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範文精選

  天壇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於明朝,是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9處景觀之一。接下來小編給你們整理出了幾篇關於介紹北京天壇的導遊詞範文,歡迎借鑑閱讀。

  北京天壇導遊詞1

  各位遊客,我的介紹就到那裡,如在參觀遊覽的過程中有其他問題,請向我詢問,我會再進行講解。謝謝大家!

  遊客們,大家好!此刻我們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天壇路,我想有的朋友已經猜到了,我們的下一個景點就是美麗的天壇。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天壇最光彩奪目。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的場所。

  同時,它也是中國木結構建築的頂峰,全用木材就完成了這一驚世傑作。天壇另一美妙之處,是奇妙的回聲。站在中心叫一聲,你會聽到從地層深處傳來的明亮而深沉的迴響,這聲音彷彿來自地心,又似乎來自天空,所以人們為它取了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約0.9米的圍牆,你站在一端貼著牆小聲說話,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貼牆面就能聽得異常清晰,並且還有立體聲效果哦!這就是神奇的“迴音壁”。這證明5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運用聲學原理。

  遊客們,此刻請大家參觀一小時,然後到門廳集合。

  北京天壇導遊詞2

  各位遊客,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聖殿,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圓南方,寓意天圓地方。乾隆年間,將大祀殿改為現在祈年殿,將屋頂改為藍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這一祭天聖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聯軍的洗劫,19又遭到了八國聯軍的蹂躪,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裡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還有很多健身的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線路開始遊覽。

  現在我們是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在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壇有兩道圍護牆,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牆都有四組門,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皇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來到圜丘壇下,我們馬上就要開始登壇了,不過要請您留心數一數,每一層壇面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都會發現,壇上所有的階數,都是九或九的倍數。這些難道都是巧合麼?當然不是,因為古人認為九的極陽數。所以工匠們變用這個數來賦予圜丘壇的“崇高”之意。

  謝謝你們來北京天壇,歡迎下次再來啦!

  北京天壇導遊詞3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皇穹宇。這裡是在祭天大典後存放皇天上帝及其它諸神牌位的地方,即皇天上帝和諸神的寢宮,除大典外,其餘時間,眾神便在這裡休息,即人間的“天堂”。皇穹宇建於公元1530年,位於圜丘壇之北,整組建築由一堵圓形的牆所環繞,院內有三座建築,即存放皇天上帝牌位的正殿---皇穹宇及存放日月星辰、風雲雷電諸神牌位的東西配殿。

  正殿皇穹宇象一把巨大的雨傘,其殿頂呈圓形,基座為圓形,院落的圍牆也是圓形,這些“圓”都是敬天禮神的象徵,但也正是這些“圓”及建築,造就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即皇穹宇院內的三大聲學現象。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這院落的圓形圍牆,它就是聞名中外的建築——迴音壁。那麼迴音壁有何神奇之處呢?其現象是這樣的:如果兩人站在兩座配殿後的圍牆下,均面部朝北對牆小聲說話,都能非常清晰地聽到對方所講的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呀,整個圍牆是圓形的,又磨磚對縫,牆面十分光滑,再加上圍牆頂部蓋有簷瓦,聲音不宜散失,於是聲波便沿著圓牆連續反射而產生迴音。各位可以試一試,我們五分鐘後到皇穹宇前集合。

  下面請各位看看第二個有趣的現象。請看皇穹宇丹陛下有三塊石頭,如果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會聽到一次迴音;如果站在第二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二次回聲;如果站在第三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三次迴音,故稱此石為三音石。其實據聲學專家測量,如果這裡足夠安靜,在三音石上拍手,其回聲是無限次的,只是我們人類只能聽到三聲。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如果你站在三音石上環顧一下四周,你會發現,噢!原來我站在了整座院落的中心,那裡是回聲產生的最佳位置。

  第三個有趣的地方是從丹陛上往南數的第十八塊石頭,它被稱為對話石,其奇特之處是:如果一人站在該石板上,另外兩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的西北角及東北角,那這三個人輕聲說話就象打電話一樣清晰,這是因為他們三人所處的位置恰巧是一個邊長為36米的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尖上,故產生了這種奇特的現象。在這個充滿神奇的小院裡,可能還會有其它的“祕密”等待著我們去發現,也許您就是發現者,好!下面請各位感受一下三音石及對話石的妙趣,5分鐘後我們在門口集合。

  北京天壇導遊詞4

  各位遊客,你們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天壇是明朝的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的聖壇。

  來到圜***huan***丘壇下,我們馬上要開始登壇了,不過您要留心數一數,每層的壇面都有多少臺階。到了最高層大家會發現,壇上的所有的臺階都是九或是九的倍數。這些難道是巧合嗎?當然不是,因為九是極陽數,所以工匠使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壇“崇高”之意。

  說完了神壇的奇妙,我再給你們介紹一下祭天大典的盛況。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在這裡祭天,在這個典禮上,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站在的地方,就是這塊天心石。它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裡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各位遊客不妨體驗一下,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願望。

  今天的觀光遊覽就要結束了,在天壇的這段時光希望成為北京之遊的永恆記憶。同時也請您把天壇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朋友。

  北京天壇導遊詞5

  各位請看!在我們眼前豁然出現一條平坦、寬闊的大道,它叫海墁大道,有叫丹陛橋。它是天壇內壇的主軸線,起著連線南端圜丘壇及北端祈谷壇兩組建築的作用,全長360米,寬約30米,分為三路,中間寬闊的路面為神道,就連皇帝也不能走,東側的窄路為“御”道,供皇帝專用,西側為“王”道,為隨同皇帝祭祀來的文武大臣們而設。整個路面底部由南向北逐漸升高,最北端與最南端相差2米,而路面上部看起來很平坦,這種設計方法的妙處是象徵皇帝步步升高,寓為昇天、祈福。可又沒有真的讓皇帝“步步升高”走斜坡而受累,於是採取了“上平下斜”的形式,既讓皇帝舒服地走著平道,免去“登高”之苦,又不失其“登高”之實,真是令人叫絕!

  說到這兒呀,大家可能會有點兒納悶兒,這明明是一條寬闊的大路,你怎麼會稱之為橋呢?其實各位有所不知,在前面橋下有個“橋洞”,不是誤稱,而的確是座橋,為何開個“橋洞”,說出來您別害怕,這個橋洞人稱“鬼門關”。事情是這樣的,在丹陛橋的西側有一個專門為祭祀而飼養動物的機構,稱“犧牲所”,在丹陛橋的東側又有一專門為祭祀而宰殺動物的機構,稱“宰牲亭”。在祭祀前要把西側犧牲所內所養的動物趕到東側宰牲亭內宰殺,做成供品,可自西向東無路,又不能讓那些祭祀用的牛呀、羊呀的走上丹陛橋,玷汙了神路,故在橋下開一洞,讓那些等侯被屠宰的動物們通過。只要動物通過橋洞就必死無疑,均被製成供品,從未有生還者。所以我們不是誤稱,而的確是座橋,叫它“鬼門關”,不為過吧!好!現在我再帶大家去看看皇帝的“小金殿”。

  各位!這裡是具服臺,在舉行祭祀大典時,在此臨時搭起帳篷,人稱“小金殿”。那麼,設這座小金殿有什麼作用呢?原來呀,皇帝在大典前,要在這裡換衣服,脫去黃色的龍袍,換上藍色的祭服,以示對皇天上帝的尊敬。此外,皇帝還要在此洗手,恭侯大典的開始。“小金殿”內設寶座、寶桌、香爐、炭盤等,典禮完成後便將“小金殿”拆除,就只留下一座空空的具服臺了。好!現在請各位隨我來,我們去參觀天壇內最精華的部分---祈年殿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