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班級工作計劃範文

  二年級有一些同學上課不敢大膽發言,學習主動性不強,貪玩又粗心,對此,班主任應該怎樣進行管理教育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二年級班級工作計劃,教師們不妨參考一下。

  篇一

  一、班級概況:

  我班這學期共有41名學生,其中女生8人,男生有33人,通過一年的學習,每一位學生都有很大的進步。班裡大多數孩子已養成良好的習慣,其中大部分學生平時上課都比較認真。具有愛集體,愛勞動,團結友愛等特點。但也有一些同學上課不敢大膽發言,學習主動性不強,貪玩又粗心,自覺性差,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班裡孩子的情況,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熱愛學習,團結友愛,做個文明的孩子,提高學困生的成績是我工作的重點。

  二、管理目標

  1、行為習慣目標:培養孩子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認真聽講, 排隊快、靜、齊, 認真做眼保健操,保護教室、宿舍校園環境衛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2、學習能力目標: 培養孩子善於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規範書寫,準確率高 ,勤於閱讀的能力。

  三、 工作重點:

  1、加強班隊建設,培養活潑、健康、團結、積極向上的班集體。

  2、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衛生等行為習慣。

  3、加強溝通,促學生心理素質健康發展。

  4、狠抓轉化後進生特別是雙差生工作。

  5、加強安全教育,確保每一位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6、通過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提高學生的素質、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心中有他人的意識。

  四:具體措施

  1:加強班隊建設,狠抓落實班風建設。加強全班的德育,讓學生學會怎樣做人、樹立公德意識,注意安全教育,樹立我為班級服務光榮的集體主義精神,人人爭做班級小主人。培養良好的班風,加強學生的紀律,樹立孩子較強的自信心,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遵守紀律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衛生習慣。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檢查作業書寫的檢查力度,提高課堂提問效率。衛生方面,我將培養一名能力較強,責任心強的衛生委員,每週對每一名學生進行檢查、督促,組長認真負責督促,做好值日工作。

  3:加強溝通,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健康發展。多和他們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關心、愛護的角度出發,對班幹部進行嚴格要求. 給予微笑的面容,鼓勵的話語,激勵的目光.掃除學生參與學習的各種心理障礙.

  4:狠抓學困生工作。 善於發現閃光點發掘他們心靈中的火花,給他們閃光的機會。進行適當的表揚和批評開展“一幫一”活動,並在安排座位時實行優生帶困生,鼓勵優生幫助學困生,促進學困生的進步。

  5:利用班隊會、晨會提高法制意識,抓好消防、交通、防火安全意識。

  6:利用晨會、班、隊會,學習《小學生守則》,進行愛學習、講文明講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重視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篇二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及年級特點,深入開展教改活動,認真學習貫徹新課程標準,以人為本,開創思維,將可持續發展的育人目標落到實處,努力培養有特長,有個性,有創造力,且遵紀守法,講誠信,求上進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標及措施:

  1、德育為重,狠抓紀律,培養學生“自律”能力。

  ①繼續抓好日常行為教育,根據我班特點,積極開展評優爭優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②大力開展愛國主義為主題的體驗教育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審美情趣。

  ③對學生加強紀律教育,每星期制定一個重點訓練專案,動員全體學生監督,並且規範班級的處罰制度。

  ④要抓好紀律關鍵在教育好後進生。所以,轉化後進生特別是雙差生工作顯得異常重要;針對已有的差生,積極取得家庭的配合,發動各方面的力量,利用多種手段及方法使他們逐步改掉已經有的壞習慣。

  ⑤積極取得任課教師的配合,從課堂紀律入手,特別要關注副課的表現,及時瞭解情況,及時處理,讓遵守紀律意識深入學生,漸漸養成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品質。

  2、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

  ①利用晨會、集會、黑板報、圖片等形式,開展安全教育。

  ②觀察細緻,及時發現安全隱患,特別是注重課間,以及回家途中的安全教育。

  ③開展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例如走廊行走、上下樓梯等,以求杜絕危險事故的發生。

  ④加強衛生教育,預防禽流感等各種感染病毒的侵蝕,注意飲食的衛生和個人衛生。

  3、加強家校的聯絡力度

  ①做好家訪工作,做到及時聯絡。

  ②開好家長會,積極引導家長參與教育活動,努力使其成為教育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助手。

  ③利用家長力量和社會力量,拓展教育陣地。

  ④引導家長多關心子女的學習和心理健康,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習慣,以求雙向瞭解。,本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推廣和使用新設計的家校聯絡手冊,完善家訪制度,加強家校的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