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又稱什麼節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你知道七夕的別稱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七夕的別稱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七夕的別稱

  “乞巧節”或“女兒節”,還有現在的情人節。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七夕情人節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一: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說:“齊武帝起層城觀,7月7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七夕節的習俗二: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的樑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節“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七夕節的習俗三: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情人節禮物

  1、十一朵白玫瑰

  白玫瑰象徵著純淨的愛戀,表示你對愛人是一片真心,誰也無法掩蓋住你的光芒,在愛情相關的禮物裡面,玫瑰花永遠是不老套的法寶,而選擇十一這個數字,自然是有著美好的含義,所謂十一拆開來看就是一和一,即一生一世的含義,把白玫瑰贈送給愛人,無疑會帶給自己愛情的好運。

  2、情侶戒指

  送戒指不代表要求婚的時候送,有時候情侶間送個戒指,其實也是鞏固感情的好方法,更加別提已經結婚的人了,偶爾送點飾品那都是很正常的,一般來講,送的戒指建議是情侶同款組合,最好還能夠相互組合成一對戒指,甚至還可以在戒指上面刻上文字,讓首飾來見證你們的愛情。

  3、多點陪伴

  其實相對於其他禮物來講,最好的還是你能夠陪伴在愛人的身邊,因為七夕節並不是法定節日,所以你們如果不自己請假,那麼可能就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而已,因此如果你有心的話,那麼可以做好準備,提前請假來慶祝,如此比直接送禮物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