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左右盲區怎麼解決

  城市內交通擁堵,車速大多不快,出現交通事故也大都是一個微事故:兩車相刮擦、撞倒行人、蹭了馬路牙子、前後車追尾等等。據小編總結,這些事故發生的共同特點就是司機沒有正確判斷車輛所處位置,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首先是司機太粗心大意,再者就是各種盲區導致的司機辯識不清。

  一、盲區危害大,是否可避免?

  所謂駕駛盲區,就是駕駛人的視線死角或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一般來說,它分為車內盲區和車外盲區。車內盲區大多是因為車輛結構造成的,不同車型的車內盲區大小有所不同;車外盲區則多由固定或移動物體及光線問題造成。

  許多碰擦事故在發生時,車輛都屬於變道、轉向的狀態,而此時駕駛員很容易出現視覺盲區,如不小心很容易發生意外。

  不同車型的視覺盲區不同。駕駛視覺盲區,就不同車輛而言是不同的。對於駕車者而言,盲區就是視界的死角和意識不到的地方,通常情況下,盲區分為車內盲區和車外盲區。

  車內盲區有的是車輛佈局構成的,有的則是人為造成的。車外盲區是因為固定或移動物體及光線問題造成的,不一樣車型遇到的盲區大小不一樣。

  車內盲區主要有四大視覺盲區以及一些人為盲區。

  1、前盲區

  引擎蓋前看不到的地方,俗稱前盲區。造成汽車前盲區有幾個方面的因素,與車身、座椅的高度、車頭的長度、駕駛人的身材等都有關係,如果沒有很好地控制前盲區的距離,是很容易發生追尾事件的。

  2、後盲區

  車輛後面的盲區俗稱後盲區,是指從後車門開始向外側展開有大約30度的區域在反光鏡的視界以外,是指後車的車頭在前車的後車門附近時,前車的反光鏡裡觀察不到後面來車,極易發生刮蹭和追尾事故。

  3、後視鏡盲區

  後視鏡盲區。車兩邊的後視鏡只能看到車身兩側,並不能完全地收集到車身周圍的全部資訊,尤其從輔路上主路,從左後視鏡不能觀察到車輛,假如加速大角度切上最內側車道,很容易與正在最內側車道高速行駛的車輛發生碰撞。

  4、AB柱盲區

  就是擋風玻璃兩側的A、B柱。在轉彎時,如果兩側的A柱較寬,寬的距離就把視線遮擋住,這樣產生的盲區就大,如果柱子窄的話,則盲區就小。而B柱的盲區主要是在車輛的右側,當車輛在行駛中,需要大角度拐到外側時,B柱會遮擋視線,有可能與右側正常行駛的車輛發生碰撞。

  5、人為盲區

  除了車輛本身造成的視覺盲區外,還有一些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視覺盲區,比如一些司機後擋風玻璃前,會貼有顏色較深的貼膜,或者駕駛員在後擋風玻璃上懸掛一些毛絨玩具等。

  ***1***很多駕駛員人為製造了盲區,尤其是女性喜歡在車內後視鏡上掛上一些飾物,行車時這些飾物不停晃動,造成了很大的盲區。

  ***2***還有人喜歡將一些物品放在前後車窗下,也會擋住很大的視角。別的,過深的遮陽膜也會擋住視線。

  6、泊車盲區:

  車輛在泊車時,因為兩邊緊挨著其他車,後視盲區較大,越是座位低的車輛後視盲區越大,在停車或倒車時容易造成事故。

  7、固定物體盲區:

  在行人、自行車與汽車混行的區域,尤其是街道轉角、巷口、小區和衚衕出口、立交橋樁後面等固定物體盲區,隨時會出現行人、自行車或其他汽車,容易發生事故。

  8、燈光盲區:

  絕大多數汽車的前燈都是隨車頭同步轉動的,因此會比車輪的轉向“慢一拍”,在晚間就會構成一個燈光“滯後到達”的盲區。如果車速過快,當燈火照射到的時候車就可能撞到路邊的物體或行人了,在連續彎道的地帶,這種危險更大。

  行進中因為對向行進車輛燈光太亮而造成的視界盲區,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解析不同的車型的視覺盲區

  1、小型車:車輪旁、左右40度角的位置最難看清楚。

  普通的小型車,比較難看清的是前擋風玻璃的兩側,也就是A柱。由於擋風玻璃兩側的支柱干擾視線,如果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這裡突然出現行人容易讓駕駛員措手不及。

  小型車的車後方的視野範圍比較差,有時需要扭頭觀察,嚴重影響駕駛。大約在車後30度到40度的位置是最容易有盲區的,而這個區間恰是車輛轉彎時容易發生碰擦的位置。

  車前低於引擎蓋位置的物體、車前側靠近車輪的物體,都會被遮擋。通常我們見到的刮蹭都是這兩處部位發生的。

  2、SUV車型:側面盲區大很容易引發事故。

  SUV車型由於底盤高、坐姿好,前方的視野寬敞,深受車主歡迎,不過由於SUV車體寬大,因此車頭和車側面的盲區也更大,因此在轉彎、變線、倒車時都要非常小心。

  如何避免開車視覺盲區

  3、大貨車:高度帶來的盲區最危險。

  大車因車身高,盲區最多,比如車裡面的後視鏡,看不到整個後面的情況,必須要配合兩側後視鏡輔助來觀察。有些超過10米長的半掛車,車頭和後車廂是通過掛鉤連線的,拐彎時車頭和車身不在同一直線上,車頭右側1-2米內會有視覺盲點。

  大型貨車或者大客車,後車窗以下是個面積很大的盲區,車頭處雖然盲區的視點較小,但因為車身高,車頭處從地面往上一米左右的方位也是盲區。

  大型車輛的前側車身兩側的方位也是盲區,夾角大約有30度。

  雖然說普通車主一生也不會遇到幾次駕駛大貨車的機會,但是瞭解清楚大貨車的盲區是為了提醒車主們,儘量不要在超車時從大貨車的右側行駛,因為右側較難觀察清楚,如果這時恰好大貨車也要向右變道,很容易出現危險。

  三、哪些地點更容易出現視覺盲區?

  1、綠化帶附近容易發生事故。

  因視覺盲區而導致的事故中,綠化帶、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交界處,是最容易發生的地點。開車人到這裡時一定要放慢速度,切忌那種猛轉向、猛掉頭的操作,必要時可用喇叭、閃燈等方式進行提醒。

  綠化帶附近之所以易有事故,是因為一方面車輛行駛軌跡發生變化,一方面綠化帶以及路邊停車也使得雙方視線進一步受阻。

  2、長段上坡的頂端易發事故。

  遇到長段的上坡道路時,一般車主都要加足油門來上坡,但是很多人在到了坡頂時沒有把車速控制好,這時很容易發和追尾、撞人等事故。

  上坡頂端由於視角問題,這時駕駛員、騎車人很難看到對面的人和車,稍有不慎很可能發生危險。因此開車上陡坡時別猛踩油門,應控制好車速,臨近坡頂時儘量不要超車,以免發生危險。

  3、大車身邊事故多。

  我們在擁擠的路上經常能看見小車貼著大車超車、騎車人貼著汽車行駛等情況。一但發生危險,當大貨車駕駛員遇到緊急情況需要避讓時,人的反應往往是先避讓後觀察的,這時候在大車另一側的你很可能就“躺槍”了。

  不少駕駛人可能都遇到過這類情況:駕車在斑馬線前等紅燈時,如果旁邊停著公交車、廂式貨車等大車,你左右兩側視線就會被遮擋。綠燈一亮,你一腳踩下油門準備起步,不料這些大車前突然竄出行人。要避免這種情況很簡單,綠燈時讓兩側的大車先起步,等它們大半越過斑馬線後,再加油起步超越大車。

  四、教你全方位應對盲區?

  1、A柱、C柱盲區的應對辦法:

  一般轎車車身有3對立柱,從前往後依次為A柱***前柱***、B柱***中柱***和C柱***後柱***,簡單說,A柱就是前擋風玻璃和前車門之間的立柱,C柱即後座頭枕兩側的立柱。

  A柱、C柱都會不同程度地造成盲區:當車輛轉彎時,駕駛人的部分視野會被A柱遮擋;倒車時,C柱也會影響駕駛人的視線。近年來,為了應對越來越嚴苛的車輛碰撞測試,很多新車不得不採用更粗壯、結實的立柱,這樣一來,車輛的安全性是提高了,但A柱、C柱盲區範圍也隨之擴大。

  應對方法:車輛轉彎前一定要減速,轉彎時駕駛人要特別集中注意力,如果沒有把握,不妨調整視線,可以稍微往前探一下頭,觀察A柱後方的情況。倒車前,最好先觀察車子周圍的情況,對於習慣扭頭倒車的駕駛人來說,必須同時觀察車外後視鏡。

  2、後視鏡盲區如何應對:

  觀察後視鏡是瞭解車後情況的好方法,但後視鏡也有盲區,有些人在超車、變更車道時,儘管已經看了後視鏡,仍會與側後方的車輛發生刮擦或碰撞,原因之一就是忽視了後視鏡的盲區。後視鏡盲區最明顯的一種表現,就是當側面車輛行駛到距離自己車輛很近的時候,駕駛人便無法通過後視鏡看見它們了。

  為了擴大視野,有些車主會在車外後視鏡上“貼”一塊小凸鏡,這種做法的確有助於消除部分盲區,也會帶來一個缺點,就是影像的變形程度很大,這種變形的影像使得駕駛人不容易判斷鏡中物體離車子的距離。

  應對方法:開車前,駕駛人應根據自己的坐姿調節後視鏡,儘可能減少它們的盲區。在超車、變更車道前,應提早開啟轉向燈提醒後方車輛,在確保車輛前方安全的情況下,駕駛人可以稍微回頭看一下,或者稍稍俯身觀察後視鏡,儘可能多地看到車後的情況。

  3、車後下方盲區如何應對:

  車輛後下方這塊位置,坐在車裡的駕駛人是完全看不到的,曾有人做過實驗,普通轎車的車後盲區大約有6平方米,微型麵包車的車後盲區大約為2平方米,廂式貨車的車後盲區大約為11平方米。即使是2平方米左右的盲區,躺下或蹲下一個兒童也綽綽有餘,所以這種盲區很危險。

  應對方法:不要過分依賴倒車雷達,因為雷達也有感應盲區,對於一定高度以下或很細的物體,倒車雷達往往檢測不到,而通過後視鏡就更加無法看到了。對付這類盲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下車檢視車後情況,雖然較麻煩,但能確保萬無一失。

  5、可以這樣應對其他盲區:

  ***1***人為盲區:

  不要在車內掛飾物,不要將物品放在前後車窗下,也不適用過深的遮陽膜。

  ***2***泊車盲區:

  儘量不要在狹窄地方停車,如果必須這樣,可請別人指揮協助停車,還可以安裝倒車雷達或選購有倒車雷達的車型。

  ***3***固定物體盲區:

  在有固定物體盲區的區域行進要保持高度警惕,如路途允許,則要與這些盲區之間留出足夠的橫向距離。

  ***4***燈火盲區:

  車燈的照射範圍都是有限的,夜間行車時,如果在黑暗的環境中轉彎,車前大燈難以覆蓋彎道內側的位置,可能導致車輛與彎道內側的物體或人發生磕碰;使用遠光燈時,車前一段距離的照明效果相對較差;車輛燈光太亮***如使用氙氣燈***時,會使對向的車輛或行人看不清楚,造成視覺盲區。

  建議駕駛人在夜間行車時儘量少用遠光燈,轉彎時車速不要過快,特別要小心彎道內側的情況,必要時可以放下車窗玻璃觀察或鳴喇叭警示。

  駕駛員要放慢車速,留神有車輛或行人俄然出現,等上述情況排除後,再加速行進。

  五、避免小事故的行駛技巧:

  1、在人群密佈處,要下車檢查是否有小孩啟動前要下車檢查盲區情況

  保證安全後再啟動車輛。尤其在人群密佈處,一定要檢查是否有小孩在車前車後活動。“如果那個事故中的司機下車檢查了,就會發現處於車頭盲區的孩子,就會防止悲劇發生。”

  2、要適當調整坐姿

  在行進中視界會隨身體移動,盲區會有變化,所以要經過適當調整身體的視點來使盲區被壓縮到最小規模,否則盲區會增大,甚至一些不該有的盲區也會出現。

  3、跟車距離不要太近

  如果前車對比大,或者前車的後窗貼了深色的太陽膜,使你無法透過前車的後窗看到更前方的路況時,尤其要保持合適的安全距離。兩車相距20米以上的車距對比安全。

  4、要合理地分配注意力

  人的視距集中點也有主要和非必須之分,在行車過程中主要注意的是前方的車流,也要附帶著掃描路邊的行人,而在前方無車情況下,就應更注意路邊行人情況。駕駛員應練習自己根據路面情況,經常切換主要注意力和非必須注意力。

  5、要控制車速

  在靜止狀態下,人的視界可達到210度,但真正看得清楚的有效視界只要70度,而車速越快,視界越窄,時速達到100公里,視界就只要40度,只能看清正前方很窄的規模。所以要控制車速,以免盲區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