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議論文素材名人事蹟材料
寫作是加入合適的素材對提高作文的水平具有很大的幫助,學生要養成積累素材的習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議論文素材名人事蹟,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高考議論文素材名人事蹟:名人勵志故事
1、三國時,曹操率軍作戰,在行軍途中自己的馬踏壞了農田裡的莊稼。按照軍紀當斬,曹操不掩飾自己的過錯,當眾割發代首,曉諭三軍,受到將士尊敬。
2、張廣厚小時因算術沒考好,升不了初中,華羅庚讀初中時,數學考試曾經不及格,可他們都成了傑出的數學家。
3、達爾文小時候的學習成績遠不如他的妹妹,他在老師和父親的心目中,是一個十分平庸的孩子,甚至還在一般智慧的水準之下。但他以驚人的毅力堅持野外觀察活動和室內研究,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生物學家。
4、扁鵲是我國2400年前的大醫學家,他沒有進過學校,青年時期,為了餬口,在一家客館裡當雜役。後來他結識了一位民間良醫,就拜良醫為師,決心將來當個名醫,於是他刻苦學習,反覆鑽研,經過10多年的勤奮攻讀,實踐,他不僅掌握了老師積累的全部知識,而且有了新的創造和發展,因此,他成為戰國時馳名各國的良醫。
5、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為了揭開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祕密,他每天堅持到大英博物館讀書,查閱資料,長時間的大量讀書,致使他常做的地方水泥面上磨下了兩行溝壕。
6、恩格斯只上過中學,但由於長期勤奮學習,他在19歲的時候,就能用幾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能閱讀幾種文字。這對於他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7、郭沫若從1929年開始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當時他覺得僅僅依靠已有的文獻資料遠遠不夠,於是開始下功夫研究古文字學,在比較短的時間裡他閱讀和研究了甲骨文、青銅器銘文,掌握了古文字後,他還覺得不滿足,又研究了考古學。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寫出了鉅著《中國史稿》
8、 江郎有才盡之時,牛頓在他奠定了力學基石後,科學生涯也走到了終極。
9、 一隻蜜蜂釀造一公斤蜂蜜,需要來回飛30萬公里,吸吮1200萬朵花的汁液。
10、南北朝時期的大詩人江淹,少年家境貧寒,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刻苦攻讀。由於他才智過人,很受當時人讚賞。到了晚年,他進了仕途,作了高官,功成名就,生活富貴,再也不為生計而奔波。生活上沒有了壓力之後,文思也隨之枯竭,再也沒有明篇傳世了。這就是“江郎才盡”的出處。江淹的悲劇同那棵樹苗的夭折是何等相似啊!
11、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12、公元前99年,司馬遷正潛心寫作《史紀》時,因李陵事件,遭到慘無人道的“腐刑”。這對他來說不能不說是一次極大的摧殘和恥辱。在逆境中他想到了死。但更多的是想到不能輕生,因為他的巨集願還未實現,偉業還未完成。他從先聖先賢在逆境中奮起而有所作為的事蹟中得到啟發,在獄中,他含垢忍辱,磨礪心志;出獄後,勤奮耕耘,發憤寫作,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終於寫出了《史紀》。
13、上海同濟大學校長、力學、橋樑專家李國豪教授,住在“隔離室”時,沒有紙張,沒有料,報紙的邊角、中縫,就是他演算的“廣闊”天地。放他回家後,實驗室是不敢去的。於是,妻子的髮夾,孩子的乒乓網架,縫紉機的梭心就成了他的實驗工具。他終於寫成了10多萬字的專著橋樑扭轉理論――《橋樑的扭轉,穩定的振動》,填補了世界橋樑理論的空白。
14、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綸。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綸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他憑著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他以優等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讚揚和嘉獎。
15、貝多芬是德國著名作曲家,28歲那年得了耳病,到57歲逝世,中間20多年的歲月,卻是在與可怕的聾疾苦戰。面對著命運的挑戰,他呼喊著:“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確,貝多芬沒有向命運屈服,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從不放棄任何作曲的機會,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產生在這個時期,直到完全聾了,他還不願停下他手中的筆,繼續作曲。他以頑強的精神終於在逝世前幾年寫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戰鬥力的作品《第九交響曲》。
高考議論文素材名人事蹟:名人事蹟
一、周瑜:歷史長河中的不滅星光
【獲獎名片】堅守信念 為國捐軀
【評價】
1.談笑間,羽扇輕搖,破敵百萬;沙場上,徵袍染紅,血戰南郡。他用短暫的一生,詮釋忠誠與智慧的真正含義。
2.國家危難,他力排眾議,強據曹魏,盡顯名士風采;赤壁陣前,他泰然自若,拔劍相迎,破百萬曹軍。他短暫的一生確如高山般讓人仰止!
【頒獎詞】
權力的巔峰,他觸手可及;忠誠的信條,他永生不忘。他火燒赤壁,血戰南郡,以自己短暫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業。一顆忠心,東吳元老,他深謀遠慮,助吳天下三分。何謂賢謀,何謂良帥,何謂能臣,公瑾是也。
【事蹟】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與孫策是摯友。他盡心輔佐孫策,為孫策東渡江東立下汗馬功勞。孫策死後,周瑜又效力孫權。建安七年,曹操下書責令孫權送其子為人質,眾大臣猶豫再三不能決斷。周瑜力挽狂瀾,分析利弊,最終說服群臣。周瑜對孫氏忠貞不二。他拒絕了曹操派人的遊說,態度堅決。
建安十三年,曹操揮軍三十萬會獵江東。周瑜英勇不懼,說服眾人,與曹決一死戰。面對三十萬曹軍,周瑜展現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擁有的豪邁。一句“操直送死”,一計“火燒曹軍”,一場“赤壁之戰”,成就了他的輝煌。這場大火使曹元氣大傷,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愛國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戰後,他為了擴張東吳的勢力,主張攻打南郡,在那場戰爭裡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頭傲立的風姿,依然讓人仰望。他將一生都奉獻於東吳霸業,直到最後一刻都不曾倒下。
二、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羅英魂
【獲獎名片】濁世清蓮
【評價】
1.“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在有些人看來,處世不必過於認真,世道清明,可以出來為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浮沉。然而你寧可投江而死,也不願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塵埃。
2.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國,卻最終因愛戀國土,於悲憤交加中自沉於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讓人嘆惋?
【頒獎詞】
是您,使內外交困的楚國一度出現國富民強、諸侯威震的局面;是您,雖屢遭疏遠流放,赤子之心卻始終不渝。“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直到無能為力,您縱身一躍汨羅江,以身來殉美政理想!
【事蹟】
戰國時楚國人。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他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合齊國,抗擊強秦。在同反動派鬥爭中受誣陷而丟官離職。頃襄王時被放逐,但因此卻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對黑暗現實十分不滿。後因楚國的日益腐敗,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離騷》、《九章》等,這些著作文字華美,體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貴族的虛偽、昏庸與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賢才的行為,看清了社會的種種不仁……他的主張,體現了他對楚國國事的深切憂念以及為理想而獻身的偉大精神。
屈原的死是對當時黑暗勢力的一種嘲諷和揭露,是一種無言的反抗與鬥爭,同時也是向後世發出的一個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勢力! 他的作品語言生動而富有活力,有著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高考議論文素材名人事蹟:名人故事
一、李時珍:用堅持譜寫中華傳奇
【獲獎名片】醫學泰斗
【評價】
1.穿上草鞋,背起藥筐,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你就是以這樣謙遜的姿態和輝煌的成就為中華歷史寫下一部傳奇!
2.一介農夫,懷揣著執著上路,走進大山,風雨兼程,親嘗百種藥草,揮就一部影響世界的不朽醫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綱目》一起刻入歷史的記憶。
【頒獎詞】
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堅定的信念伴你步入醫學聖殿,不懈的努力帶你翱翔成功之巔!
【事蹟】
李家世代業醫,但由於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不屑於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棄科舉做官之路,專心學醫,於是向父親求說並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最終同意了兒子的要求。
李時珍認為,“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蒐羅百氏”,又“採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李時珍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 麓之華”的詩句,表現他遠途跋涉、四方採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農民和漁夫。李時珍為了瞭解藥物,並不滿足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羅列諸品,反覆諦視” 。例如他在寫到白花蛇時為了真實細緻地瞭解這種劇毒蛇而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終於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李時珍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並編著了中國藥物學的空前鉅著——《本草綱目》。
二、李煜:詞人皇帝
【獲獎名片】皇位誠可貴,詩詞價更高
【評價】
1.四十年的短暫歲月,他無悔度過,有過榮華與富貴,也有過艱辛與無奈。一生的追求,永遠在歷史長河中定格,詞人皇帝——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詞人一帝。
2.軟禁磨滅不了他的意志,苦難摧毀不了他的心趣,他用心血澆灌自己的夢想種子,終於綻放出詞帝之花。
【頒獎詞】
別人看來或許他只是一個昏庸的皇帝,然而,只有他自己明白,吟詩作賦是他一生的最愛。冷落了榮華,遠離了爭鳴,選擇與詞作伴,他從未後悔。淡去金色的華表,他留下的是燦爛的詩篇。
【事蹟】
李煜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是被千古傳誦的一代詞人。本無心爭權奪利,一心向往歸隱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無意,他曾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他嗣位時,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進貢,苟安於江南一隅。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荒靡的生活,風格柔靡,但是這並不是他嚮往,他甚感空虛無奈;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李煜詞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
後主前期詞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後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
三、王昭君:中原最美的和平使者
【獲獎名片】最美使者
【評價】
1.為了民族,為了國家,她甘願犧牲自我,舍小家為大家,她的出塞換來了六十餘載的和平。昭君讓人們銘記的不僅是她的美貌,更是她的付出。
2.長安花紅,雁門沙黃,只有那南歸的雁群知道昭君是怎樣放棄一生榮華換來大漢半世和平,只有那朔北的長風知道悠悠羌笛背後是昭君怎樣綿長的相思和無悔的抉擇。
【頒獎詞】
你海棠般嬌羞的容顏,***般孤傲的風骨,你柳絮般飄飛的思念,你桃花般紅消香斷的淚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隱。你默默地隨清風而去,為了那永世的安寧,你的英姿,是漠北最美麗的剪影。
【事蹟】
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公元三十六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昭君為南郡首選,抵達京城卻無緣面君。公元前三十三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她肩負著漢匈和親的重任,別長安,出潼關,度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抵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盛大歡迎。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昭君慢慢地把中原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和睦六十多年。“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歷史記載了那一段時期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昭君死後,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為她修墓並奉為神仙。她的故事成為我國曆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