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的寶寶輸液的危害很大嗎

  現在的小寶寶抵抗力很差,一感冒發燒就去輸水,殊不知這樣長期輸水會嚴重擾亂寶寶正常的抵抗力,造成寶寶體質越來越差。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一歲的寶寶輸液的危害。

  一歲的寶寶輸液的危害

  1、降低寶寶抵抗力

  長時間的輸液,寶寶身體對藥物產生了依賴,以至於再發生感冒發燒時,寶寶即使只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會慢慢出現發燒病症,主要就是因為寶寶的抵抗力越來越低了。

  2、普通藥劑對寶寶失效

  當寶寶流鼻涕、打噴嚏時,一般吃些感冒藥就會好轉,但是對於長期輸水的寶寶,吃藥都不管用了,主要是藥片的藥效慢,不如輸液來的快,很多家長都想寶寶快些好,所以還是去輸水,如此會造成了惡性迴圈。

  3、增加了過敏的危險

 

  輸液的藥物有些寶寶會過敏,比如頭孢等藥,雖然在當時察覺不出來,時間長了容易出現副作用。而且頻繁的扎針會影響寶寶血管的健康。

  不合理靜脈輸液的危害

  1、帶來抗生素濫用::輸液不合理很多為過度輸液。過度輸液與過度用藥密切相關,直接後果就是抗生素濫用。導致人體正常菌群失調,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細菌抗藥性的增加。

  2、靜脈輸液本身存在的風險增加:發熱反應、急性肺水腫、靜脈炎、空氣栓塞等 。

  3、各種微粒汙染機會增多 : 橡膠微粒、 玻璃微粒、藥物配伍產生的化學微粒、棉籤、空氣汙染等引起微粒汙染且輸液量大、次數多、時間長,微粒汙染越大,易引起靜脈炎、栓塞血管、肺部肉芽腫、血栓形成,甚至危及生命。

  4、增加藥品不良反應、醫院感染、醫患糾紛的機會 :輸液大廳人滿為患;非醫療環境內的輸液,不利於病情觀察,發生意外不能及時處理,醫療廢物處置不當。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在我國每年發生的藥品不良反中,有60%是發生在輸液中。

  5、增加病人的經濟負擔:感冒發燒輸液兩三天就好;防血栓、溶栓、降脂、防中風輸液;一些工作壓力大、情緒緊張主動輸氨基酸、多肽營養液甚至白蛋白以補充營養***如高考生***。

  6、增加醫護人員不必要的忙碌。

  輸液環節的管理

  1、嚴格執行操作規範,儘量保護患者血管,若穿刺靜脈一次不成功更換針頭,防汙染、防微粒;根據病情需要及藥物在血液中維持的有效濃度、時間,合理安排輸液順序、輸液量、時間、速度及液體濃度。

  2、熟悉各種輸液的適應症、禁忌證及注意事項並告知患者,輸液過程加強巡視,防止輸液引起的併發症。有條件可應用網際網路監控輸液器,可以觀察輸液過程中每一滴藥液變化***輸液量、時間、輸液速度及輸液故障、輸液結束***,提醒人們隨時發現,及時處理。

  3、 輸液器、留置針的選擇:使用加密終端過濾輸液器;做好留置針的管理。減輕痛苦病人 ,使輸液更加安全。

  4、輸液環境的質量要求, 輸液室應按年齡、疾病的不同、病情的輕重分類分室,並有空氣淨化裝置,減少微生物、微粒物、氣態汙染物的汙染及交叉感染。

  5、減少非醫院環境內的輸液,完善法規,制定輸液標準,樹立合理、安全、正確的輸液新觀念 。

  6、不合理輸液已成為我國獨有的醫療文化,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改變這種現狀,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制度。宣傳合理輸液,教育公眾尊重醫學規律,改變“凡病皆吊瓶”的錯誤觀念,引導社會養成一個正確看病,健康看病的良好風氣,讓輸液真正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