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中醫的治療方法

  溼疹是一種常見的易復發的變態反應性面板病,好發於頭面、四肢屈側及會陰等部位,常呈泛發或對稱性分佈。那麼,患上溼疹在中醫上能否治療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一***急性溼疹多溼熱並盛,治宜清熱祛溼,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亞急性溼疹多脾虛溼盛,治宜健脾利溼,方用除溼胃苓湯加減;慢性溼疹多血虛風燥,治宜養血潤膚,方用四物消風散加減。

  1.溼熱

  證候:本型相當於急性溼疹,皮損潮紅,水皰,糜爛,流液,邊界瀰漫,劇烈瘙癢,伴胸悶納呆,大使乾結,小使黃赤,苔薄黃膩,脈滑數。

  辨析:①辨證:以皮疹潮紅,糜爛、滲出,劇癢為主要辨證要點。②病機:溼熱之邪流溢肌膚則皮疹潮紅、糜爛、滲液、劇癢。苔黃膩,脈滑數為溼熱內盛之症。

  2.血熱

  證候:本型亦相當於急性溼疹,但滲液較少,皮損以紅斑、丘疹、抓痕、血痂為主,瘙癢劇烈,常伴有口乾舌紅,脈細數。

  辨析:①辨證:紅斑,丘疹,血痂,口乾,舌紅為辨證要點。②病機:心火熾熱夾溼蘊肌膚則見紅斑、丘疹、血痂;熱灼津液則口乾,舌紅。脈細數為血熱之象。

  3.溼阻

  證候:多為亞急性溼疹,皮損色暗、淡紅或不紅,水皰不多,但液水浸淫,常伴有胃納不香,面色萎黃,便溏溲少,苔白膩,脈濡滑。

  辨析:①辨證:皮損色暗,水皰少,但液水浸淫,苔白膩,脈濡滑為辨證要點。②病機:脾失健運,溼邪內生,蘊積肌膚致水皰液水浸淫。苔白膩,脈濡滑為溼困中焦之症。

  4.血燥

  證候:本型相當於慢性溼疹,皮損肥厚角化破裂,或有抓痕血痂,反覆發作,數年不愈,常有人體消瘦,舌淡苔白,脈沉細或沉緩。

  辨析:①辨證:皮損肥厚,角化破裂,經久不愈為辨證要點。②病機:久病耗傷陰血,血虛生風化燥致肌膚肥厚,角化破裂。脈沉細為陰虛血燥之症。

  ***二***中藥外用:急性溼疹可用鮮馬齒莧煎液,或馬齒莧、黃柏、苦蔘煎液或野菊花、苦蔘、明礬煎液,待涼後溼敷;亞急性溼疹外用青黛散加香油調成糊狀敷於患處;慢性溼疹可外用天麻膏、溼疹膏等。

  【方藥】地膚子、蛇床子,枯礬。

  【用法】水煎濃液,每天1劑,分2次塗擦患處。

  【療效】2—3劑痊癒。

  ***三***藥酒療法

  【處方】豆薯子***又稱地瓜子、土瓜***100克,75%酒精500毫升。

  【用法【藥炒黃、研碎,放酒精中浸泡48小時候,溼敷患處。日2次,每次20分鐘。本品有毒,不可內服。

  【療效】用藥1-3周,治癒率達100%

  ***四***非藥物療法

  【品名】馬鈴薯100克

  【用法】洗淨,去皮,磨成泥狀,貼敷患處0.5釐米厚,紗布包紮,日換3次。

  【療效】敷藥7天,治癒率達100%。對滲透性溼疹效果尤佳。

  預後

  溼疹反覆發作,病程遷延,原因難以追尋和除去,急性溼疹經適當治療後,約2~3周可以治癒,慢性溼疹的亞急性期,數週後而治癒但一般常反覆發作。

  溼疹的預防方法

  1、衣著宜寬鬆,以減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纖及毛織品直接接觸面板。儘量避免搔抓,開水燙洗,肥皂擦洗,飲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溼疹的病情。

  2、生活要規律,注意勞逸結合。

  3、過敏性體質或有過敏性家族史者。要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搔抓、日晒等,儘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