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性肩周炎如何治療

  白領最容易招惹上肩周炎,其中風溼性肩周炎是最常見的型別,那麼風溼性肩周炎應該怎麼治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風溼性肩周炎治療方法

  1、物理療法

  選用超短波等高頻電磁療法,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可起到消炎、鎮痛、解痙、改善血液迴圈、鬆弛肌肉的作用。

  2、功能鍛鍊

  ①端肩

  端肩鍛鍊是自治肩周炎的重點療法,能起到緩解肩痛的良效。先做左肩的端肩動作***向上聳***,然後再做右肩端肩動作,左右交替進行,每次做20下以上。

  ②搓背

  患臂從背後下側摸背,好臂從背後上側去拉患臂。往往兩臂難以互相摸到,這時可以用一條毛巾連線兩臂,如同搓背一樣。

  ③爬牆

  正面趴在一堵空牆上,雙臂緊貼牆上,手指帶動手臂逐漸向上做爬牆的動作。保持身體的穩定和不動,儘量讓雙臂向上爬得高一些、更高一些,直到疼痛不能向上。只要能爭取每天都盡力讓手臂向上爬,時間長了,就能逐漸緩解肩痛。

  ④劃圈

  每隔一兩個小時,就做一下手臂劃圈的動作。上下左右方向劃圈或者前後方向都可以,順時針、逆時針交替進行。可以一手叉於腰部,另一手臂劃圈,也可兩隻手臂同時劃圈。劃圈時動作一定要緩慢深長。

  ⑤梳頭

  雙手交替由前額、頭頂向枕後、耳後繞頭一圈,就如同做梳頭動作。每次做20下以上。也可以做抱頭動作:兩足站立與肩同寬,兩手交叉緊抱後腦。兩肘拉開,與身體平行。兩肘收攏,似挾頭部,反覆交替至少做20下。

  風溼性肩周炎的症狀

  風溼性肩周炎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肩部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並逐漸加重,晝輕夜重,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常以痠痛或者重痛脹痛症狀,可伴有肩部抬起困難的表現,患者可在天氣變化時發作,常在寒冷季節或者潮溼季節出現疼痛症狀。

  風溼性肩周炎的特點是關節遊走性的腫痛,而且部位不穩定,常常是由一個關節的腫痛轉移到其它關節處。受牽連的關節呈對稱性、大關節病變為主,急性的會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的急性炎症表現。風溼性肩周炎化驗血“0”、血沉會有陽性反應。

  風溼病的常見誤區

  誤區之一:風溼病只包括風溼熱***含風溼性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

  新的認識:風溼病是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大類疾病;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包括結締組織病、脊柱關節病、退行性或代謝性骨關節病及感染性關節炎等十大類百餘種疾病。

  誤區之二:老年人才會患風溼病。新的認識:不單是老年人,所有不同年齡的人包括兒童都會患風溼病,而嚴重的風溼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在青壯年中更常見。

  誤區之三:風溼病是因為在潮溼環境中生活、工作所致。新的認識:風溼病可發生在各種氣候環境中,主要是與免疫相關.

  誤區之四:關節腫痛加上抗“0”增高即可診斷風溼熱***含風溼性關節炎***新的認識:風溼熱目前是個少見病,不要輕率地濫下風溼熱的診斷。抗“0”增高只是鏈球菌感染的證據之一,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也常見抗“0”增高,不能僅憑此診斷風溼熱,一定要結合典型的臨床表現和排除其它的風溼病才能診斷。因為風溼熱要應用青黴素治療和預防,而其它各種風溼病皆不用。

  誤區之五:關節痛患者類風溼因子陽性就可診斷類風溼關節炎,類風溼因子陰性就可排除類風溼關節炎。新的認識:類風溼因子是一種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它並非類風溼關節炎的特異性診斷指標,除了類風溼關節炎外,其它一些常見的風溼病和感染性疾病等也可出現類風溼因子陽性,甚至正常人也有4%陽性者,因此,類風溼因子陽性者不一定就是類風溼關節炎。在類風溼關節炎中,類風溼因子陽性率為70%,故也不能根據類風溼因子陰性就排除類風溼關節炎。是否診斷類風溼關節炎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國際通用的診斷標準,不能僅憑類風溼因子。

  誤區之六:血沉、抗“0”、類風溼因子、風溼八項***抗ENA抗體***和其它一些免疫試驗陰性就可以排除風溼病。新的認識:上述的化驗只能檢測部分風溼病,而且陽性率並非100%,有很多風溼病患者的化驗結果可能陰性,因此,不能僅憑上述化驗結果陰性而排除風溼病的診斷。

  誤區之七:類風溼關節炎等風溼病是治不好的。新的認識:近年現代風溼病學科的飛速發展使類風溼關節炎等風溼病的治療效果不斷提高,只要能早期診斷,抓緊時機給予積極的正確的綜合治療措施,就可使病情好轉,穩定或緩解,提高生活質量。否則,如果消極對待,不規則治療,就有可能發展成嚴重殘疾,或導致嚴重併發症而死亡。

看過風溼性肩周炎治療方法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