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好看的重陽節手抄報圖片

  重陽來到。登高望遠,讓我們一起製作重陽節手抄報來表達對朋友的思念吧。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好看的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希望對你有用!

  好看的重陽節手抄報圖片欣賞

  好看的重陽節手抄報內容:重陽節的知識

  重陽節由來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習俗簡介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和登高相聯絡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節也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

  重陽節寓意5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我國把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因此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好看的重陽節手抄報資料:各地過重陽節的風俗

  除了以上較為普遍的習俗外,各地還有些獨特的過節形式。

  重陽節在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裡九重陽,收呀麼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麼上了場”。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麵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宋代《玉燭寶典》雲:“九日食餌,飲菊花酒者,其時黍、秫並收,以因粘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清初莆仙詩人宋祖謙《閩酒麴》曰:“驚聞佳節近重陽,纖手攜籃拾野香。玉杵搗成綠粉溼,明珠顆顆喚郎嘗”。近代以來,人們又把米果改製為一種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將優質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時,撈出瀝乾,摻水磨成稀漿,加入明礬***用水溶解***攪拌,加紅板糖***摻水熬成糖濃液***,而後置於蒸籠於鍋上,鋪上潔淨炊布,然後分九次,舀入米果漿,蒸若干時即熟出籠,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

  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裡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第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鍊身體,培養人們迴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