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溼氣重吃什麼祛溼

  夏天溼氣重是一種常見的情況,不過如果體內溼氣過多,那麼很容易出現睏倦、身體沉重以及腸胃不佳、膚色變差的情況。呢?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夏天溼氣重的祛溼方法

  1、夏天吃什麼蔬菜祛溼

  馬齒莧。馬齒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富含去甲腎上腺素,氨基酸等人體必需的成分。維生素是人體代謝中不可缺少的有機化合物,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髮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去甲腎上腺素對於治療低血壓有一定的療效。因此馬齒莧具有祛溼消腫,維持血壓平衡和防治心臟病等功效。

  山藥。山藥,也叫淮山,味甘、性平,山藥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氨基酸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人體內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需要靠氨基酸來完成,維生素能夠調節生理機能,催化體內的代謝等。因此,山藥具有補中益氣,生津止渴和養脾祛溼的效用。

  茯苓。茯苓含有大量的聚糖,因其功效比較廣泛,一年四季不管寒,溫,風,溼等疾病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茯苓曾被稱為四時神藥,因其藥性平和,利尿祛溼不傷正氣,具有安心養神,健脾滲溼,降低血糖濃度,抗菌抗癌和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作用。

  2、夏天吃什麼水果祛溼

  西瓜:有清熱解暑和利小便的功效,尤其是西瓜皮的清利溼熱效果更佳,食用後可使溼熱之邪隨小便而去,面板溼疹者尤其適合多吃西瓜。

  甜瓜:有清暑熱、解煩渴、利小便和通大便等功效,食用後可緩解暑熱心煩、口渴、小便不利及大便祕結等症狀。

  蘋果:有健脾、補氣、益胃、生津和潤燥等功效,適合脾虛、食量減少、胃陰虧虛及陰虛胃痛等症。

  橙子:有健脾、和胃、止嘔、寬胸之功,適用於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嘔吐及便祕等症。

  木瓜:有健脾胃和助消化之功,可用於胃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的食療。

  無花果:有健脾、開胃、清熱、潤腸之功,可用於食慾不振、便祕及瀉痢等症的食療。

  鮮棗:有益氣、養血、補脾、健胃、生津、止渴、強神、壯力之功,適合脾胃虛弱、納食不香、大便稀溏、氣血不足、貧血缺血、面黃肌瘦及睡眠不安者食用,但鮮棗食入過多則起到助溼生熱的反作用。

  3、夏天喝什麼湯祛溼

  黃瓜去溼湯。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淨,鴨腎洗淨、飛水、切片,粳米淘洗乾淨。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

  健脾祛溼湯。材料:淮山***幹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淨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和中化溼湯。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夏天體內溼氣重的表現

  1、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溼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溼了。

  2、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衝不淨。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內有溼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溼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

  3、洗漱時——看舌苔

  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溼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排除溼氣的方法

  1、多參加戶外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2、均衡飲食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3、避開環境的溼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生活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溼環境中,尤其是對溼氣敏感的人。


夏天溼氣重的祛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