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的水肥管理種植技巧

  紫荊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雖然並不嚴格,但是良好的栽培技術和方法有利於紫荊生長更加旺盛,枝繁葉茂,花多色豔。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紫荊的水肥管理技巧,希望能幫到你。

  紫荊的水肥管理技巧

  水分管理技巧

  紫荊喜歡溼潤的環境,但是不能在積水的狀態下生長,所以在澆水的時候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紫荊在種植後應當立即澆一次透水,之後第三天再澆一次,第六天再澆一次,等到這三次澆水完成後,就可以根據具體的天氣情況給紫荊澆水了,以保持土壤溼潤、不積水最佳。

  夏天的時候及時澆水,並且可以向葉面和周圍環境噴霧,保持空氣中的溼度。

  秋季如果氣溫不高的話應該控制澆水,防止秋髮。

  冬季在入冬前澆足防凍水,翌年3月初澆返青水。

  除了7月和8月根據降水量確定是否澆水之外,4—10月都要澆一次透水,第三年使用同樣方法澆灌,第四年進入正常管理,但防凍水和返青水要澆足澆透。

  雨後及時排水,防止盆內積水導致根部腐爛。

  施肥管理技巧

  紫荊喜好肥沃的土壤,肥料充足的話枝繁葉茂、花多色豔,肥料不足的話枝葉稀疏、花少色淡。

  定植的時候施足底肥,使用腐葉肥、圈肥或者烘乾的雞糞最好,在使用的時候要和種植土攪拌在一起,否則肥料會灼傷紫荊的根部。

  正常管理之後,每年在花期之後施一次氮肥,促使紫荊生長旺盛。

  初秋的時候施一次磷鉀複合肥,有利於花芽的分化和新生枝條木質化後安全過冬。

  初冬施肥的時候結合澆凍水,施用牛馬糞。

  植株如果生長不良的話可以向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和0.5%尿素溶液。

  紫荊的常見品種

  白花紫荊

  白花紫荊是紫荊的變種,花朵是白色的。

  叢生或單生灌木,高2—5米;樹皮和小枝灰白色。

  葉紙質,近圓形或三角狀圓形,兩面通常無毛,嫩葉綠色,只有葉柄略帶紫色。

  巨紫荊

  巨紫荊是落葉喬木或者大喬木,一般的植株生長可以達到30米,是近幾年發現的極具觀賞價值的優良鄉土樹種。

  巨紫荊葉互生,全緣,心形或近圓形,枝條柔軟下垂,稠密飄逸。花萼紫紅色,形似紫蝶,先花後葉。

  春季觀花,花序大且稠密,花色豔麗。

  夏季觀葉,葉片濃密,呈心形,圓整而有光澤。

  秋季觀果,果莢量大,剛出現時為綠色,成熟時顯現紅褐色,扁平長條形,兩端略尖。

  冬季觀幹,落葉更扶疏,主幹挺拔,樹皮呈現瑪瑙灰色,枝條婆娑。

  叢生紫荊

  叢生紫荊就是紫荊的叢生,高度可以達到4米以上,冠幅在100—300釐米,一般有5—10個分枝。

  加拿大紅葉紫荊

  株高約4—5米,枝幹是黑灰色的,有淺色的皮孔。

  新葉呈現紫紅色,老葉夏季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葉面為銅褐色,如果光照不足就會轉為綠褐色,到秋季就變成紅色,葉片背面為淡粉色。

  花先葉後,4至10朵簇生成短的總狀花序,老幹、新枝、短枝均可著花,花冠蝶形,玫瑰紅色,花期4月。

  莢果條形,扁平,8至9月成熟後呈紅褐色,內有近圓形的種子,但花後結果率不高。

  加拿大紅葉紫荊的花柄較長,花朵較為稀疏,不像普通紫荊那樣密密匝匝呈團簇狀,緊貼在樹幹上開放,而是稍微下垂,疏密有致地開放。

  紫荊花的傳說

  紫荊花把根深深扎入百姓人家的庭院中,一直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徵性植物。還代表著兄弟和睦,這其中還有一個小傳說。

  東漢時期,京兆尹田真與兄弟田慶、田廣三人分家,所有財產已經分配完畢,餘下一棵紫荊樹意欲分為三截。

  天明,當兄弟們前來砍樹時,發現樹已枯萎,落花滿地。田真不禁對天長嘆:“人不如木也!”從此兄弟三人不再分家,和睦相處,紫荊樹也隨之獲得生機,花繁葉茂。

  因為這個故事,寫手足親情的詩歌裡面紫荊便成為了思念親人的知音。陸機為此賦詩:“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李白感慨道:“田氏倉促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唐代名詩人韋應物《見紫荊輪》詩:“雜英多已積,含芳獨暮春。還如故園樹,忽憶故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