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飼養雞的方法有什麼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舍飼養雞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舍飼養雞的方法

  育雛時間 生態雞的飼養必須選擇合適的育雛季節,以利於生態雞的放牧飼養。最好在3~5月育雛,此期育雛成活率高。到中雞階段,由於氣溫適宜,舍外活動時間長,可得到充分的運動與鍛鍊,因而體質強健,對以後天然放牧採食、預防天敵非常有利。春雛性成熟早,產蛋持續時間長,尤其早春孵化的雛雞更好。

  育雛方法及馴養 育雛舍按每1000只雞75平方米計算.溫度為33℃~35℃:,每週下降1℃~2℃。經過4~5周餵養後雛雞體重一般可以達到0.4公斤,按每隻雛雞l平方米設計雞舍,周圍最好是用籬笆和塑料網圍起來的運動場。進行院內散養時應分割槽種植牧草或用飼草訓練雛雞自由採食。訓練其聽聲音採食。經過3周以上訓練,雛雞增強了捕食的能力和預防天敵的本領,這時可以將其散放到林子、水庫邊或草甸裡,讓其吃草子、嫩草,捕捉昆蟲,自由活動,這一時期長達15周。在補料上可由日喂5次逐漸減少到2次,早晨放出時少喂,晚上回巢時多喂。

  飼料的配製 飼餵生態雞的飼料必須是有機飼料。因此在種植生態雞飼料原料時,必須符合有機食品的要求;人工補飼的動物性飼料也必須按生產有機食品的標準執行。在人工飼料生產過程中嚴禁新增化學藥品,以保證生態雞的品質。天然飼料的質量取決於自然環境,主要有天然飼草、成熟的子實和各種天然昆蟲等。只有生態雞的天然飼料充足、營養全面,才能夠生產出營養價值高和滋補性強的優質產品。

  雞的營養價值

  雞肉味道鮮美有營養。雞的營養物質大部分為蛋白質和脂肪,但雞肉中欠缺鈣、鐵、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以及各種維生素和粗纖維,如果長期將雞肉當做主食食用且不攝入其他瓜果蔬菜及糧食易導致身體亞健康。

  科學調查認為,雞肉食用量對人體,尤其是老年人、女性的健康有重大影響。營養學家指出,由於人們一天中會食用各種食物,平均起來,雞肉中的膽固醇含量最高。膽固醇會極大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誘發機率,如果老年人、女性每天都吃雞肉,那麼勢必會有多餘的膽固醇存積在體內,這不但不利於健康,也會增加心臟病、腦血栓誘發的機率。

  另外某些不法商販在雞飼料中新增激素,導致雞肉中激素殘留,也會影響人體健康。

  孕婦食用了含有激素的雞,會導致回奶、過度肥胖;未成年人還會導致性早熟。

  功效作用

  營養元素含量***每100克***營養元素含量***每100克***能量167cal水69g蛋白質19.3g脂肪9.4g纖維0g碳水化合物1.3g維生素A48mg維生素B10.05mg維生素B20.09mg維生素C0mg維生素E0.67mg煙酸5.6mg納63.3mg鈣9mg鐵1.4mg膽固醇106mg

  雞肉含豐富蛋白質,其脂肪中含不飽和脂肪酸,故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較好的蛋白質食品。對體質虛弱,病後或產後用雞肉或雞湯作補品食用更為適宜,尤以烏骨雞為佳。可用於虛勞瘦弱、骨蒸潮熱、脾虛洩瀉、消渴、崩漏、赤白帶、遺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