。他委屈極了,便號啕大哭。哭聲驚動了天神吳剛,吳剛便悄悄拿出登雲鞋,對孩子說:“如果你想媽的時候,就穿鞋圓月下吧。”

  董永的兒子在月光下穿上了登雲鞋,飛到了天宮,七仙女見了自己的兒子,又悲又喜,便親手把嫦娥送的桂花蜜糖,拌上花生米,核桃仁,做成餡兒,按圓月的樣子,做成香甜的仙餅,給兒子吃。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後非常生氣,命令麒麟把董永的兒子馱回人間。

  後來,董永的兒子當了官,就叫各州各縣的人們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都來仿做他在天宮時吃的仙餅,擺在月亮下,表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這種餅子就像月亮一樣,所以後人便稱做中秋餅。

  直到今天,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的晚上,當一輪圓月掛在蔚藍的夜空,人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心中總會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