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的養殖方法是什麼

  冬青四季常青,開黃色花朵,入冬結出各色的漿果。?

       冬青的養殖方法

  土壤:冬青適宜種植在溼潤半陰之地,喜肥沃土壤,在一般土壤中也能生長良好,對環境要求不嚴格。

  播種:一般我們會在秋季果熟後採收冬青的種子,搓去果皮,漂洗乾淨,將種子用溼沙低溫層積處理進行催芽,在次年春季3月前播種。幼苗期的冬青生長緩慢,所以要精心加以養護管理。

  扦插:冬青比較適合在梅雨季節採取嫩枝扦插,插穗長6到8釐米左右,然後把下面的葉片,只留下1片或2片葉子,插入二分之一,用沙土作基質,多噴水,大概一個月後可以生根。培育冬青的苗床地宜選擇在通風、耐陰之處,亦可遮陽扦插,成活率極高。

  養殖冬青的注意事項

  冬青的病害以葉斑病為主,可用多菌靈、百菌清防治。冬青每年發芽長枝多次,極耐修剪。夏季要整形修剪一次,秋季可根據不同的綠化需求進行平剪或修剪成球形、圓錐形,並適當疏枝,保持一定的冠形枝態。冬季比較寒冷的地方可採取堆土防寒等措施。

  冬青繁殖方法

  槲寄生主要通過種子繁殖,每年秋冬季節,槲寄生的枝條上結滿了桔紅色的小果.以槲寄生的果實為食的鳥類有灰椋鳥、太平鳥、小太平鳥***俗稱冬青鳥***、棕頭鴉雀等。到了冬天,這些鳥類會聚集在結有果實的槲寄生叢周圍,一邊嬉戲一邊取吃果實。由於槲寄生果的果肉富有粘液,它們在吃的過程中會在樹枝上蹭嘴巴,這樣就會使果核粘在樹枝上;有的果核被它們吞進肚子裡,就會隨著糞便排出來,粘在樹枝上。這些種子並不能很快萌發,一般要經過3~5年才會萌發,長出新的小枝。有時槲寄生的種子落在槲寄生身上,也會長出小的槲寄生。

  冬青觀賞

  人們通常認為寄生植物會對寄主生長產生一定影響,所以在園林中應用很少。槲寄生以其優良的特性在國內的一些景區形成了特殊的景觀,並逐漸引起園林工作者的注意。

  ⑴意境美

  槲寄生是中國北方地區少見的常綠植物之一,特別是在東北地區早春季節,其肥厚的對生葉片十分可愛,給寒冷的北方帶來一絲生機。在冰雪覆蓋之際,槲寄生無疑給當地單調的背景增添了綠意,是良好的早春觀業植物。

  ⑵形態美

  槲寄生的生長方式是典型的二叉分枝,近觀其多年生的個體形態曲折優美。由於槲寄生通常成簇生長在寄主的不同部位,遠觀像一個個生長在樹上的鳥巢,激發遊人的好奇心和遊覽興致。

  ⑶色彩美

  每年進入9月以後,槲寄生果實陸續成熟,從綠色逐漸變成紅色或黃色,持續時間可至11~12月份。2種果實型的植株常混生於同一寄主上,產生紅黃相間的視覺效果;而雪後的槲寄生則呈現出紅裝素裹的對照,成為闊葉樹種落葉後不可多得的觀果植物。

  ⑷生態美

  野外觀察表明,槲寄生作為一種半寄生植物,自身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對寄主的影響較小。調查中沒有發現因寄生而導致寄主死亡現象,其果實又是一些食果鳥類冬季的事物來源之一。因而,槲寄生是森林生態系統中聯絡鳥類與其他木本植物的紐帶,成為調節森林物種多樣性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