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秋手抄報圖片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月亮緩緩在沉重的夜裡,踟躇碎步飄逸,心,湧動思念無數淚,滑過月色的指間,一切都了無聲息。你想知道初中一份中秋節的手抄報需要什麼圖片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_中秋手抄報資料,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欣賞
1
2
3
4
5
初中中秋手抄報資料1
1. 我眼中的中秋節就像是一張請柬,每年的八月十五都邀請你去參加親人朋友的聚餐。請柬的有效期是一輩子,永遠不會作廢。中秋節是一朵用親情友誼灌溉的常開不敗的花朵。它將花的清香撒到大江南北,舉國上下。中秋節又像是一江的春水,流過每個人的心田,滋潤每個人的心靈。
2. 八月十五不送禮,發條簡訊祝福你,健康快樂唱伴你,好運和你不分離,還有讓我告訴你,財神已經跟隨你,鈔票珠寶都給你,幸福人生屬於你,中秋節快樂!
3. 一輪圓月融進幾多思念,茫茫夜空寫下幾多掛牽,遙遠祝福飛越萬水千山,心有靈犀省卻萬語千言,銀色月亮送去真心一片,祝你中秋幸福美滿,好運天天相伴。
4. 一輪圓月寄相思,問候千里到身邊。一塊月餅圓又甜,心中祝願藏裡面。一杯美酒香又醇,願你生活福無限。中秋節到了,祝你閤家團圓,幸福安康!
5. 月兒圓圓人兒歡歡,月餅甜甜口水連連,祝福串串簡訊傳傳,願你好好開心團團,中秋佳節好事不斷,祝你幸福永不斷線。
6. 中秋之夜,舉杯團圓,葉已紛飛情義綿延。思鄉的人兒匆忙在遠方,把酒問孤月,今夕是何年?光的柔情在四散,淚已潮溼在他鄉,枕邊漏進來的斑斑銀色的光芒,靜靜伴隨那落寞走過的痕跡。
7. 月圓是美麗的,可當月圓之後呢?殘缺的,悲傷的。殘缺的月亮,帶著我的悲傷外加一點點迷茫,是我一直堅持尋找的方向!也是我一直追尋的夢想!
8. 天上明月圓圓,地上幸福團圓;月餅美味甘甜,甜蜜幸福無邊;桂花陣陣飄香,生活無比的溫馨。中秋溫暖祝福,祝你幸福每一天。
9. 中秋之夜,舉杯團圓,葉已紛飛情義綿延。思鄉的人兒匆忙在遠方,把酒問孤月,今夕是何年?光的柔情在四散,淚已潮溼在他鄉,枕邊漏進來的斑斑銀色的光芒,靜靜伴隨那落寞走過的痕跡。
10. 祝福集結號即將吹響,發令槍已上膛,我已蹲在起跑線上,心情激動非比尋常!不好意思,我搶跑了,就是為了提前送上問候,給你留個好印象。中秋快樂哦!
初中中秋手抄報資料2
中秋節習俗吃芋頭: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所以,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
飲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但到了現在,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了。
拜“月娘媽”
拜月一般是婦女的活動。泉州將月亮稱為“月娘媽”,表示對月亮十分崇拜。舊時到了中秋之夜,民間婦女有拜月習俗。傳說嫦娥偷靈藥,奔月而去,千百年來的神話傳說和文學藝術作品的渲染,使月宮仙子受到凡人的尊崇,尤其是一般勞動婦女,以為女性當上月中之王,更是頂禮膜拜。因而便在每年的中秋月下,擺香案於庭院天井中,陳列時令瓜果和月餅,虔誠祭拜“月娘媽”,焚香祈祝,祈求稱心如願。
賞月“博餅”
賞月是由古而今、最具大眾化的習俗。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賞月既可是家庭式的活動,亦可是親朋好友、同學同事之間團體性的聚會。中秋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園圃、陽臺、屋頂天坪或露天公共場所,擺上美味月餅,沏上一壺香茗,對月當歌,邊嘗餅品茗,邊聊天敘舊,不亦樂乎! 博餅是賞月活動中的一種有趣的遊戲。博餅有一套遊戲規則,即在月餅中分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用輪流擲骰子的辦法,按骰子的點數去博,氣氛十分熱烈,平添節日的歡樂和情趣。
共享月餅
中秋月餅是中秋節的特別食品,各種月餅在節前即已紛紛製出,以供中秋節送禮、請客和自家食用。閤家團圓、老少一起品嚐月餅,實為天倫之樂。除了自家嘗餅之外,親友間還相互饋贈,以示友好和關愛。
據說,送月餅的習俗始於明代。元末,群雄四起,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他與元兵廝殺之初,屢遭敗仗,其軍師劉基獻上一計:在中秋節之前命兵士化妝成道士分赴各地,揚言天將降災,要人們於八月十五掛同一種旗——明旗;因恐口頭傳播洩密,便把所傳訊息寫在紙上藏於餅中,分送親友。大家如法炮製,相互傳遞資訊。元兵一看見家家戶戶掛著明旗,聞風喪膽,慌亂中潰敗而逃。朱元璋即位之後,想起了送餅取勝的妙計,便下旨民間年年中秋舉行送餅活動,以作紀念。
夜遊筍江
這是成年人的娛樂。過去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結伴遨遊筍江的習慣。“筍江月色”是舊時泉州八景之一。傳說中秋之夜三更時分,月亮照在筍江橋中,每一個橋坎都能映出一輪皓月;而午夜時分,在筍江粼粼清波中,可見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影。於是,人們總是在中秋之夜,踏著皎皎月色,迎著融融江風,步著南音絲竹餘韻,三五成群,相約遊江,既給中秋佳節一個好心情,又期盼親眼目睹筍江月奇觀。
燒“塔仔”
此乃孩子們的樂趣,是一項充滿鄉土氣息和童趣的活動。
中秋節到來的前兩三天,鄉下的孩子們便到處拾磚頭瓦片,在曠野中疊成一個圓形“塔仔”。這種“塔仔”大小不一,一般疊成五層或七層,各層裱上花花綠綠的五色紙。塔仔還供奉孩子們喜歡的泥塑偶像。為了燒塔仔,孩子們事先成群結隊到各處撿來乾柴禾,裝滿塔內,在塔中燃燒,燒得越旺越有彩氣。從農曆八月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孩子們每晚都興致勃勃地燒塔仔。那熊熊的火光在月色下輝映,照耀著鄉村的各個角落。孩子們還相邀互相參觀,比“燒塔仔”的壯觀場面,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據傳燒塔仔之俗,源自元末劉伯溫於月餅裡藏字條,約以八月十五舉火為號,實行武裝起義,至今民間流傳的“三家養一元,一夜殺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來,而燒塔仔舉火為號,也傳衍至今而成為民俗。
放“孔明燈”
廣場上,用兩條長板椅墊足,四人站在椅上,捏住孔明燈的四個角,另幾個人扶起孔明燈的底框,此時點燃燈中油枝,利用升起的熱氣和濃煙,把孔明燈高高漲起,飄飄欲飛。待孔明燈漲滿煙氣後放手,孔明燈便騰起升空,到相當的高度,與明月爭暉。
敬“田頭”
這是一種充滿田園風情的節日祭奠活動。乾隆《泉州府志》記載:泉俗中秋“以月餅、番薯、芋魁祭先及神。前一兩天,親友以此相饋。”千百年來,泉州不僅有用番薯和芋魁祭奠祖先的習慣,還有用番薯和芋魁敬“田頭”的風俗。由於番薯和芋魁是農家中秋必備的食品,故泉州至今還有“八月十五眾人芋”的俗諺。
月夜“聽香”
“聽香”是封建時代婦女尤其是中老年婦女熱衷的活動。所謂聽香,就是在中秋節夜間到土地廟或當地其他廟宇,以自己需要問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禱告,然後手持爐香走到人群喧譁之處,聆聽第一句入耳的話,以此句話為依據,如同“測字”一樣,判別問卜的結果。這種習俗雖然帶著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卻含有猜謎般的遊戲成分,因而勞動婦女樂而為之。泉州有句俗諺叫做“祖師公聽香”,就是由過去市區後城“祖師公”中秋夜聽香的盛況流傳而來的。
- 初中中秋手抄報圖片
- 小學一年級超好看的春節手抄報
- 如何選購優質美味的鹹鴨蛋
- 怎麼樣避免電腦宕機
- 八百字記敘作文
- 家和萬事興書法楷書
- 有關於植物的腦筋急轉彎
- 傳統文化名言警句
- 伴娘的祝賀詞
- 英文網名女生高階大氣女王範
- 初二青花瓷盤子圖片有些什麼呢
- 筆記本設定不鎖屏如何解決
- 村級環境整治倡議書
- 2016年中秋放假時間安排表
- 堅定理想信念明確政治方向專題討論發言稿
- 生物教學論文範文
- 一學一做發言稿範文
- 糖醋蓮藕有什麼好吃做法
- 電腦打不開無限重啟怎麼解決
- 小學一年級教育隨筆_一年級教育工作隨筆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