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規定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已經2004年11月5日國務院第69次常務會議通過,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病原微生物實驗室***以下稱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保護實驗室工作人員和公眾的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實驗室及其從事實驗活動的生物安全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使人或者動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條例所稱實驗活動,是指實驗室從事與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樣本有關的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

  第三條 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主管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實驗室及其實驗活動的生物安全監督工作。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主管與動物有關的實驗室及其實驗活動的生物安全監督工作。

  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實驗室及其實驗活動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實驗室及其實驗活動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條 國家對病原微生物實行分類管理,對實驗室實行分級管理。

  第五條 國家實行統一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標準。實驗室應當符合國家標準和要求。

  第六條 實驗室的設立單位及其主管部門負責實驗室日常活動的管理,承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檢查、維護實驗設施、裝置,控制實驗室感染的職責。

  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的分類和管理

  第七條 國家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感染後對個體或者群體的危害程度,將病原微生物分為四類:

  第一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佈消滅的微生物。

  第二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嚴重疾病,比較容易直接或者間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間傳播的微生物。

  第三類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但一般情況下對人、動物或者環境不構成嚴重危害,傳播風險有限,實驗室感染後很少引起嚴重疾病,並且具備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類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類、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統稱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八條 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後製定、調整並予以公佈;動物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後製定、調整並予以公佈。

  第九條 採集病原微生物樣本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與採集病原微生物樣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相適應的裝置;

  ***二***具有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員;

  ***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和感染的措施;

  ***四***具有保證病原微生物樣本質量的技術方法和手段。

  採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樣本的工作人員在採集過程中應當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和感染,並對樣本的來源、採集過程和方法等作詳細記錄。

  第十條 運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應當通過陸路運輸;沒有陸路通道,必須經水路運輸的,可以通過水路運輸;緊急情況下或者需要將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運往國外的,可以通過民用航空運輸。

  第十一條 運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運輸目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用途和接收單位符合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

  ***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的容器應當密封,容器或者包裝材料還應當符合防水、防破損、防外洩、耐高***低***溫、耐高壓的要求;

  ***三***容器或者包裝材料上應當印有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生物危險標識、警告用語和提示用語。

  運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批准。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運輸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批准;需要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運輸或者運往國外的,由出發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進行初審後,分別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批准。

  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檢驗檢疫過程中需要運輸病原微生物樣本的,由國務院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批准,並同時向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通報。

  通過民用航空運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的,除依照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取得批准外,還應當經國務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門批准。

  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對申請人提交的關於運輸高致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對符合本條第一款規定條件的,應當即時批准。

  第十二條 運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應當由不少於2人的專人護送,並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有關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通過公共電***汽***車和城市鐵路運輸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

  第十三條 需要通過鐵路、公路、民用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運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的,承運單位應當憑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批准檔案予以運輸。

  承運單位應當與護送人共同採取措施,確保所運輸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的安全,嚴防發生被盜、被搶、丟失、洩漏事件。

  第十四條 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指定的菌***毒***種保藏中心或者專業實驗室***以下稱保藏機構***,承擔集中儲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的任務。

  保藏機構應當依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儲存實驗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並向實驗室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

  保藏機構應當制定嚴格的安全保管制度,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進出和儲存的記錄,建立檔案制度,並指定專人負責。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應當設專庫或者專櫃單獨儲存。

  保藏機構儲存、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不得收取任何費用,其經費由同級財政在單位預算中予以保障。

  保藏機構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五條 保藏機構應當憑實驗室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的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的批准檔案,向實驗室提供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並予以登記。

  第十六條 實驗室在相關實驗活動結束後,應當依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及時將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就地銷燬或者送交保藏機構保管。

  保藏機構接受實驗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應當予以登記,並開具接收證明。

  第十七條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在運輸、儲存中被盜、被搶、丟失、洩漏的,承運單位、護送人、保藏機構應當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並在2小時內分別向承運單位的主管部門、護送人所在單位和保藏機構的主管部門報告,同時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報告,發生被盜、被搶、丟失的,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接到報告的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報告。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1小時內,向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的容器或者包裝材料,應當及時向附近的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組織調查核實,並依法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 實驗室的設立與管理

  第十八條 國家根據實驗室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並依照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將實驗室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第十九條 新建、改建、擴建三級、四級實驗室或者生產、進口移動式三級、四級實驗室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符合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體系規劃並依法履行有關審批手續;

  ***二***經國務院科技主管部門審查同意;

  ***三***符合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築技術規範;

  ***四***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查批准;

  ***五***生物安全防護級別與其擬從事的實驗活動相適應。

  前款規定所稱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體系規劃,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制定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體系規劃應當遵循總量控制、合理佈局、資源共享的原則,並應當召開聽證會或者論證會,聽取公共衛生、環境保護、投資管理和實驗室管理等方面專家的意見。

  第二十條 三級、四級實驗室應當通過實驗室國家認可。

  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確定的認可機構應當依照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家標準以及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對三級、四級實驗室進行認可;實驗室通過認可的,頒發相應級別的生物安全實驗室證書。證書有效期為5年。

  第二十一條 一級、二級實驗室不得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三級、四級實驗室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實驗目的和擬從事的實驗活動符合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

  ***二***通過實驗室國家認可;

  ***三***具有與擬從事的實驗活動相適應的工作人員;

  ***四***工程質量經建築主管部門依法檢測驗收合格。

  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對三級、四級實驗室是否符合上述條件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發給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的資格證書。

  第二十二條 取得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資格證書的實驗室,需要從事某種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的,應當依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批准。實驗活動結果以及工作情況應當向原批准部門報告。

  實驗室申報或者接受與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有關的科研專案,應當符合科研需要和生物安全要求,具有相應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並經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同意。

  第二十三條 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動物防疫機構在實驗室開展檢測、診斷工作時,發現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需要進一步從事這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經批准同意,並在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實驗室中進行。

  專門從事檢測、診斷的實驗室應當嚴格依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保證實驗室生物安全。

  第二十四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需要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的申請之日起15日內作出是否批准的決定。

  對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為了檢驗檢疫工作的緊急需要,申請在實驗室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開展進一步實驗活動的,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時起2小時內作出是否批准的決定;2小時內未作出決定的,實驗室可以從事相應的實驗活動。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應當為申請人通過電報、電傳、傳真、電子資料交換和***等方式提出申請提供方便。

  第二十五條 新建、改建或者擴建一級、二級實驗室,應當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備案。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每年將備案情況彙總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

  第二十六條 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和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彙總並互相通報實驗室數量和實驗室設立、分佈情況,以及取得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資格證書的三級、四級實驗室及其從事相關實驗活動的情況。

  第二十七條 已經建成並通過實驗室國家認可的三級、四級實驗室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實驗室排放的廢水、廢氣和其他廢物處置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十八條 對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佈消滅的病原微生物,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從事相關實驗活動。

  為了預防、控制傳染病,需要從事前款所指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的,應當經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批准,並在批准部門指定的專業實驗室中進行。

  第二十九條 實驗室使用新技術、新方法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的,應當符合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擴散、保證生物安全和操作者人身安全的要求,並經國家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論證;經論證可行的,方可使用。

  第三十條 需要在動物體上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關實驗活動的,應當在符合動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家標準的三級以上實驗室進行。

  第三十一條 實驗室的設立單位負責實驗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實驗室的設立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製定科學、嚴格的管理制度,並定期對有關生物安全規定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定期對實驗室設施、裝置、材料等進行檢查、維護和更新,以確保其符合國家標準。

  實驗室的設立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實驗室日常活動的管理。

點選下頁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