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最長的文字

  文字是溝通人 與人之間必不可少的又一個重要的工具,而用文字來進行記載,文字的產生可謂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但是世界上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讓小編為你們說說吧。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四大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分別是: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聖書字、中國的漢字和瑪雅文字。

  1、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這種文字是由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蘇美爾人所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其約3000年的歷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統,字形結構逐漸簡化和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後期約400個。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於泥板上,少數寫於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杆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晒或烤後變得堅硬,不易變形。楔形文字,來源於拉丁語,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狀兩個單詞構成的複合詞,而阿拉伯人則稱之為“كتابة مسمارية‎”haṭṭ mismari,意思是“釘頭文字”。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並不一定屬於相同關聯的語系。

  2、古埃及的聖書字

  聖書字是古代埃及成熟文字的又一稱呼,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徵。創始於公元前3000年埃及第一王朝,在公元425年後開始衰亡,目前僅存於古埃及的遺址中。與楔形文字一樣,古埃及文字並沒有延傳至今。

  聖書字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組成,是一種語詞-音節文字。意符有許多明顯的象形字,而音符大都是從早期的意符轉化而成,只表子音,附帶不寫出的母音。定符是規定意義類別的記號,本身不讀音,跟其他符號結合成詞,有區別同音詞的作用。

  3、中國的漢字

  漢字Chinese character,也稱中文,是與漢語相對應的文字,它由4300年前黃帝的史官倉頡所發明,在古文獻中被稱為“書”、“書契”,到了漢代才有了“漢字”一詞,用於指稱中國漢族文字。漢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漢字是表意性質的單音節文字,現代常用的漢字有四千到八千個,大多數是形聲字。現代漢字的字型是經甲骨文-金文大小篆-漢魏隸書體-楷體-宋體演變而來的。在長久的實踐中,中國漢族創造的輝煌歷史和長久積累的知識都依靠漢字儲存至今。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4、瑪雅文字

  瑪雅文字最早出現於西元前後,由瑪雅人創造出來的,是象形文字和聲音的聯合體,是一種兼有意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瑪雅人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記錄的民族,瑪雅人也是瑪雅文明的創造者。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文字,也是

  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的最寶貴的文化遺產,自發明的那天起,直到現在一直被中國人使用。關於漢字的歷史,基於現存的古代文獻記載和現已得到確認的考古發現,至少有五千年了,而漢字起源的歷史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歷史開端,所以我們通常說漢族有5000年文明史。

  考古和文獻記載說明,漢字起源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大約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開始進入字元積累階段,商代時期已形成相當系統的文字體系。

  漢字這個名稱,得名於漢族和漢朝,是當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時也是流傳範圍最大的一種文字。

  漢字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出現了眾多分歧。新中國成立,在20世紀50年代,組織專門機構對漢字的形音義進行了規範,俗稱“簡體字”50年代以前的漢字俗稱“繁體字”,並以《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普及推廣,在這些工具書上並列簡化漢字和繁體字。簡體字在中國大陸、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使用,港澳臺等地區仍使用“繁體字”。漢字是非拼音文字,在寫法上,和拼音文字明顯不同,即使是在中國的鄰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以“漢字”為例:

  簡化字:漢字

  拼音:hàn zì

  英文:Chinese characters

  由此可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