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學習歷史時候有一定的技巧的,大家想要學習就來做題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高三歷史,希望大家來參考哦

  關於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

  一、單項選擇***包括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

  1.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寫道:“在二十四史眾多的列傳裡,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這主要說明中國傳統社會*** ***

  A.宗法血緣思想強烈 B.君權至上意識濃厚

  C.家國一體觀念普遍 D.家庭倫理道德至上

  2.在分析劉邦與項羽勝負的原因時,劉邦的重要將領都武侯高起、安國侯王陵認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項羽“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這反映出*** ***

  A.分封制符合秦漢歷史發展趨勢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與地方關係

  C.分封仍是當時重要的政治觀念 D.穩固統治須依靠滿足部將利益

  3. 閱讀以下材料,找出歷史性錯誤: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僅是圍繞著削弱地方權力、加強中央集權而進行的;漢初實行郡國並行制,漢武帝實行“內外朝制”,以此削弱諸侯國的勢力;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通過實行二府三司制,推動了中央集權的加強;元朝通過樞密院,加強了對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有效管轄。*** ***

  A.一處 B.兩處 C.三處 D.四處

  4.明朝時分封封號有的還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魯王等,且必須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號則大都是禮節性的,如恭親王、果親王、睿親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這從側面反映出*** ***

  A.君主專制的加強 B.分封制日漸徒具其名

  C.中央集權的加強 D.宗室諸王地位的提高

  5.伯利克里當政時期,對在公民大會上發言的人的資格做出了嚴格的規定,任何毆打父母的人、不贍養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從戰場脫逃的人、揮霍通過繼承獲得的財產的人都沒有資格在公民大會上發言。這主要反映出*** ***

  A.雅典的民主存在虛偽性 B.民主與道德要求的統一

  C.家庭是雅典民主的基礎 D.財產是享有民主的前提

  6.《十二銅表法》第八表第4條:對人施行其他侵辱的,處25阿斯的罰金。這筆錢在當時價值不菲,足以威懾膽敢以身試法者。到羅馬帝國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貨幣貶值,25阿斯就輕於鴻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條為樂,他遇人就打一耳光,然後賠償25阿斯。於是,裁判官決定廢除此條款,改由主審法官估計造成的侵辱決定賠償額。出現這種情況說明*** ***

  A.以《十二銅表法》為代表的公民法條款過於僵化

  B.羅馬帝國的擴張導致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尖銳

  C.帝國時代的羅馬法官可以不按相關法律原則判案

  D.法官不斷解釋法律條文從而廢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7.1887~1897年,***英國***議員很少有提出議案的機會,內閣幾乎壟斷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權,首相和內閣作為多數黨的黨魁和領導核心,對議會下院的控制大為加強。這種局面一定程度上體現了*** ***

  A.19世紀末的政治發展趨向 B.奪權時期資產階級的權力需求

  C.19世紀末政治文明的倒退 D.代議制民主被政黨政治所取代

  8.《美國憲法原理》中指出,“立法機關越權之危險性乃與行政機關越權,流於專制政治之嚴重性,實不相上下”。據此可知*** ***

  A.立法權與行政權相互制衡 B.立法與行政機關的矛盾重重

  C.權力機關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D. 三權分立能有效防止專制

  9.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聯邦議會不同於西方的上院,在這裡它是真正的實權機構,相當於各邦使節構成的帝國最高合議機關。在正常情況下,皇帝以帝國的名義對外宣戰,必須徵得聯邦議會的同意。這反映出當時德國*** ***

  A.聯邦議會有權行使立法權 B.聯邦議會成為了國家的權力核心

  C.國家元首形式上對議會負責 D.具備資產階級民主權力制衡原則

  10.“我們將忠誠於憲法,忠實於人民,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會上以此作為開場白。憲政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徵,下表中關於世界三部憲法的表述完全正確的是*** ***

  名稱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臨時約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頒佈時間 1787年頒佈 1911年 1954年頒佈

  制定機構 國會制定 南京臨時政府眾議院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特點 體現三權分立原則 體現分權制衡原則 體現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

  評價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 中國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 標誌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

  A.頒佈時間 B.制定機構 C.特點 D.評價

  11.一位美國學者指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美國只是“給予聯軍以道義上的支援和合作”,卻在戰後獲得了很多權益。其中一項權益是*** ***

  A.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B.進駐北京使館區***界***

  C.在華開設工廠 D.獲得軍費賠償

  12.有學者指出:“一部中國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國文明轉型史,而這個轉型運動是有其明顯的‘階段性’的。‘甲午戰爭’便是一極重要的階段——它標誌著一個階段的結束和另一階段的開始。……那便是由‘四化’進入‘五化’。沒有‘五化’,則‘四化’往往是徒勞。”這裡多出的“一化”是指*** ***

  A.工業化 B.政治民主化 C.科技現代化 D.國防現代化

  13.戊戌維新期間,金田起義常被康有為借來作為迫使皇帝變法的力量,這是用反清來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自覺接受了太平天國反清的正面影響和因爭權奪利而導致分裂火併的反面教訓。這反映出太平天國運動*** ***

  A.變革了社會政治制度 B.促進了政治變革程序

  C.改變了封建生產關係 D.提出了資本主義理想

  14. “蘇維埃”是從蘇聯引進的革命詞彙,中共一開始認為其內涵是“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聯盟”,後來加上“一切其他階級中願意參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A.國民大革命的需要 B.社會上義革命的需要

  C.全民族抗戰的需要 D.籌建新中國的需要

  15.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參議院決定採用滬軍都督府的紅、黃、藍、白、黑五色旗為國旗,以共進會的十八黃星旗為陸軍旗,以孫中山戰友陸皓東設計的青天白日三色旗為海軍旗。這樣做意在*** ***c

  A.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B.促成革命陣營聯合

  C.廣泛傳播共和觀念 D.實現人人自由平等1

  16.中國最早革命的主體力量是海外的留學生群體,還有一部分海外華僑和會黨,與當時中國的普通民眾沒有太大的關係,更談不上“主義”深入底層老百姓的問題。中國革命最終還是從“精英革命”轉向了開始重視深入民眾的“平民革命”是*** ***

  A.南昌起義 B.井岡山革命道路開闢 C.國民革命運動 D.抗日戰爭

  17.右圖是1945年7月7日頒發的紀念章。作為史料,可以用來佐證*** ***

  ①全面抗戰爆發的時間 ②新四軍的發展壯大

  ③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④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中華時報》以顯著的版位刊登了一則新聞:“華北鐵路大遭破壞,保垣北境激戰又起。”這條新聞的相關背景是*** ***

  A.國民黨組織太原會戰 B.八路軍組織百團大戰

  C.解放軍進行戰略反攻 D.國共進行戰略決戰

  19. 恩格斯在1895年指出:我們當時所持的觀點只是一個幻想。歷史不僅消除了我們當時的迷誤,並且完全改變了無產階級進行鬥爭的條件。在資產階級藉以組織其統治的國家機構中,也有許多東西是工人階級可能加以利用來對這些機構本身做鬥爭的。與1848年相比,恩格斯此時的觀點變化體現為*** ***

  A.工人階級可以利用議會進行鬥爭 B.暴力革命理論不再具有指導意義

  C.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矛盾漸趨消失 D.資本全義制度的衰退日益明顯

  20.“公社的屬於公社;國家的屬於國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統一,是所有地方主動的自願聯合”,“完全有權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個法國”。“公社”成員的這些主張*** ***

  A.說明當時法國是聯邦制國家 B.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說

  C.折射了“公社”失敗的必然 D.認可了“一票共和”的憲政

  21.尼古拉•梁贊諾夫斯基在《俄羅斯史》中寫道:“1917年布林什維克的勝利與列寧的活動分不開。列寧在他的《四月提綱》中採取了極端不妥協的立場。”這個“極端不妥協的立場”是指*** ***

  A.宣佈要以和平方式奪權 B.提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C.宣佈退出帝國主義戰爭 D.提出消滅封建土地制度

  22.圖8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某時期政權組織結構示意圖。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

  圖8

  ①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的領導 ②具有新民主主義政權性質

  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履行職權 ④領導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3.下表是1955~1960年與中國建交國家統計表,對錶格反映的史實解讀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時間 國家1111] 時間 國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爾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爾及利亞

  1956年 埃及、敘利亞、葉門 1959年 蘇丹、幾內亞

  1957年 斯里蘭卡 1960年 迦納、古巴、馬裡、索馬利亞

  ①是建國初三大外交方針作用的結果 ②新中國外交出現重大突破

  ③中國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④是貫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成果

  ⑤不結盟運動推動亞非國家新聯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4.截至2018年5月,在中國倡導並積極推動下,亞投行***中國倡導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已達86個。這說明中國外交***  ***

  A.在積極推行不結盟政策 B.致力於謀求世界性平等

  C.大力推行多邊外交政策 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組織

  25.有學者指出:“在二戰後的格局下,雖然西方仍時時存在顛覆蘇聯之心,但巴黎和會時的那種明目張膽的武裝干涉卻沒有再現。”這說明戰後新格局*** ***

  A.主要體現蘇聯等國家的意志 B.便利於東西方間的和平共處

  C.有效維護了東方國家的利益 D.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世界和平

  二、材料分析題***26題14分、27題20分、28題16分,共50分***

  時間 政府 收回主權史實

  1917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德國在華駐兵權,收回天津、漢口德租界,廢除德國、奧匈帝國領事裁判權

  1926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芬蘭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權

  1927年 武漢國民政府 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

  1928年 南京國民政府 除日本外,各主要國家均承認中國關稅自主權

  1929年 南京國民政府 收回天津比租界,正式收回鎮江英租界

  1930年 南京國民政府 中國全面實現關稅自主權,正式收回廈門英租界,收回威海衛英國租借地

  1943年 南京國民政府 收回上海、廈門公共租界,收回天津、廣州英租界,廢除英美在華領事裁判權

  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收回蘇聯租借旅順海軍基地

  199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收回英佔香港地區

  199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收回葡佔澳門地區

  ——摘編自王建朗《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歷史考察》等

  26.***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提供了近現代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歷程和史實,蘊含了諸多資訊。解讀材料,提煉一個能概括材料全文的核心觀點,並結合所學的中國近現代史知識予以闡釋。 ***要求: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

  27. ***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時期封建巡視制度得到進一步強化。首先是巡視監察法規的系統化。明清進一步加強巡視立法,至清朝頒佈了我國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獨立形式存在的監察法規——《欽定臺規》,中國古代的巡視法規達到系統化程度。其二是建立嚴密的地方巡視系統。明清延續了唐宋以來中央對地方巡視系統多元化的趨勢,建立起三個互不統屬的獨立系統:一是監察御史系統,包括專差、巡按御史兩種;二是按察司系統,職責就是按察所屬的府州縣,下設主要官員有按察使;三是督撫系統,督撫即總督和巡撫。其三是加強巡視官之間的互相監督。明清統治者規定同一系統或不同系統的巡視官員可以互相監察、互相糾舉,以保證巡視體系正常運轉。 ——《中國古代巡視制度梳略》

  材料二 西方國家的問責機制是國家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的政治體制緊密相關,是責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範圍是整個國家。其約束的物件是整個國家的所有公職人員。西方國家對政府公職人員的監督體系主要包括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和輿論監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聞監督通過新聞媒介的傳播達到全社會或公眾對政府官員的監督,由於這種監督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國民性,因而這種監督比行政監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員問責制》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我國中央對地方巡視制度強化的特點和原因。***10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西方國家對官員監督與中國明清時期的巡視制度的不同之處,並對中國明清時期和近代西方對官員的監督簡要評價。***10分***

  28.***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美國人的政策有時表現得令人惱火,這些表現,有時會使人想到美國的壓力可能是建設歐洲的重要因素。……美國並不是歐洲的一部分……這在地圖上是可以看到的。”“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法德合作是歐洲一切組織建設的基礎。”“建設歐洲是要以能行動的、具有權力的、能負擔責任的因素為基礎的。這些因素,就是國家。只有國家才是有權命令並有權要求服從的實體。”“在當前,除了由各個國家組成的歐洲之外,沒有,也不可能有別的歐洲。” ——戴高樂

  材料二 2013年10月以來,發生了涉及歐洲多個國家領導人的“監聽門”事件,雖然歐洲國家對美國的監聽行為表示不滿,並要求美國作出解釋、停止監聽,但也僅此而已。從歐洲政要的言論來看,歐洲國家並沒有打算對美採取報復措施,也無意令事態升級。從美方來看,美政府雖未進行公開、認真的道歉,但也盡力採取措施息事寧人,不斷好言好語地安撫憤怒中的歐洲盟友。……“監聽門”雖令美歐關係雪上加霜,引發歐洲媒體和民眾的不滿,但只能算是美歐關係中的“戰術問題”,並未動搖美歐戰略合作的根基,也不大可能影響雙方在敘利亞、伊朗核問題、反恐等問題上的合作。 ——《法治週末》賈春陽

  ***1***根據材料一,概述戴高樂“歐洲觀”的主要內容。***4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關於“監聽門”事件對美歐關係影響的觀點並說明其依據。***6分***

  ***3***根據以上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二戰後美歐關係演變的基本特徵及原因。***6分***

  參考答案

  1-5 CCDCB 6-10 AACDB 11-15 ABBCB 16-20 CBCAC 21-25 BACCD

  二、材料分析題***26題14分、27題15分、28題23分,共50分***

  26.***14分*** 觀點:近現代中國收回主權的過程歷時漫長,主要以漸進和平的外交方式實現,是歷屆政府前後相繼,共同努力的結果。***3分***

  闡釋:近代中國歷史既是屈辱的殖民史,也是奮進的抗爭史,主權喪失伴隨著收回主權的鬥爭。 自民國以來,1949年結束半殖民地狀態,隨後又陸續收回一些主權,在近百年時間裡,歷屆政府付出了艱辛的外交努力。 歷屆政府善於抓住歷史契機,並且善於主動創造機會,如北洋政府藉助一戰、武漢國民政府藉助北伐戰爭、南京國民政府藉助二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藉助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逐步挽回國家主權。 主權的喪失與挽回過程折射出國家命運的起伏,民國以來,隨著近代化程序的展開與融入國際程序的加快,中國國力逐漸增強,國際地位逐步提升,這是收回國家主權的堅實基礎。***8分***

  總之,中國近代收回主權的過程,一方面反映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變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3分***

  27. ***20分******1***特點:加強立法,巡視法規系統化,巡視由度規範化;巡視系統多元化,巡視範圍擴大、效率提高;巡視官員之間可相互監督,注重內部反腐。***6分***

  原因:明清時期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空前強化;商品經濟發展導致社會逐利風氣日盛,官員腐敗現象嚴重。***4分***

  ***2***不同:

  範圍不同:清期最高統治者不受監督,近代西方對所有公職人員進行監督;方式不同:明清時期是官員內部的監督,西方對官員的監督還通過新聞媒介實行社會監督;目的不同:明清時期監督的目的是保障君主權威和地位,近代兩方是保證民主制度的落實。***6分***

  評價:都有利於防止官員腐敗、改善政治風氣;都有利於建設良好社會秩序,推動社會進步,但由於目的和所處時代、方式不同,在效果上存在明顯差異。***4分***

  28.***16分***

  ***1***內容:歐洲聯合必須以法國和德國的和解為基本前提和首要條件,主權國家是實現歐洲聯合的基礎;擺脫美國的控制和影響,使歐洲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歐洲。***4分***

  ***2***觀點:“監聽門”事件引發了歐洲的不滿,但美歐戰略合作的根基並未動搖。***2分***

  依據:美歐雙方在敘利亞、伊朗核問題、反恐等問題上有廣泛的合作;歐洲國家都無意因此事影響雙邊合作。***4分***

  ***3***特徵:由二戰後美國扶植和控制歐洲,轉為歐洲逐步擺脫美國控制而獨立自主;當前美歐既有合作又有鬥爭,但整體合作基礎較牢固。***4分***

  原因:雙方綜合實力的消長和全球化趨勢的加強。***2分***

  高三級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

  一、選擇題***2分×25=50分***

  1. 《史記》載:“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管叔、蔡叔髃***yú***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後,國於宋。”材料旨在說明

  A.周代分封先代貴族以維護統治秩序

  B.周初統治尚不穩固分封制受到衝擊

  C.西周初期中央集權雛形已開始出現

  D.宗法秩序受到衝擊周天子權威衰落

  2.《荀子•王霸》曰:“歲終奉其成功,以效於君,當則可,不當則廢。”商鞅之法推行“戰斬一首者,賜爵一級,欲為官者五十石官。”這表明戰國時期

  A.官僚政治已出現 B.實用人才得到重用

  C.社會流動性加快 D.兼併戰爭作用明顯

  3. 董仲舒主張,“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若四時,通類也,天下所同有也。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慶賞罰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備也。”這一主張繼承了

  A.孔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治國思想

  C.孟子的義利主張 D.墨子的兼愛思想

  4.東漢末年改刺史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並且有了固定治所,權利大大超過了漢武帝時監察和考核官員的準則“六條問事”。這一變化反映了當時

  A.地方監察職能的轉變 B.皇權專制統治的加強

  C.刺史監察功能的強化 D.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

  5.三國時,孫權開始興建城隍廟;南北朝時,城隍是城市居民守禦城池、保障治安的守護神;隋唐時期,城隍職掌又增加了雨旱豐歉、功名利祿、吉凶禍福、冥籍諸事等;宋代,傳統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國家祀典。這說明

  A.官方正統思想壓制民間文化發展B.儒教開始影響市民的日常生活

  C.城隍信仰空間不斷的得到拓展 D.城隍廟是宣傳迷信的封建堡壘

  6.歐陽修在一篇祭祀亡友的文章中寫道:“***一個人***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歸於無形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公盡而卓然其不朽者,後世之名。自古聖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日星。”這反映了,當時

  A.理學關於世界本體論的闡釋 B.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價值

  C.統治者關於政治權力的加強 D.史家關於修史權力的維護

  7.據學者初步統計,明朝編寫的經濟史著作分類情況如下:

  ***注:漕運指利用水道調運公糧以供中央政府支配***

  根據材料可以推斷,明朝

  A.農業稅的比重大大上升 B.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

  C.政府主導經濟趨向明顯 D.商業超越農業成為主導

  8.“它***戰爭***發端於廣東一隅而最終進入華北,使上國帝京一時成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潰。……昔日京華景象正如洪水過地,蕩然無存。”該話語描述的這場戰爭是

  A.第一次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

  9. “……所以雖在美、法革命之後,洪***秀全***、楊***秀清***諸人依然不脫以前帝王思想的舊習,他們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跡牢籠愚民,卻沒有根據西方民主精神來建立新基。”材料著重揭示太平天國

  A.利用拜上帝教支撐政權 B.利用“中體西用”思想建立政權

  C.仍未擺脫“華夷之辨”的觀念 D.沒有認識到革新政體的重要性

  10. 1927年1月,毛澤東回到韶山,他發現此時的農村已經大不一樣了,祠堂成了農民協會的會址,韶山成了農民的天下,而且婦女也來開會了。造成農村情況變化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實現了農民當家作主 B.大革命發展推動農民運動高漲

  C.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成功探索 D.平均地權全面實施緩和了矛盾

  11.抗戰後期,除全國多數知識青年紛紛投奔延安外,連華僑領袖陳嘉庚和美軍駐延安觀察組的許多人都公開表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1945年,國內廣泛流傳著“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土不黃金”的詩句。這突出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開始轉移B.中共領導核心地位最終確立

  C.國共力量對比的根本扭轉D.中國社會變革方向基本明朗

  12.毛澤東說:“我們的國家現在是空前統一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迅速地改變了舊中國的面貌。祖國的更加美好的將來,正擺在我們的面前。”這段話出自

  A.《新民主主義論》 B.《論聯合政府》

  C.《論人民民主專政》 D.《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13.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正式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原則;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逐步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兩部憲法的頒佈和修訂

  A.反映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B.改變了國家的基本法律架構

  C.適應了當時經濟建設的需要 D.標誌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建立

  14.1959年,美國發表一份對華政策的研究報告:贊成中共加入聯合國,臺灣則成為普通會員;成立“臺灣共和國”,臺灣軍隊撤出金門、馬祖等,對此,臺灣方面迴應:《開羅宣言》早已明確規定歸還中國,自1945年起,早已無臺灣的法律地位問題。這表明

  臺灣當局堅持“一箇中國” B.蔣介石改變追隨美國的政策

  蔣介石欲藉機使臺灣問題國際化 D.中美關係出現重大轉折

  15.1981年,《蕪湖日報》發表了蕪湖市個體商戶年廣久炒賣瓜子發家致富的報道——《貨真價實的傻子瓜子》,社會上流行起順口溜“傻子瓜子呆子報,呆子報道傻子笑,四項原則都不要,如此報紙真胡鬧”。這突出反映當時

  A.市場經濟成為社會共識 B.單一的公有制得到了突破

  C.經濟體制改革亟須深入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開端

  16.羅馬最高裁判官審理案件時頒佈的“告示”,被國家授予特權的法學家撰寫的法律和其對法律作出的解答,均是羅馬法的重要表現形式。這說明羅馬法的基本特徵是

  A.卷帙浩繁規模巨大 B.立法隨意主觀性強

  C. 立法形式多元 D.階段性強體系完善

  17.富人抗議說,梭倫的措施就是赤裸裸的非法沒收;激進分子則抱怨說,梭倫沒有重新分配土地。但是人們都一致同意,梭倫的改革將雅典從革命中拯救了出來。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富人”指的是通過海外貿易獲得財富的工商業奴隸主

  B.梭倫用中庸之道的變法化解了暴力革命

  C.梭倫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從此確立

  D.土地問題是梭倫改革的核心問題

  18.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寫道:“文藝復興不是民眾性的運動,是少數學者與藝術家的運動,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藝獎勵,特別是受到美第奇家族和崇尚人文主義的教皇們的贊助,假若當初沒有這些獎勵者,它取得的成功會小很多。”該觀點

  A.認為文藝復興的成就具有偶然性 B.全面分析文藝復興發生的原因

  C.正確解讀了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D.沒有看到群眾性文藝的真正力量

  19.盧梭認為:主權是公意的運用,主權者***個體的人***既然只不過一個集合體的存在物,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代表自己,權力可以轉移,但是意志不可以轉移,平等權力喪失的社會不是公意社會。盧梭提到的“公意”是指

  A.多數人的利益表示 B.共同體的理性意志

  C.主權者的集體訴求 D.統治者的根本利益

  20.有學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體變革儘管是出於傳統政治精英對自身政治優勢地位的鞏固,但卻最終成為瓦解舊政治傳統的催化劑。該學者之所以得出這一結論主要是由於當時德國政體變革

  A.妨礙了民主政治的實施B.超越了時代的要求

  C.促進了德國工業化發展D.削弱了憲政民意的基礎

  21.1791年,美國《權利法案》列舉了宗教自由、言論自由、集會自由、保留和攜帶武器權利,不受無理搜查和扣押的權利,還規定憲法中未明確授予聯邦政府,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保留給各州或人民行使。該法案

  A.縮小聯邦政府的權力 B.對《1787年憲法》的有效補充

  C.不利於美國民主政治的發展D.標誌美國民主政治的確立

  22.某種經濟現象既有“能節制生產,毋使有羨不足”的優點,又有“獨佔一業,莫之與競,則生產技術之改良進步將中止”的缺點。這種經濟現象是指

  A.工業革命後的機器大工業 B.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公司制形成

  C. 歐洲早期的手工工場 D.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壟斷組織

  23.美國外交戰略經歷了從杜魯門主義到尼克松主義的調整。在尼克松看來,緩和並非結束冷戰,結束美蘇敵對狀態,緩和僅僅是一種手段,一種方法。由此看來,美國外交戰略的調整主要是因為當時

  A.蘇聯軍事實力的不斷提升 B.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

  C.資本主義陣營出現分化 D.美國霸主地位的瓦解

  24.有學者認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可以進一步利用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機遇加快發展,聯合圖強成為戰略抉擇,一個或少數幾個大國主宰世界、任意擺佈別國命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這表明多極化的發展

  A.是世界多樣性的必然要求 B.推動了和平力量的增長

  C.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 D.避免了世界大戰的爆發

  25.關於歷史與現實的關係,古今中外的歷史學家有著不同的闡釋:宋代的司馬光認為治史的目的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義大利史學家克羅齊認為“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英國史學家科林伍德強調“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這些闡釋共同強調

  A.史學的意義在於對過去的主觀建構 B.歷史的價值在於客體與主體間的互動

  C.歷史研究必然具有濃厚的個人傾向 D.歷史的奧祕存在於真實地還原過去中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2分***

  材料一 頭巾是宋文人代士大夫的至愛,往往能顯其風雅之情趣。尤其是以某一名士所戴頭巾命名者,更是風行於世。如程子巾——相傳宋代理學創立人程顥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將濃郁的文化意識帶進服飾天地,如林景熙詩曰:“爆竹聲殘事事新,獨憐臨鏡尚儒巾”。在《歷代名臣像》中抗金英雄岳飛就是頭束幅巾、身著圓領斕衫的儒將形象。因此所謂“儒將”和“儒帥”,便成為宋人品評軍事將帥的一種審美風範。

  ——摘自竺小恩《論宋代服飾文化的儒雅化趨向》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國建立,清帝退位,傳統的等級森嚴的服飾制度被打破,一段時間內,中國人穿什麼的都有,以樣式論,有穿長衫馬褂的,有穿中山裝、西裝的,也有中西服裝混合穿的,頗為滑稽。退位的溥儀也穿西裝,梳一頭中分,戴金絲邊眼鏡。其實,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經捷足先登,在服飾上

  近代化了,一些前衛的女性競相脫掉保守老式服裝,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絲襪,這是當時前衛和時髦的象徵。就連有些村民也對洋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洋布、洋傘、洋鞋充斥著農村市場。但那些遠離口岸地區的人們,或許是習慣成自然,或許是無資添辦,或許是出於對遜清的留戀,仍沿用舊服。

  ——摘編自張華《民國服飾習俗的變遷》

  ***1***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服飾文化出現儒雅化趨向的原因。***6分***

  ***2***據材料二歸納民國初服飾變遷的特點,並分析其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積極影響。***12分***

  ***3***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服飾文化變遷的認識。***4分***

  27.***16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大約500年前,大多數帝國都很注重控制兩種資源,即土地和人。在陸上,如果他們不能佔領大片土地,就很難達到致富目的,因為貿易商會想辦法對付他們。而在海上,他們的機會要多的多,只要能奪取有限的幾個重要的港口。或者巡視有限的幾條由風向、洋流和海峽決定的航線,他們就能在一定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區域內取得對一些商品貿易的控制。他們也可以殖民有限的幾個沿海海上運輸交通樞紐,生產和運輸有利可圖的商品。

  從16到18世紀,建立和擴大這種帝國的機遇不斷增加。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新的機遇:歐洲設計的船隻部分借鑑了亞洲的技術;火炮和工事的改進;海圖的作用已為人們所接受,併成為必備的航海工具;經度測定技術逐漸得到改進。

  材料二 英國就人口來說,與亞洲巨人相比是渺小的。1800年英國只有不到900萬人口。但這是自1731年530萬人的驚人增長。英國有著無可比擬的未開發地下資源,彌補了人力資源的不足。18世紀西歐煤炭生產劇增,優質煤的最大供應者是英國。17世紀晚期,英國煤炭產量不足三百萬噸。1800年則達到了一千四百萬噸。部分增長的原因是因為蒸汽泵。它使煤礦工人挖得更深。隨之,蒸汽泵促使人們思考蒸汽推動技術的更廣泛運用。而且英國在開發大西洋方面也是一個極為成功的範例,英國牢牢的控制住大西洋兩岸的殖民地經濟,貿易養肥了英國船主和商人。英國統治下的愛爾蘭剩餘的農產品餵飽了英格蘭和蘇格蘭,西印度群島的某些利潤用於英國農業改良或投資與道路運輸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

  ——材料一、二摘編自***美***費爾南德茲•阿邁斯托《世界:一部歷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海上帝國的變化趨勢。 ***8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帝國崛起的原因。***8分***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報和中央領導人對蘇聯經濟模式反思中的許多細節,反映了中、蘇許多的重大歷史現象。部分反思內容如下:

  1954年,《人民日報》反思道:“蘇聯迅速地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切燦爛的成就,給全人類指出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光明前途。”“蘇聯過去所走的路,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榜樣……我國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正是依據蘇聯經驗從建立重工業開始。”

  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說:“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

  結合所學知識,從上述反思中提取一個細節,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蘇重大歷史現象,並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細節及其反映的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準確全面***

  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第I卷 選擇題

  ***共50分,每道題2分,共25道***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其中26題22分,27題16分,28題12分***

  26. ***22 分***

  ***1***原因:①商品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的興起。②實行文人治國、重文輕武的國策。③理學的形成。***實行科舉制,書院的興盛,教育的普及***。***6分*** ***2***特點:①服飾多元化、自由化。②中西融合,傳統與前衛、時髦並存。③涉及社會各階層。***4分***

  影響:①衝擊了等級秩序,有利於中國近代化。②改變了舊的的社會習俗,推動了社會風氣的轉變。③促使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有利於西方平等、民主、自由等思想的傳播。④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8分***

  ***3***認識:①服飾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存在的反映。②服飾文化的變遷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表現。③服飾文化的變遷既有歷史的傳承,又有時代的創新。***4分***

  27. ***16 分***

  ***1*** ***8分***趨勢:最初海上帝國:注重以奪取港口和控制航線來控制商品貿易***2分***;注重以殖民沿海交通樞紐進行生產和運輸***2分*** ; 16--18 世紀海上帝國:越來越重視技術的革新***2分*** ***越來越技術化*** ;自然科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2分***。

  ***2*** ***10分*** 原因:人口的迅速增長,一定的人口規模是崛起的條件***2分*** ;豐富的煤炭資源***2分*** :工業革命的推動***2分*** ;蒸汽機的應用及推廣***2分*** ;殖民地提供廣闊的市場***2分***:貿易和殖民掠奪***2分*** ;黑奴貿易的興盛***2分***。

  28. ***12 分***

  示例:

  細節:蘇聯燦爛的成就給全人類指出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光明前途。

  歷史現象:這一細節反映出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概述和評價:蘇聯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開始,採取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通過五年計劃的實施和資金的國內積累蘇聯只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從-個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工業化的成就鞏固了蘇聯政權,併為後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蘇聯工業化取得的成就和光輝前景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特別是對毛澤東及中國共產黨人產生了極大的示範作用,學習、借鑑乃至模仿蘇聯工業化模式,就成了新中國製定工業化戰略的必然選擇。

  示例二:

  細節: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說:“ 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

  歷史現象:這一細節反映出中國開始破除對蘇聯經濟模式的迷信。

  概述和評價: 20世紀20年代後期開始的蘇聯工業化資金的積累主要依賴於農業和農民的犧牲,其結果使農民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不利於農業的發展: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戰略,又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因循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道路,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許多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原材料緊張、商品奇缺,糧食出現危機,嚴峻的現實迫使中國開始反思因循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做法,並開始反思蘇聯工業化過分依賴農業積累資金方式的弊端:總結反思蘇聯的經驗教訓,反映出中國開始破除對蘇聯經濟模式的迷信,成為中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的開端。

  高三年級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

  一、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 據《左傳》記載,魯成公與晉侯朝拜周簡王,會同劉康公、成肅公準備共同伐秦的時候,劉康公對成肅公在社廟接受祭品時失禮不敬的行為強烈不滿,他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由此推斷當時的情況是*** ***

  A. 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B. 君主直接控制地方

  C. 分封制已徹底瓦解 D. 宗法制受到了挑戰

  2. 西漢前期嫁過五次的女子不厭再嫁,寡婦的尊長不勸其守節,到了西漢中後期“從一而終”的觀念才開始內化心中。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 商品經濟的發展 B. 社會主流觀念的變化

  C. 傳統儒學的影響 D. 自然經濟形態的反映

  3. 《三國志》載:“舊時冶作馬排,每一熟石用馬百匹;更作人排,又費功力;暨***人名***乃因長流為水排,計其利益,三倍於前。在職七年,器用充實。”材料中所述發明*** ***

  A. 代表古代冶金技術的新發展 B. 是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創新

  C. 表明古代冶金材料的新創造 D. 是古代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

  4. 北宋歐陽修曾上奏朝廷,指出科舉制應“以謂王者無外,天下一家,故不問東西南北之人,盡聚諸路貢士,混合為一,而惟材是擇。”據此可知他主張科舉考試應*** ***

  A. 體現地域差異 B. 嚴格等級出身

  C. 統一選拔標準 D. 確保公平公正

  5. 陳繼儒曾評價某帖謂:“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駕也。”此帖指的是*** ***

  A.《曹全碑》 B. 《九成宮醴泉銘》 C. 《蘭亭序》 D. 《古詩四帖》

  6. 山西巡撫上奏雍正皇帝時說:“山右積習,重利之念甚於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貿易途,其次寧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讀書應試。”硃批:“朕所悉知,習俗殊為可笑。”由此可推斷出當時的山西地方*** ***

  A. 商人重利輕義 B. 士子科考極難

  C. 官商對立嚴重 D. 民俗異於傳統

  7. 商務印書館歷史教科書對太平天國運動的描述,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觀點。1906年版認為:“自秀全倡亂十六省,蹂躪十六省。”1933年版認為:“洪秀全等,因勢利導,喚起大眾的民族意識。”對上述兩種描述解讀有誤的是*** ***

  A. 商務印書館緊跟時代溯流 B. 歷史教科書體現時代特色

  C. 社會性質決定了史觀變化 D. 時局變化影響著歷史評價

  8. 1879年,上海租界管理當局為嚴守男女之大防,規定一輛人力車只能載客一名,如不遵行,便要罰錢。這一規定*** ***

  A. 為汽車拉客提供方便 B. 嚴重違背了社情民意

  C. 體現新舊雜陳的現實 D. 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

  9. 雷頤認為,甲午戰爭時中國仍屬“前現代國家”,而日本已基本完成“現代國家”的建構。這裡的關於“前現代”的認識,主要是指中國*** ***

  A. 仍實行傳統的皇權專制 B. 仍無現代化裝備的軍隊

  C. 仍沒有改良自強的意識 D. 仍然全面抵制現代文明

  10. 1912年11月,政府邀集工商各界代表來京舉行全國臨時工商會議,會議涉及制定經濟法規;改變壟斷政策,許民自由經營;裁免釐稅,改良稅則;提倡國貨,仿製洋貨,振興本國製造業等內容。此次會議的召開*** ***

  A. 反映了北洋政府振興實業的意識 B. 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C. 表明南京國民政府鼓勵發展實業 D. 促使近代“實業救國”思潮興起

  11. 1943年1月,中國分別與美英兩國簽署新約,取消美、英在華治外法權及《辛丑條約》所給予它們的一切權利。此變化反映了*** ***

  A. 中國喪失的主權完全恢復 B. 中國逐步成為世界性強國

  C. 中國國際地位的逐漸提高 D. 中國擺脫了帝國主義壓迫

  12. 右圖是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設計繪製的宣傳海報,對其解讀正確的是*** ***

  A. “一五”計劃完全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後的面貌

  B. 反映了廣大人民改變我國工業落後面貌的願望

  C. “大躍進”期間我國工業化建設取得突出成就

  D. 反映了廣大人民對中共八大總路線的貫徹執行

  13. 公元前483年,雅典城邦公民在陶片投票時,一個陌生的市民來到貴族阿里斯提德面前,要他幫自己在陶片上寫上“阿里斯提德”。阿里斯提德照辦後詢間為什麼要放逐這個人,他做錯了什麼。這個市民回答說,他沒做錯什麼,自己甚至不認識這個人,他只是討厭人們到處都稱讚阿里斯提德“正義”。就這樣,阿里斯提德被陶片法驅逐。材料說明陶片放逐法*** ***

  A. 體現了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 B. 淪為雅典政客打擊政敵的工具

  C. 容易導致權力的濫用和誤用 D. 成為平民反對貴族統治的武器

  14. 15世紀末,金屬活字印刷術傳遍整個歐洲。路德準確地捕捉到新技術帶來的傳播方式革命,用一場“革命”換來了另一場“革命”的勝利。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A. 印刷術促進新教思想傳播 B. 印刷革命是宗教改革必要條件

  C. 德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D. 科技進步與思想解放相互促進

  15. 17世紀,一位科學家“在數學、天文學、光學尤其是力學成就,使科學不再是一些雜亂孤立的事實和定律,他為我們留下了一個統一的科學體系,這個體系能解釋大量的自然現象,也能用來做準確的預測”。這位科學家*** ***

  A. 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 B. 聞明瞭微觀世界的發展演變

  C. 構建了現代物理學的理論體系 D. 概括了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

  16. 英國學者指出:“若非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德國等國家依靠其威權主義策略也有可能存續下來並發展為先進的後工業社會,只需把部分民權、政治權利和社會權利以一種別具特色的、組織良好的、威權主義的方法結合起來即可。”他旨在闡明德國*** ***

  A. 民主政治很不完善 B. 經濟發展水平落後

  C. 民眾思想封閉保守 D. 社會組織自由渙散

  17. 畫家德加常常在後臺和包廂裡冷靜地觀察舞蹈演員,默寫演員們舞蹈時一瞬間的動作,他的畫作《舞臺上的舞女》生動地表現出舞蹈者輕柔的動作和跳動起來的生動姿態。更成功的是他通過對舞女的造型描繪,將舞臺燈光下的感覺傳達得格外真切。下列美術作品與他的繪畫風格最接近的是*** ***

  A. 《自由引導人民》 B. 《播種者》

  C. 《日出•印象》 D. 《格爾尼卡》

  18. 1939年,美國公共輿論研究所曾做過一項民意調查,23%的受訪者認為“救濟計劃和公共事業振興署”是最不受歡迎的新政措施,28%的受訪者認為“救濟計劃和公共事業振興署”是最受歡迎的新政措施。據此,下列判斷最可靠的是*** ***

  A. 前面的資料較為可信 B. 前後兩個資料都不可信

  C.後面的資料較為可信 D. 前後兩個資料都可信

  19. 赫魯曉夫認為斯大林時代的房子過於奢侈,花瓶式建築華而不實。為了實現“1980年每戶家庭都能在屬於自己的住宅裡迎接共產主義的到來”的目標,在赫魯曉夫倡導下,蘇聯全國各地建造了一大批高度低、成本省、不帶“裝飾物”、15天即可建成的裝配式房屋。這一做法*** ***

  A. 用經濟管理取代行政命令 B.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

  C. 推動蘇聯的經濟高速發展 D. 堅持“優先發展重工業”

  20. 2018年的大國互動似乎有點“反傳統”,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採訪中把傳統盟友歐盟稱為“對手”;其後又冒著巨大的國內政治壓力與俄國總統普京舉行會談;中歐領導人會晤發表聯合宣告,強調“要抵制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支援推動全球化”。由此可推斷*** ***

  A. 美歐之間的盟友關係已經破裂 B. 美俄關係有望迅速實現正常化

  C. 美國霸權的跌落已經成為事實 D. 多極化和全球化在艱難中前行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60分***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計60分。其中第21題10分,第22題14分,第23題11分,第24題13分,第25題12分。

  21. ***10分***民族精神是在歷史程序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先秦時期是古代中國民族精神構建的時代。《禮記•禮運》語謂:“聖人耐***能***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闢於其義,明於其利,達子其患,然後能為之。”《周易•乾卦•象傳》語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人們從天象而感悟人道,認為人應當像自然的執行那樣生生不息,不斷前進。《禮記•中庸》所謂“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種精神,在先秦時期常常被稱為“中和”或“和合”。

  材料二 宋儒在學術上堅持求新,張裁認為“學貴心悟,守舊無功”。理學把自然、人生、社會融為一體,在熔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學家在建立體系時,大多經歷了“氾濫釋老,返諸《六經》而後得”的過程,顯示了中華文化的包容與創新的民族特色。

  ——以上材料摘編自鄭師渠《歷史視野下的中華民族精神》

  請回答:

  ***1*** 據材料一,概括先秦時期所構建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6分***

  ***2*** 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以宋明理學為例說明“中華文化的包容與創新的民族特色”。***4分***

  22. ***14分***辛亥革命對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親歷者後任軍政府司法部部長張知本口述***首義發生,其遠因近國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黃花崗之役,青年學生壯烈犧牲,已博得全國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鐵路國有風潮,激起遍地怒火。首義前數日,或漢有孫武之製造炸藥失慎案,致革命黨人名冊被搜,清廷按圖索驥,有一網打盡之可能。黨人為勢所逼乃匆促舉事,清湖光總督瑞澄倉皇出走,革命黨人遂不戰而有武昌。

  ——摘編自沈雲龍《辛亥革命及國民黨的分裂》

  材料二 從東南地區社會結構的變遷看,辛亥革命對社會轉型的界標意義,明顯超過1840年的鴉片戰爭。辛亥革命不僅是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真實起點。

  ——摘編自沈渭濱《論辛亥革命與東南地區社會結構的變遷》

  請回答:

  ***1*** 據材料一,概括張知本所認為武昌起義發生的原因,並闡述此類史料的價值與可能存在的問題。***5分***

  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二中“辛亥革命不僅是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真實起點”的觀點,寫一篇小論文進行評析。***9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80字左右***

  23. ***11分***2018年6月,習近平***在山東考察調研時強調:“誰說國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華盛頓郵報》上刊登了記者馬修斯發表的一篇中國工廠觀察記。他說:“當我走進一個車間的時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邊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在我逗留的幾分鐘裡只有一個女工幹了活,而沒有一個女工說得清楚她們的生產定額是多少。”一位日本記者在重慶鍊鋼廠發現了一臺140多年前的機器。這家年產30萬噸原鋼的工廠,使用的機械裝置全都是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日本駐香港記者鬆永二日也對中國企業的落後感到驚訝,他舉例說,上海內燃機研究所的31名技師,平均年齡是56歲。

  ——摘編自吳曉波《激盪三十年中國企業1878~2008》

  材料二 今日國企與老國企不同,已發生質變:昔日國企資本百分之百國有,今日國企90%以上實行股份制,還有外資介入。昔日國企經營為完成國家計劃,今日國企經營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昔日國企利潤全部歸屬國有,今日國企已數年不向國家交利潤;即便最近上繳,也是微乎其微。昔日國企沒有分配自主權,今日國企具有完全分配自主權,不受國家約束。

  ——摘編自何偉《對國企改革歷程的深層次思考》

  請回答:

  ***1*** 據材料一,指出我國國有企業在當時存在的不足之處。***3分***

  ***2*** 據材料二,概括“今日國企非昔日國企”表現在哪些方面?***4分***

  ***3*** 綜合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如何進一步深化我國的國企改革。***4分***

  24. ***13分***英美兩國的《權利法案》都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憲法性檔案。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威廉簽署由議會提出的《權利宣言》。內容包括: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徵收賦稅;向國王請願是臣民的權利,侵犯即為非法;國會內演說、辯論及議事自由,不應在國會以外之任何地方受到彈劾或訊問;議員選舉自由。此宣言經議會正式批准定為法律,即《權利法案》。

  ——摘編自袁傳旭《英國光榮革命瑣談》

  材料二 《權利法案》作為美國的憲法修正案,更側重於從側面保護公民的權利,其從如下幾方面限制立法權:首先,第一條修正案明確規定不得立法的事項來保護公民的宗教自由、言論自由和集會請願權;其次第三至八條修正案通過賦予公民憲法上的程式性權利來維護其實體權利。“不得立法”條款在立法權行使的邊界上建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國家的立法權始終不能逾越公民基本權利的藩籬,有利於立法者時刻反思自己的權力界限,並通過程式正義和公平去維護實質正義和公平。

  ——摘編自張凌飛《淺析《權利法案》對美國立法權的限制》

  ***1*** 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權利宣言》的規定所體現的原則,並歸納《權利法案》被視為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奠基性檔案的最主要依據。***4分***

  ***2*** 據材料二,概括美國《權利法案》保護公民權利的特點及主要方式;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美國對立法機關的約束機制。***7分***

  ***3*** 綜合上述材料,簡析兩部《權利法案》對世界各國實踐依法治國的影響。***2分***

  25. ***12分***關注社會問題是歷史學研究的重要視角。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到里昂就陷入一種駭人聽聞的苦難和令人難以忍受的貧國環境之中,使我非常悲痛,深感世道不公。看他們徒勞地與貧困搏鬥,心靈與肉體一起斷送於貧困之中,這該是多麼令人難以忍受啊!身為一名工人,他不知道為什麼要低下頭聽人擺佈,他甚至連遮體的破衣爛裳都沒有,卻用自己的雙手製出名貴的織品,織成華麗的衣料,供嬌生慣養的富人穿著無所事事。連從未見到母親嘴角上掛過笑容的孩子們也要俯身在織機上操作,用渾濁的目光注視著他們手指下現出供達官貴人的仔崽們玩賞的阿拉伯式圖案或花紋!

  ——摘編自李斯特1837年訪問里昂時寫的一封信

  請回答:

  ***1*** 據材料,概括李斯特所描繪的社會問題,並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其產生的原因。***6分***

  ***2*** 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出對材料所述現象進行了抨擊與揭露的思想與文學藝術流派。***3分***

  ***3*** 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二戰後西方國家為緩解材料中的社會問題而採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實質。***3分***

  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 D 2. B 3. A 4. C 5. B 6. D 7. C 8. C 9. A 10. A 11. C 12. B 13. C 14. A 15. D 16. A

  17. C 18. D 19. B 20. D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計60分。其中第21題10分,第22題14分,第23題11分,第24題13分,第25題12分。

  21. ***1*** 內涵:天下一家的統一精神、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兼收幷蓄的包容精神***或:“求同存異”的和諧精神***。***每點2分,共6分***

  ***2*** 包容:融合先秦以來中國內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來佛教思想的精華,以佛道思想解釋儒家義理;包含程朱理學、陸王心學等學術觀點不同的流派;創新:形成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將自然、人生、社會融為一體;繼承先秦以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而堅持學術的不斷創新,使儒學更具思辨性、哲學性。***兩個方面各答一點即可得4分***

  22. ***1*** 原因:黃花崗起義博得全國同情;四川保路運動激起民眾怒火;清政府嚴酷鎮壓的危急形勢等。***3分***價值:當事人的口述史料一般可信度較高,可與文獻史料形成互證。***1分***問題:有較強的主觀色彩,仍需結合其他史料加以檢核印證。***1分***

  ***2*** 參考思路: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重大轉折。***1分***政治結構上,結束君主專制,轉向政治民主化的趨勢;社會經濟結構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加速了農村經濟的變化和城鄉經濟的聯動;思想上,由武昌起義之前民眾同情革命轉向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6分***但是,據此將辛亥革命作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過於置後,忽視了此前諸如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等歷史事件對社會轉型的影響。***2分******共9分,其他言之有理、論證充分,亦可得分***

  23. ***1*** 不足之處:職工缺乏生產積極性;裝置陳舊;缺乏技術人員;政企不分,企業缺少自主權等。***任答三點3分***

  ***2*** 表現:所有制形式;經營目的;利潤歸屬;分配權。***4分***

  ***3*** 措施:進一步解放思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創新意識;培養技術人才;增加科技含量;調動企業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等。***任答四點得4分***

  24. ***1*** 原則:議會至上***或王在法下***;自由、平等、法治等;***2分***依據:通過法律形式***或書面契約形式***限制了國王的權力***或保障了議會的權利***。***2分***

  ***2*** 特點:從側面保護公民的權利;***1分***方式:通過限制立法權來保護,明確規定“不得立法”條款,確立“正當法律程式”原則;***3分***約束:國會兩院制、行政否決、司法審査、兩黨政治。***任答三點3分***

  ***3*** 影響:原則上立法活動以憲法為根據,並不得同憲法相牴觸;立足於保障公民權利;重視法律程式的正義等。***2分,任答兩點即可***

  25. ***1*** 問題:貧富差距日益加大、階級分化日益嚴重、童工現象極其普遍。***3分***原因:①工業革命釋放了巨大的生產力,也加劇了階級分化;②機器的使用,手工業者大量破產,失業人口的增加;③自由放任經濟政策下,政府不干預社會財富的分配;④資本家為積累財富,主要依靠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⑤大量使用童工,降低成本,致工資水平整體受衝擊。***任意三點,得3分***

  ***2*** 思想:產生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共產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2分***文藝流派:現實主義。***1分***

  ***3*** 措施:加強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普遍建立“社會福利國家”。***2分***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區域性調整***或資本主義的自我完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