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養生知識大全
大雪時期是適合人們進補的季節,科學的進補可以有效的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大雪養生進補不能盲目,大雪養生要注意什麼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大雪養生知識
謂秋冬之時,萬物斂藏,養生者宜順時而養,須護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養五臟。凡有損失陰精的情況皆應避免。出《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養陰中成藥,可服用人蔘健脾丸、生脈飲、玉靈膏、黃精糖漿、複方蜂乳、雪哈參精等,上述各種中成藥,可在秋冬季選擇用,以消除燥熱之邪對人體的侵襲,即使沒有造成口乾、舌燥之津傷者,也可少量服用。但因滋陰藥多厚膩,故凡脾胃虛弱者,當先調理脾胃。
中醫“秋冬養陰”,其基本原則是應滋潤切忌耗散,常用補藥如下:
玉竹:味甘,性平,有養陰潤肺、益腎生津作用。玉竹還有強壯作用,但其力緩和,宜久服,可消除疲勞,強壯身體,抗衰防老。
天冬:味甘、苦,性寒,清肺降火、滋陰潤燥。天冬單用就有效,天門冬膏即以鮮天冬搗汁熬膏,每服一湯勺,早晚空腹溫酒下,久服有益氣延年之功。
西洋參:西洋參味甘、微苦、涼,歸心、肺、腎經,功能為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西洋參主要作用有兩點:
一是用於氣陰虛所致的少氣、口乾、乏力,或肺陰虛所致的咽乾、聲音嘶啞、乾咳等症;二是用於陰虛發熱的午後潮熱,亦可用於高熱病中氣陰受損所致的氣短乏力、口渴、脈無力等症。
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蔘而不耐人蔘之溫者,皆可用之,特別是秋天,更是以服用西洋參為好。
沙蔘:沙蔘有南、北之分,兩者清養肺胃之功相同,常用於補益保健。如《神農本草經》載其“補中益氣”;《名醫別錄》載其“安五臟,久服利人 ”。
沙蔘在使用時,一般是入水煎服,每次10~15克。芡實:芡實味甘、澀,性平,有健脾養胃、益腎固精的作用。中醫養生學認為,芡實抗衰延年,最益脾腎。《神農本草經》說:“補中,……益精氣,強志,令人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飢,耐老。”之所以提倡在秋天進食芡實,在於它可調整被炎夏所消耗的脾胃功能,脾胃充實以後,再吃較多的補品或難消化的補藥,人體就能適應了。
按中醫理論,陰虛的人最需要低溫養生。因為陰虛的人怕熱,常常表現為手心、足心、心口發熱,低溫養生可以使人體體溫降低,陰經得以涵養,所以低溫有助於養陰。
冬天要多吃養陰之品,包括水生植物如水稻、藕等;越冬植物如大白菜、蘿蔔;背陰處生的植物,如冬菇、蘑菇;冬季成熟的食物,如冬梨、冬棗。冬天要多喝井水、地下水養陰;吃體溫偏低的動物如水鴨和魚等等。
大雪時節必做的事情
1、注意各關節、腰部、頸背部、足下、及下腹部丹田部位防寒保暖。防風寒,圍巾別離身。
2、多參加戶外運動。注意準備活動要充分,待熱後再脫去外衣,不要過於劇烈運動,避免大汗淋漓。
3、大雪補得當,一年不受寒。冬季最簡單的就是多吃蘿蔔,如羊肉燉白蘿蔔等補充身體陽氣、溫暖五臟。
4、不要熬夜,保持足夠的睡眠。晚上最好在11點前休息。
大雪時節養生原則
保暖護陽氣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乾燥,空氣溼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面板開洩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臥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起居宜早眠早起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並要收斂神氣,特別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養宜適度
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如果過分謹慎,比如稍微累點就怕傷神,外面冷點熱點了不出門,吃東西時就怕吃到油膩而節食,如果一直這樣,其實對人來說約束就太過了,養生不用這樣的。
泡腳按摩
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溼效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要多喝水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3000毫升。
保持精神良好
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通風健腦
在正常天氣裡,冬季長久不通風的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倍,應趁著室外空氣質量好,沒有霧霾的時候,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喝粥調養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