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消費者權益演講稿

  演講稿應該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要做到這點,除了觀點、道理要能為聽眾接受以外,演講稿還要寫得充滿感情,用情來打動聽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剛剛過去不久。所以我演講的題目是“誠信·維權,我的責任”。

  前幾年中國大地上流行著這樣一首歌,歌中寫到:“霧裡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詞作者閻肅曾經披露說,那英唱的這首歌是送給“3·15”的,希望消費者能夠藉助一雙慧眼,將這經濟生活中的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而今天正是所有消費者揚眉吐氣的日子!十幾年來,“3·15”從一個國外漂泊來的普通紀念日,已經演變為中國消費大眾維權的一個節日、一面旗幟。每年春天的這個時候,她都會再一次增強我們的信念和勇氣,讓誠信和理性的光芒照耀每一位經營者、消費者的心靈。

  早在1962年3月1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就提出了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到了1983年,這一天就被定為了國際消費者權益日,1991年“3·15”來到了中國,1994年,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出臺。而今年恰逢《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誕生十週年,中國消費者協會也迎來了她二十歲的生日。在這樣一個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裡,中國消費者協會確定今年的“3·15”主題為“誠信·維權”。

  誠者無疆,信者無畏。《水滸傳》裡有個經常冒充黑旋風李逵打劫的李鬼,如今已經成了假冒偽劣的代名詞。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李鬼”確實不少:“板藍根”能成“娃娃參”,“白醋”能成“青黴素”„„相聲演員王培元曾經講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他的一位朋友買了一套沙發,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沙發買回家沒多久,兩個扶手竟然長出了草,扒開一看才明白,扶手是用兩根大蘿蔔做的,長出的不是草而是蘿蔔纓子!李鬼們的粉墨登場一方面是經營者在利益的驅使下攪亂市場規則,不講誠信造成的,另一方面卻往往是我們消費者不懂法,不知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的一味縱容造成的。

  這幾年砸汽車,砸空調的新聞越來越多,前段時間又有消費者鬧出來想焚燒自己的膝上型電腦的事情。除了焚燒膝上型電腦,國內還有類似砸某類手機的說法,並且這種說法被一些消費者衝動地演繹成了:“xx手機,今年你砸了沒有?”這樣一句似乎是很流行的說法。這種意圖以損壞產品來引起關注、以至於問題得到解決的事件越來越多。但是,這種做法恰恰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多的危險和傷害,其一,這一砸的剎那雖然解氣和痛快,但是痛快是痛快了,但是砸掉的還是自己的東西;其二,有些產品和有些問題經這一砸就沒有證據了,證據都沒有了,談何要廠商賠償損失呢。這種草率的做法是無益於問題的解決的。

  回顧這十四年的維權之路,我們經歷了從無法可依到十年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出臺,以及在這之後一系列相關法律體系的逐漸完善。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在十幾年的時間發生過如此巨大和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節奏、生活方式,也改變著我們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從農民因為假種子,坑害一年的辛苦付諸東流,到今天的為了主張正義和合法的權利而打一元錢官;從開始為穿了三天就露腳指頭的劣質皮鞋而到處投訴,到現在醞釀召開業主大會炒掉反客為主的物業公司,我們明顯的感覺到作為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提高。但我們同樣不得不承認,這依然是一次艱難的長途跋涉。抬起頭,目標總是離我們越來越近,而腳下的路卻依然泥濘。

  我們不希望看到“3·15”來臨前後幾天,李鬼們“西裝革履楚楚動人”,而其他時間照樣玩著“貓逗老鼠”的遊戲。不希望你我只有在每年的這個時候才想起自己還是一個消費者,還有著那麼多的權益。每天,我們都在消費,“3·15”其含義已經不是原始意義上的單純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它已成為一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代名詞。“3·15”這一天好過嗎?對某些不負責任的商家來說,也許好過,你消費者挑剔也不過就是這一天或者是前後幾天,我興許還要借這個旗號好好的坑消費者一把,不是說最危險也是最安全的時候嗎?也許不好過,如果我們都是挑剔的消費者,這一天,我們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在平時的每一天,我們都像“3·15”一樣挑剔,把315變成365,某些商家就不好過了。美國的消費法典就寫了這樣一句話,只有挑剔的消費者,才能造就有規則的市場。

  最後,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維護消費者權益;讓我們一起痛斥和揭露利慾薰心的製假造假者;讓我們一起為那些勇敢的站出來,維護自己和大眾權利的先行者鼓掌吶喊;讓我們一起呼喚法制的力量為我們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誠信,維權!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我是消費者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六***1***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我是消費者》。今天是3月15日,大家知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啊?今天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今天是維護我們消費者權益的日子。有些同學可能不知道什麼是消費者的權益。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消費者權益是指消費者在有償獲得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以及在以後的一定時期內依法享有的權益。

  每年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都有一個主題,今年的主題是“消費與服務”。這一主題體現了消費與發展之間的相互聯絡和相互促進關係。這一主題的主旨是:宣傳消費政策,推進消費權,提高消費信心,構建消費和諧,促進經濟發展。我們作為一名小小的消費者,也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來學習和保護我們的消費權益。比如,在學校門可發現一些人來兜售質量不合格的物品,我們千萬不要去買:我們在去超市買東西時,要看這樣物品的生產日期,如果日期靠後不要買,一旦發現食品有質量問題時,要及時舉報等等等等。當然,在我們維護我們的消費權益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夠胡亂花費,要有節制的,環保綠色的消費。

  我們都知道,近年來環境汙染很嚴重,因此,全社會都在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所以消費也要提倡綠色消費,低碳消費。綠色消費實際上是一種可持續的消費,是一種適度節制的消費。調查顯示,美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垃圾來自於人們消費後丟棄的包裝袋。在我們每消費一美元中就有一美分華仔我們要丟棄的包裝上了。從這個調查結果來看,我們就更需要意識到綠色消費的重要性了。那麼,我們該如何來進行綠色消費,低碳消費呢?在此,我給大家提幾個建議;

  1.要購買散裝的東西。當你購買日常用品是,如果數量較大,建議你買散裝的商品,這樣,可以減少在包裝上的浪費。

  2.要購買可迴圈使用的商品,少購買一次性的物品,一次性剃鬚刀,一次性照相機,塑料杯,塑料碟子等,這些東西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同時也破壞了我們的環境。因為這些東西出場後,在你手中停留不久後就會直接變成垃圾。我們可以買那些可以長久使用的物品。如可充電電池,他壽命長,無毒害;布做的毛巾,他可以替代各種紙巾等等。

  3..買二手或者翻新的物品。用二手的書可以解酒數目,翻新的電器可以節省你的金錢,而且耐用。你就這樣同使物品化的利用來為減少汙染出一份力吧1

  4.購買水留校的淋浴噴頭。我們可以在水龍頭上安裝通風發散裝置和低流量的淋浴噴頭,可以減少50%的家庭水費支出。

  5.主張低碳著裝。就是減少購買服裝的頻率,選擇環保面料,選購環保款式,減少洗滌次數,手洗代替機洗,舊衣翻新,轉贈他人,一衣多穿等。因為,任何一件衣服,從他種植的棉花,到紡紗,成衣,使用到最終焚燒,每個生產加工環節都有碳排放發生。如果按每機只買兩件T恤,兩件襯衫,兩件外套計算,純棉服裝的碳排放總量約為224千克,化纖服裝的碳排放總量約為1504千克,一旦你選擇了有顏色和圖案的服裝,再加上皮革、毛衣等服裝,你衣櫃裡每年新添服裝的碳排量遠遠不止1000千克。

  還有許許多多的綠色消費低碳消費的好方法,在這我不一一例舉。希望大家從小就要樹立環保消費的意識,進行綠色消費、低碳消費。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保護我們的消費者權益

  尊敬的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護我們的消費者權益》。

  3月15號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消費者權益是指消費者在有償獲得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以及在以後的一定時期內依法享有的權益。所謂消費者權益,是指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及該權利受到保護時給消費者帶來的應得利益。其核心是消費者的權利。主要包括: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中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自主選擇的權利,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準確的公平交易條件,以及人格、民族風俗習慣受到尊重的權利等。

  年年3.15,年年講維權,許多年前的王海***已經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打假英雄逐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然而,3.15還在繼續,維權還要繼續,但是有多少人還在對這個興趣濃濃?有多少人還對這個深信不疑?

  當然,經過這麼多年3.15的維權講座似的宣傳,老百姓的心裡早已明白原來有這麼多黑心商家在侵犯著他們的利益,原來有這麼多的霸王條款在欺凌著他們的權益,原來他們是可以通過法律通過消費者協會來與此抗爭的。但同時,那些不法商販們不知道麼?

  不可否認,這些年來的努力是有了一定的成效的。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許多造假者的手段更加高明,黑心商販們的技巧也日漸成熟,而我們的消協卻始終固守著老一套的規矩沒有太多的變化。舉個例子,假設一個人買到了一件有問題的商品,與商家的交涉無果,於是投訴到消協,消協首先要做得先要與商家協商,如果對方買了這個面子,還好,事情算是順利解決,如果同樣不能,這時候就會要求消費者到有關部門去對商品作技術上的鑑定,鑑定的費用也要有消費者自己承擔,況且作技術鑑定的費用有時會超過商品本身的價格,那麼就算消費者最終投訴成功,得到了賠償,這期間耗費的時間,花掉的精力,也使得這種賠償變成了得不償失。單這一點,就會讓很多人打了退堂鼓。耗不起這個精力,時間,還有金錢。除非是向王海那樣的職業打假者,或者是商品的價格不菲,不然,平頭百姓誰會經得起如此的折騰?

  也正因為這一點,造成了很多人吃了虧就自認倒黴,導致一些不法商家的不法行為屢禁不止的現象。

  所以我認為,維權工作應該從這些方面考慮一下,一些原本有消費者去做的事情,比如商品的技術鑑定等,是否可以改變一下,與其讓消費者去證明這個商品有問題,不如改為由商家來證明自己的商品沒有問題,這樣既可以降低消費者維權過程中的難度,又可以對不法商販們起到震懾的作用。畢竟買到有問題的東西錯不在消費者。

  國家花了大力氣去打假是在為百姓做實事,如果這個實事能夠從百姓的角度多考慮一下,那麼就更能得到百姓的認可,也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同以水滅火,總免不了會有星星之火殘留,若結合著釜底抽薪,上下一齊努力,我想效果會更好的。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