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師三月教育隨筆

  性格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不願意道歉的孩子

  “老師,阿坤有橡皮泥。”班裡一個小孩跑到我身邊來告狀了。我走過去一看,可不,放在教具架上的橡皮泥被玩的亂七八糟的,好幾個盒子都被打開了,有幾個盒子裡的橡皮泥少了一大半。我走到阿坤旁邊伸出手,他卻還不承認,“我沒有。”“拿出來!”我已經有些生氣了,他看到我生氣了把頭低了下來,但還是不肯拿出橡皮泥,見他還是沒有拿出來我就伸手直接從他手裡拿了出來。“我說過現在是吃餐點的時間,不能玩玩具的,看看你把橡皮泥玩的那麼亂泥叫其他小朋友怎麼玩,這些是小朋友們的玩具,你把他們的玩具都玩掉了以後他們就不能玩了。”看著阿坤一直低著頭,我想這次讓他道個歉就原諒他好了,於是我對其他小朋友們說:“小朋友們,如果阿坤給你們道歉你們願意原諒他嗎?”“願意!”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阿坤,你給小朋友們說聲對不起,小朋友們這次就會原諒你的,但是以後不可以再這樣了知道嗎!”可是我等了好久就是沒聽到阿坤的道歉,“阿坤,快說呀!”我開始催出他,可是他就是不肯道歉,看他這樣我生氣的說:“你做錯事了就應該道歉,你不道歉小朋友們就不會原諒你。”最後他還是沒有道歉。後來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屈老師,屈老師對我說阿坤家裡都比較溺愛他,使得他的脾氣比較犟,他做錯事了從來都不肯道歉的。

  我覺得這樣對他的成長並不好,一直想找個機會改改他的毛病,這天正好有了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機會。“老師,阿坤打我!”坐在阿坤旁邊的一個小女孩哭著跑了過來。我把阿坤叫到了身邊“阿坤,你是怎麼打嘉怡的?”阿坤低著頭部肯說,於是我就問嘉怡“阿坤是怎麼打你的呢?”嘉怡把阿坤打他的過程演示了一遍。我說:“阿坤,快給嘉怡道歉!”阿坤還是像上次那樣低著頭不肯道歉。“今天是嘉怡的生日,她帶了好多吃的要跟小朋友們分享,你這樣嘉怡等一下就不跟你分享了。”一聽到吃的阿坤馬上抬起了頭,對著我說“對不起”。“不是跟我說,你要跟嘉怡說。”阿坤轉過身去對著嘉怡又說了一次“對不起”。“佳怡,你願意原諒阿坤嗎?”嘉怡點點頭說:“願意!”“嘉怡你先回去吧!”嘉怡回去後我問阿坤“你為什麼要打嘉怡啊?”“我也不知道!”聽到這個答案我有些無語。“那以後不可以打了知不知道,打人是不對的!”“知道了!”

  雖然這次的一句對不起是用美食誘惑來的,但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以後阿坤會變的越來越好!

  二:幫助沉默的孩子

  我班的玲玲是個內向沉默的孩子,不善言辭的她總是一個人做遊戲,一個人看書,每每看到她一個人我就想到,是不是要和她說說話,但當我找他聊天時,她總是流露出害怕恐懼的神情,彷彿做錯了什麼事情,害怕老師去職責她。

  這天,我看到玲玲主動向我走過來,一副很著急的樣子,於是我問她:“怎麼啦,玲玲?”她說:“老師我剛剛不小心撞到了佩佩。”果然,我看到佩佩在一旁大哭了起來,我問玲玲:“怎麼會撞到的?”

  佩佩支支吾吾,我瞭解了情況,原來,是佩佩搶了玲玲的玩具,在爭搶之中,佩佩摔倒了。我沒有批評佩佩,也沒有責怪玲玲。我對玲玲說:“老師告訴你一個好辦法,你去和佩佩說聲“對不起”,再給她一個擁抱,她一定會原諒你的。”玲玲照做了,我欣慰的點點頭,說道:“那你們現在可以做好朋友了嗎?”佩佩說:“好啊,那我們一起玩小推車吧。”玲玲也笑著點點頭。

  經過這次事件,我也主動找玲玲的家長溝通交流,告訴他們:“要經常鼓勵孩子主動與別的孩子打招呼,一起玩遊戲,一起分享玩耍的快樂。孩子如果怯生,可以先緩解他的緊張感,讓他身心放鬆,慢慢地由不熟悉到熟悉。同時要經常暗示孩子,只要你主動、友好地與別人相處,別人就會喜歡和你做朋友,以此來增強他的自信心。”

  我發現玲玲的性格在慢慢得開朗起來,和朋友的交流也變得多了起來,看到她的改變我也漸漸欣慰起來了。性格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正如一句名言: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性格是在生活實踐中一點一滴形成的,良好性格的塑造也要從具體的行為和基本的習慣開始。

  三:說話要先舉手

  一天在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問小朋友們:“兩天不見了,你們最想誰啊?”我本以為他們會說最想老師了,可是他們大都卻說:“我最想鄭以樂了。”我表示很傷心地問道:“難道你們都不想我的嗎?”“老師,我最想你了。”唐嘉琪馬上接道。“我也想你的。”此時一個接一個的聲音響起。“真的嗎?我也很想你們的。”我說。之後,我又問道:“那這個假期,爸爸媽媽有沒有帶你們去哪裡玩了嗎?”“我去了大潤發。”“我去臺灣風情園。”“我去了……”我笑著說:“那你們都去那裡玩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啊?一個一個說啊。高唐俊雨,你來說說看。”“我去玩了……”這是一個很開心也很有趣的一次晨間談話。

  本以為兩天不見,小朋友們上課也會比以前乖一點的,可是沒想到啊,我才剛開始上課,下面有好些個小朋友都在跟旁邊的小朋友講話。於是,我走過去輕輕摸了摸這些個小朋友的頭,意思是讓他們專心上課。可是沒過多久,他們又開始講起了話來。這次,我再也忍不住地說:“在講什麼啦?兩天沒有見了,有好多話想跟旁邊的小朋友講是哇啦?但是現在是上課的時候,等會下課了,你們再跟旁邊的小朋友講好不好啊?其實我也有很多話想跟你們說,但是我忍住了等到下課再跟你們講。”接下來,我又繼續上課了。在這兩天中,每次上課都這樣,小朋友都還處在放假的興奮中,上課總喜歡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好象就有說不完的話似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不能放縱,要讓他們認識到,現在已經上學了,不再是放假的時候了,上課也應該有上課的樣子,不能隨隨便便講話了,講話要舉手,老師允許了,才可以說話。所以,面對講話厲害的幾位小朋友,我讓他們站了起來,先站個十分鐘,然後,讓他自己認識到上課的時候是不可以隨便講話的,最後讓他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對我做了一個保證:“以後我上課再也不隨便講話,想要講話先舉手,上課認真聽老師說……”

  對於大班的孩子,我們試著讓他們學會自己意識到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不能一味地任由他們或者嚴厲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