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萵苣_種植萵苣需要注意什麼

  萵苣美味又營養,是一種經常種植的蔬菜。種植萵苣的方法有哪些呢?怎麼種植萵苣?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植萵苣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萵苣的種植方法

  定植

  定植後,要加大氮、磷肥供應的同時,控制好水分,以防外部葉片的徒長,生菜整個生育期共追肥3次。第一次緩苗後15天左右進行,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銨15千克或尿素12千克,促進幼苗 發棵,生長敦實。第二次在結球初期進行;第三次在結球中期進行,使葉球充實膨大,每次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銨15千克或尿素12千克,並用0.3%的磷酸二氫鉀作葉面噴肥,有利於增產,噴肥時選在下午3點以後進行。結球生菜後期不要追肥、澆水、以免引起腐爛或裂球。

  萵苣對肥水要求嚴格,管理不當會引起徒長和過早抽薹,不能形成肥嫩的肉質莖。春萵筍。播期在頭年的9月以後,冬前停止生長一段時期。定植緩苗後施速效性氮肥,每667平方米用尿素7.5千克或硫酸銨10千克,促進葉數的增加及葉面積的擴大。深中耕後控制澆水、蹲苗,形成發達根系及蓮座葉。在地凍以前,用馬糞或圈糞蓋在植株周圍。

  次年返青後,葉面積迅速增大呈蓮座狀,應追施一次速效性氮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銨10-15千克或尿素10千克,追肥結合澆水進行。澆水以後,莖部肥大速度加快,需肥水量增加,一般每667平方米可施硫酸銨15千克或尿素10千克,並施磷酸二氫鉀10千克。施肥也可少量多次進行,因莖部肥大期地面稍幹就澆,所以施肥可少施、勤施,以防莖部裂口。嫩莖膨大期,可用500-1000毫克/升青鮮素進行葉面噴灑,可抑制抽薹。

  合理密植

  萵苣需肥量大,要選擇保肥力強疏鬆壤土,畝施廄肥或垃圾3000-4000公斤、人糞1500-2000公斤為基肥,翻地後作成1.6米***連溝***畦面。栽植密度依品種與季節而異。早熟種,行株距為18-23釐米見方,畝栽8500-12000株,晚熟種25-30釐米見方,畝栽7000-8000株。

  播種期

  長江流域萵筍露地越冬,以春萵筍為主,一般於第一年秋季9-10月播種,40-50天當苗具5-6片真葉定植,冬季可以安全越冬,次春返青後有充分時間生長葉叢,4-5月收穫就能獲得高產。

  培育壯苗

  萵筍都行育苗移植。苗床選擇保肥保水力強,疏鬆肥沃的壤土,先施腐熟人糞尿 翻地作基肥。每分苗地播種量100-150克,可栽二畝。播種後蓋細土一層,再覆草片保溼,經7-8天露芽後,去除草片,追肥2-3次,每分地施糞水50-100公斤或尿素0.5-1公斤,子葉平展及1-2片真葉時各間苗一次,移植前一星期澆送嫁肥,每分地尿素0.5-1公斤,拔苗前一天淋水,避免拔苗傷根。大小苗分開定植,便於大田管理。

  田間管理

  春萵苣以苗越冬,前期生長緩慢,需肥量少,栽後澆一次稀糞水,如實行間套作不能施基肥時,年內應增施1-2次為糞,畝施1000-1500公斤,結合中耕疏土,促使根系生長。冬前要控制肥水,避免徒長,增強耐寒力,安全過冬。開春後,莖葉迅速生長,進入蓮座期後,及時中耕鬆土,提高土溫,結合追肥一次,畝施30%人糞尿1000公斤。植株封行後莖部肥大加速,需肥量多,重施2-3次追肥,合計人糞尿2000-3000公斤或尿素30-40公斤,保證莖部膨大。施肥不能過遲,以免造成莖部開裂。

  病蟲防治

  萵苣病害

  主要有霜黴病、菌核病、病毒病、灰黴病,以防為主,在滿足萵苣生長的適宜溫度***白天不超過24度,夜間不低於10度***下儘量加大通風,在溼度偏大的情況下,及時通風散溼可防止病害發生,一旦發病,根據病情及時用藥,以防病情蔓延。

  1、 霜黴病:抑快淨2000~2500倍液噴霧,安克2500倍液噴霧。

  2、 菌核病:速克靈1000倍液噴霧,農利靈1000倍液噴霧。

  3、 病毒病:病毒A500倍液噴霧,菌克毒克1000倍液噴霧。

  4、 灰黴病:施佳樂800倍液噴霧,腐黴利600~800倍液噴霧。

  萵苣蟲害

  主要有萵苣指管蚜、薊馬、小地老虎等。

  ***一***、指管蚜的防治

  1、 農業防治:蔬菜收穫後及時清理田間殘株敗葉,剷除雜草。

  2、 物理防治:在田間設定黃板誘蚜;在田間懸掛或覆蓋銀灰膜避蚜;也可用銀灰色遮陽網、防蟲網覆蓋栽培。

  ***二***、薊馬的防治

  藥劑防治:菜喜1000倍液噴霧;70%艾美樂水分散粒劑8000倍噴霧。

  ***三***、小地老虎的防治

  藥劑防治: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地面噴霧防治或灌根防治。施藥時宜選擇傍晚進行,有利提高防治效果。

  秋萵苣種植技術把四關

  整地與定植:種植秋萵苣的地塊要求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精細耕作。結合耕地每畝施入農家肥。當秋萵苣苗長至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並葉面噴施新高脂膜,可提高成活率,恢復萵筍植株旺盛。

  田間管理:澆過緩苗水後,在地面未乾時,本著一遍淺二遍深的原則,鋤劃兩遍。萵苣喜歡溼潤的土壤,所以應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分別在萵苣定植後10天左右和15天左右結合澆水,每畝衝施新高脂膜和硝酸銨鈣20公斤加磷酸二氫鉀1公斤,提高超強肥效。

  病蟲害防治:秋萵苣病害主要有霜黴病、軟腐病、黑腐病和菌核病,要在發病初期及時用藥防治;蟲害主要是美洲斑潛蠅,可用新高脂膜配合針對性殺蟲劑噴霧防治。

 

  及時採收:秋萵苣採收過早,影響產量和收益,採收過晚會中空抽薹,應在未抽薹前、外緣葉片與生長點平齊時採收。

  萵筍的營養價值

  萵筍又名萵苣、白筍、生筍、萵苣筍、萵菜、香萵筍,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大量膳食纖維、鉀、磷、鈣、鈉、鎂、葉酸、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E、維生素K。

  萵筍的葉富含維生素A、B1、B2、C和P,含有相當豐富的鐵鹽、鈣鹽和磷鹽,作生菜用,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兒童多吃萵筍對生長髮育很有益處,每天吃2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胡蘿蔔素的需要,吃500克的萵筍葉,即可滿足維生素C的需要。

  萵筍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低,而無機鹽、維生素則含量較豐富,尤其是含有較多的煙酸。煙酸是胰島素的啟用劑,糖尿病人經常吃些萵苣,可改善糖的代謝功能。萵苣中還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鋅、鐵,特別是萵苣中的鐵元素很容易被人體吸收,經常食用新鮮萵苣,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萵苣中的鉀離子含量豐富,是鈉鹽含量的27倍,有利於調節體內鹽的平衡。對於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具有促進利尿、降低血壓、預防心律紊亂的作用。萵苣還有增進食慾、刺激消化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等功能。

  萵筍的營養成分很多,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灰分,維生素A原、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微量元素鈣、磷、鐵、鉀、鎂、矽等和食物纖維,故可增進骨骼、毛髮、面板的發育,有助於人的生長。近年的研究發現,萵苣中的含有一種芳香烴羥化脂,能夠分解食物中的致癌物質亞硝胺,防止癌細胞的形成,對於消化系統的肝癌、胃癌等,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也可緩解癌症患者放療或化療的反應。


1.如何種植萵筍

2.如何種植萵苣

3.萵筍種植方法

4.萵苣種植的方法

5.萵苣的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