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的記憶規律

  記憶能力強的學生,能夠比較迅速地、準確地、持久地掌握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也能較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和技能。那麼關於是怎樣的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

  記憶是經歷過的事物在人腦中的再現。人們在生活中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練習過的動作,都可以保持在大腦裡,在相應刺激的影響下,重現出來,這就是記憶。記憶造就了人的無比豐富的知識庫,使人有了不斷接受新知識的可能。正是有了記憶,人的思維和智力才不斷髮展。

  古往今來,增強記憶力,博聞強記是人們的一個強烈願望。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杜勃羅留波夫用詩句寫出了人類的這一心願:“我是多麼希望擁有這樣的才能,在一天之內把這個圖書館的書都讀完;我是多麼希望具有巨大的記憶力,使一切讀過的東西終生不忘。”人類沒有記憶,就沒有智慧活動可言。所以,阿斯基洛斯說:“記憶是智慧之母。”

  記憶能力強的學生,能夠比較迅速地、準確地、持久地掌握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也能較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和技能,因此,中學生在求知之時,應掌握一定的記憶規律和記憶方法,不斷培養自己科學記憶的習慣,發展自己的理解記憶能力。

  一、記憶指標

  怎樣衡量一個人的記憶力,或者說培養記憶力的目標何在呢?一般說來,有如下這四個指標。

  1.記憶的廣度

  對於某種印象在一次呈現以後能夠完全正確地再現多少這一指標,叫記憶的廣度,或者稱之為記憶的完整程度。

  2.記憶的速度

  同一篇課文,同一個化學分子式、物理公式、英語詞彙,有人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有的人即便是反覆念讀,還是難以記住。在一定的時間內能記住事物的數量稱之為記憶的速度。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的記憶速度有很大差別,即使同一個人對不同的事物記憶速度也不一樣。

  3.記憶的持久度

  即記憶能保持的時間長度,一般說來,長時記憶是對短時記憶的多次重複加工而成,當然也有印象特別深刻而一次形成的。不過,一個人如能對別人都容易忘卻的事物而保持長久的記憶,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此人的記憶能力較好。

  4.記憶的準確度

  即對所記憶的物件的再現準確程度。記憶力好的人,對其所記憶的物件的再現準確性較高,而記憶力欠佳的人,對所記憶物件的再現只能呈現“大概”狀態,缺乏系統性、準確性。

  一般說來,好的記憶力則是這四項指標兼而有之。大量的觀察和統計表明,一個具有優秀思維智慧結構的人,必然具有非常好的記憶力,他的四個記憶指標通常都比較高。在記憶過程中,記憶的內容、記憶的方法、記憶的注意力、記憶內容之間和記憶時間分配,對於記憶的廣度、速度、持久度、準確度都有重要影響。

  二、記憶規律

  記憶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記憶規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時間律

  研究表明,每次資訊的重複輸入,其維持記憶的時間是各不相同的。以外語單詞記憶為例,第一次可能幾秒鐘;第二次、第三次就可能由幾分鐘到幾小時;再重複就能幾天,甚至幾個月。重複次數越多,記憶時間就越長。

  2.數量律

  當需要記憶的材料數量偏大時,會給記憶帶來困難。研究表明,在這種情況下,把記憶的組織適當分散成若干小單元后,再依次存貯,記憶的效果就可能好些。

  3.聯絡律

  認識的循序漸進規律,揭示了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任何新知識的獲得都是由原來知識發展、衍生或轉化而來的。所以,對新資訊的記憶,通過和原有知識的各種形式的聯想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形成新、舊知識之間有機聯絡的系統,是有利於知識儲存的。

  4.轉化律

  記憶是一個不斷鞏固的過程。由瞬時記憶到短時記憶再到長期記憶有一個轉化過程;由感知保持到理解、到衍生新知也有一個轉化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質變之後外來資訊就能長期、牢固地儲存在腦海中。

  5.干涉律

  當一個新的資訊輸入後,它與原有的知識儲備之間會產生一種相互干擾。一是前後資訊互相加強,稱為“正干涉”;二是前後資訊互相干擾,稱為“負干涉”。正干涉有利於記憶,負干涉則對記憶起抑制作用,所以,同學們在學習時要充分利用正干涉而避免負干涉。

  6.強化律

  刺激強烈、新鮮能激起興趣,使人感受突出,就會使記憶強化。

  上述規律只是對一般情況而言的,中學生在運用這些記憶規律時要因人而異、因記憶物件而異,每個人都要從自己的實際和特長出發,來理解和駕馭這些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