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古代女子跳舞不要詩

  怎麼樣去寫一段描寫女子跳舞又有文采的句子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古代女子跳舞的有關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描寫古代女子跳舞的句子

  一曲蕩人心魄的簫聲輕揚而起,諸女長袖漫舞,無數嬌豔的花瓣輕輕翻飛於天地之間,沁人肺腑的花香令人迷醉。那百名美女有若綻開的花蕾,向四周散開,漫天花雨中,一個美若天仙的白衣少女,如空谷幽蘭般出現,隨著她輕盈優美、飄忽若仙的舞姿,寬闊的廣袖開合遮掩,更襯托出她儀態萬千的絕美姿容。眾人如痴如醉的看著她曼妙的舞姿,幾乎忘卻了呼吸。那少女美目流盼,在場每一人均心跳不已,不約而同想到她正在瞧著自己。

  此時簫聲驟然轉急,少女以右足為軸。輕舒長袖,嬌軀隨之旋轉,愈轉愈快。忽然自地上翩然飛起。百名美女圍成一圈,玉手揮舞,數十條藍色綢帶輕揚而出,廳中彷彿泛起藍色波濤,少女凌空飛到那綢帶之上,纖足輕點,衣決飄飄,宛若凌波仙子。大殿之中掌聲四起,驚讚之聲不絕於耳。

  笛聲漸急,她的身姿亦舞動的越來越快,如玉的素手婉轉流連,裙裾飄飛,一雙如煙的水眸欲語還休,流光飛舞,整個人猶如隔霧之花,朦朧飄渺,閃動著美麗的色彩,卻又是如此的遙不可及…她舞姿輕靈,身輕似燕,身體軟如雲絮,雙臂柔若無骨,步步生蓮花般地舞姿,如花間飛舞的蝴蝶,如潺潺的流水,如深山中的明月,如小巷中的晨曦,如荷葉尖的圓露,使我如飲佳釀,醉得無法自抑。

  有曼妙女子,清顏白衫,青絲墨染,彩扇飄逸,若仙若靈,水的精靈般彷彿從夢境中走來。天上一輪春月開宮鏡,月下的女子時而抬腕低眉,時而輕舒雲手,手中扇子合攏握起,似筆走游龍繪丹青,玉袖生風,典雅矯健。樂聲清泠於耳畔,手中摺扇如妙筆如絲絃,轉、甩、開、合、擰、圓、曲,流水行雲若龍飛若鳳舞。

  描寫古代女子跳舞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記述了他觀看這個舞蹈所給他的感受:“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從詩中的描寫,可以看出,“這個舞有跳躍,有迴旋,有變化,進退迅速,起止爽脆,節奏鮮明;或突然而來,或戛然而止,動如崩雷閃電,驚人心魄,止如江海波平,清光凝練。”

  白居易所作《胡旋女》詩,生動地描寫了這個舞蹈的特色:“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迴雪飄搖轉蓬舞。左旋右旋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胡旋女的舞蹈動作和姿態以及她的內心情感都和伴奏的音樂旋律、節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她旋轉時雙袖舉起,輕如雪花飄搖,又像蓬草迎風轉舞。她的旋轉,時而左,時而右,好像永不知疲勞。在千萬個旋轉動作中,都難以分辨出臉面和身體。旋轉的速度,似乎都要超過飛奔的車輪和疾徐的旋風。

  《踏謠娘》是唐代盛行的民間歌舞戲,據崔令欽《教坊記》載:“北齊有人姓蘇,實不仕,而自號為郎中;嗜飲酗酒,每醉毆其妻。妻銜悲,訴於鄰里。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一疊,旁人齊聲和之雲,‘踏謠和來!踏謠娘苦和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以其稱冤,故言苦。及至夫至,則作毆鬥之狀,以為笑樂。”我們從這個記載中,可以知道《踏謠娘》是根據北齊時的真人真事編演的一部具有諷刺性質的歌舞小戲,有不同的性格人物,有一定的矛盾衝突,編演者有鮮明的情感愛憎態度和思想傾向。據傳,這個歌舞戲,在宮廷宴會中上演,民間藝人在街頭也表演,由此鮮明說明它是一出很受廣大歡迎的雅俗共賞的歌舞小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