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積食的原因有哪些

  寶寶經常腹脹或者腹痛,還伴有口臭時,可能是積食惹的禍!那麼寶寶積食是什麼原因?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寶寶積食的原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寶寶積食的原因

  積,也叫疳積、積食。在中醫理論裡,脾主運化食物。通俗講,就是食物由口進入胃,必須經過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將食物裡的營養物質及水分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寶寶各個臟器較成年人嬌嫩,脾臟也不例外。如果一次吃的食物過多,或者長期不好好吃飯,就會影響脾的正常功能,進而影響寶寶的食慾,造成食慾不振,形成積食。

  寶寶積食的表現

  1、寶寶口臭、手足發燒、皮色發黃、精神萎靡。

  2、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3、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4、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

  5、可以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撥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6、同時,還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厭食、腹脹、腹痛、等症狀。

  寶寶積食的治療方法

  1、飲食療法

  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1***對付積食的偏方:

  a、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b、山藥米粥

  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c、白蘿蔔粥

  功能:開胸順氣,健胃。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d、取3克白蔻,用保溫杯泡水飲服,可治吃生冷果品引起的傷食。

  e、吃生冷果品引起傷食時,還可取2克丁香、15克神曲,用沸水沖泡,代茶飲服。

  f、用1把幹稻草煎濃湯飲服,可治吃牛肉過多而引起的傷食。

  g、因吃穀類食物過多引起厭食、腹部脹痛者,可取10克麥芽、30克神曲、10克炒蘿蔔子加水煎服,每日2次。

  h、吃麵食品引起的傷食,可將12克蘿蔔子炒熟搗爛後煎水飲服,即可逐漸治癒。

  i、當吃麵食品引起傷食時,還可取20克麥芽煎水飲服,每日1劑,分3次服。

  2***助消化食品

  a、荸薺蘿蔔助消化:取20只生荸薺、250克蘿蔔,搗爛擠汁熱服,能幫助消化。

  b、檳榔焦三仙消食:取10克檳榔,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合稱“焦三仙”***各15克,加水煎汁飲服,消食效果好。

  c、蠶豆皮助消化:炒焦蠶豆皮泡水代茶飲用,能促進消化,健胃止渴。

  d、兒童飯前飲水助消化:飯前2小時左右讓孩子飲1杯水,可以及時補充到全身各細胞組織,促使消化器官分泌出足夠的消化液,有益於食物的溶解、消化和吸收。

  e、高粱治小兒消化不良:取高粱米第二遍糠,炒至褐黃色、有香味,除掉上面多餘的殼,每日服4次,每次1.5~3克,可治小兒消化不良。

  f、鍋巴消食:常食少量鍋巴能消積食、止洩瀉、治脾胃虛寒。中醫以鍋巴為主藥配製的“鍋焦丸”就專治小兒消化不良。

  g、胡椒大棗助消化:10粒胡椒搗成粉狀,與10枚去核大棗、5片生薑一起煎湯服,有助於消化。

  h、胡蘿蔔治小兒消化不良:取150克胡蘿蔔,切片煎服,每日數次,可治小兒消化不良。

  i、黃瓜豆腐治小兒消化不良:將250克黃瓜與500克豆腐一同加水煮熟,適量飲湯吃瓜,每日多次,可治小兒消化不良。

  j、桔皮生薑消食:取7克左右的桔皮,加1塊生薑與適量的糖,用沸水沖泡,代茶飲服,可治消化不良、

  k、檸檬治消化不良:用適量醃檸檬,送服稀粥。早晚各1次,可治消化不良。

  l、山楂麥芽消食法:取9克生山楂、9克炒麥芽,加水煎服,可治積食及消化不良。

  m、其實醋也是一寶,雞蛋傷食的寶寶,可用醋一湯匙兌米湯喝;吃了太多油膩的食物,寶寶覺得噁心時,可喝幾口醋,小口、慢嚥會覺得舒服些。

  2、運動消食

  1***戶外運動:堅持戶外活動,天氣冷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2***飯後散步:飯後溫和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

  3、按捏療法

  1***捏脊:讓患兒面孔朝下平臥。家長以兩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從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2***揉中脘: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每日兩次。

  3***摩湧泉:足底心即是湧泉穴。家長以拇指壓按湧泉穴,旋轉按摩登30-50下,每日兩次。

  4***退六俯:沿患兒左上肢下方,從肘關節向腕關節推,每分鐘推150-200次。

  5***清天河水:沿患兒左上肢正中線***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間部位***,從腕關節向肘關節推,每分鐘150-200次。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