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關於五一勞動節的見聞話題作文參考

  勞動是艱苦的,成果是甘甜的;沒有辛苦的勞動,就沒有甘甜的果實。五一勞動節快到了,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五一勞動節的作文,僅供大家參閱。

  五一勞動節

  一年一度的五一勞動節到了。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可以放假了!我跟隨父親來到老家的一處景區——桃花島。追著燕子的叫聲,迎著和煦的春風,我們滿懷喜悅,前往美麗的桃花島,進門後,你會看到一隻金雞,好像在祝福我們呢!繼續往前走是桃花仙子廣場,桃花仙子美貌非凡,無人能比。想到這,我想起一個美麗的傳說:嘉慶時期,一個人生了一個女孩,她剛生下來嘴裡就含個桃子,人們覺得很奇怪,便稱她為桃仙女。她非常喜歡吃桃子,種桃樹。陽春三月,許多村民都來看桃花,桃子熟了,大家就一起吃桃子。由於當時村裡的男人都當兵了,一個軍隊闖進了這個村,人們東躲西藏也沒辦法,這時桃花女挺身而出,跟軍人戰了三天三夜,後來因為流血太多而傷亡了。從此這裡成了桃花島。我們沿著小路往前走,穿過木形水泥橋,來到了野炊群,講到這裡,你一定會說:“小小的野炊群有什麼可講?”其實,關於這個野炊群還有一個美妙的傳說呢!

  八仙要去東海你也可以投稿,由於當年是六月,天氣悶熱,八仙路過淮安市,在這裡做飯吃,他們每人吃了個桃子,吃完後,桃核被他們隨手扔了,他們吃完飯便走了。後來這八個桃核長成了桃樹,而現在的野炊群就是八仙煮過飯的地方。

  再向前走,順著樓梯下去,我們來到了桃花湖,桃花湖湖水清澈透明,桃花湖的中間還有一個湖心島,我們坐在大石頭上,可愜意了。在桃花湖的四周有:半坡廬、桃花洵、小洞天和音樂水車。我們在那裡玩水車、捉蝌蚪,真有趣!順著小洞天的石巖,我們爬到了桃花島的坡。放眼望去,整個廣場盡收眼底。坡北,那古老的黃河水呀,幽然地唱著歡樂的歌,緩緩地向東流去,流向那太陽升起的地方;坡西,一片粉色的花海,花海中游人如織,倘佯其間;有的駐足觀賞,仔細端詳;有的貪心輕搖,一嗅再嗅;有的結伴花海,拍下美妙的節奏;有的歡心雀躍,銀鈴串串……舉目四望,到處綻放著紅紫,到處隱現著生機,到處悠揚著悅耳的鳥鳴,到處飄揚著醉人的花香…。坡南,桃花仙子廣場上,遊人如海,面帶微笑的桃花仙子在向人們訴說著今天的故事。我陶醉了,讓我們用心靈去採接春天的色彩。用我們多彩的筆法描繪更加美好的明天吧!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我們的歡聲笑語卻一直在我的耳邊迴響。在路上,我們還不時的往後看,不想離開。

  愉快的勞動節

  “五一”三天的假期我過的可愉快了!

  因為爸爸帶我和小弟弟回到了我的老家——安徽桐城,那裡有我敬愛的爺爺、奶奶,還有很多我*好的小朋友們,我非常想念她們。

  5月1日早晨我起的很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準備好給好朋友的禮物——我畫的五彩畫,就到車站乘車了。車子在道路上飛馳,我的心早就飛到了老家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了。

  車子開了3個多小時,就到了,下車往家走的路兩邊都是黃燦燦的油菜花,可漂亮了,在南京可看不到,我纏著爸爸給我拍照。爺爺、奶奶都在家門口迎接我們呢,我撲到奶奶的懷裡親了奶奶一下,奶奶樂壞了,一手摟著弟弟一手摟著我,在我的小臉上親個不停。我的小夥伴姚瑤、婷婷她們也來了,趕緊拿出我的禮物給她們。

  在老家我和夥伴們玩跳皮筋,還和她們一起爬山,我還教她們跳舞,玩得可高興了,一直到很晚才回家,第二天上午我和奶奶一起到茶園採茶,奶奶採茶我和小弟弟就在茶地裡玩挖蚯蚓玩,弄得我們像個灰老鼠似的。下午我和奶奶到田埂邊採蒿子回家做蒿子粑吃,可香了,我都兩年沒有吃過了,奶奶傍晚做好了,我一下就吃了3個,把小肚子撐得圓鼓鼓的才罷休。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又要回南京了,又要和我的好夥伴們分開了,走的時候她們都來送我,我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上車了,爺爺、奶奶一直送我們上車,在車上我和爸爸說:“爸爸:以後放假我還要回老家”。

  難忘的勞動節

  勞動的五一,寓意著喜悅、寓意著放鬆、寓意著無窮無盡的樂趣……鬱鬱蔥蔥的林木,多姿多彩的花朵,潔白無暇的藍天……五月的陽光總是那麼令我向往。

  孔廟開營後,社員們紛紛湧向船埠頭,登上航船,在悠悠的運河中搖盪。不知過了多少時間,我們到了傳說中的石門。踏著青石板鋪成的小路,來到了漫畫大師豐子愷的故居——緣緣堂。門亭、小徑、石相、壁畫……一股濃濃的書畫氣息讓人置身其中,不少同學拿起相機紛紛合影留念。一位偉人的身後,總會有一所名校,無形中我想這是正確的。此時此刻,我們的又一個目的地到達了,那是——石門鎮小,而這便是漫畫大師的母校。校園內我們成群結隊的進行遊覽觀光,畢竟是第一次到來,自然而來的那一種激動之情是無法掩飾的……

  可真謂“一波為平一波又起”,午飯過後,再一次登上游船,名揚千里的京航大運河伴我們而行。來往船隻另我眼花繚亂,而運河的水是那麼來勢洶湧。

  不遠處,烏鎮水鄉,依水而居……水鄉很美,很古,很誘人。漫步於古鎮的小路,亭臺樓閣、花草樹木……垂簾的藍印花布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地搖曳,遠遠望去,那像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桐鄉市烏鎮鎮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在植材小學的文化長廊中記錄著茅盾的成長足跡。和石門鎮小不同的是,一小河把這莫大的植材校園平分成兩半——植材園、立志園。校園長廊上的石碑刻寫著茅盾的寄語,那是想讓植材的莘莘學子從中得到感悟;校園內一塊刻者“樹人百年”石碑也是異樣的醒目。鞦韆、籃球場、足球場…活動裝置一一不少。“真不愧是一代文豪的母校啊!”情不自禁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嘀——”遠處的哨聲在召喚著我們,依依離開了。其中夾雜者不捨,夾雜著依戀。…………

  第二天,天矇矇亮我們都醒了。沒辦法每個人都是一種向望,而這一種向望是說不出口的。好奇、興奮、開心……而我們的第一站又是一學校,仰望著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教學樓,花壇、活動場,另人感到無比的舒心,更令人興奮地的我們看見了運河嘉興的最古老的石孔橋——長虹大橋,每一快石板都在述說著歷史的變遷。作別了古橋,汽車緩慢的開著,嘉興南湖的秀麗景象盡收眼底。又到站了——嘉興市博物館。展覽櫥窗裡陳列著數千年來的文物、書籍、瓷器、名人名畫……數不勝數。博物館,承載著歷史,承載著回憶,承載著一段段故事。我們計算著我們的歷史……

  時間在不知不覺流逝著,兩天很快結束了…到站了,下車,在步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腦海放電影似的回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