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秋的手抄報古詩內容
中秋節是我國第二大傳統節日,是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中秋節的手抄報你會做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迎中秋的手抄報的圖片參考
>
迎中秋的手抄報參考圖***1***
迎中秋的手抄報參考圖***2***
迎中秋的手抄報參考圖***3***
迎中秋的手抄報參考圖***4***
迎中秋的手抄報的資料參考
一、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二、有關中秋節的古詩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南齋玩月》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三、中秋節
月到中秋份外明,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晚上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到文化公園看燈展。
遠遠望去,文化公園裡面就好像是天上的星星落入了凡間似的。走近一看,原來是那五彩繽紛的燈籠:掛在側門口最顯眼的是那個具有中國色彩的中國結大燈籠;各種各樣的“水果”和“動物”們都紛紛爬上了通道兩邊的牆上了,正好奇地對著觀看的人們一眨眼一眨眼的;中心公園那邊的更是今年人氣最旺的“神州七號火箭”,看它的樣子就好像是準備要一飛沖天的樣子!5個“福娃”也來到這裡忙碌地進行著各項比賽,就連那6只精靈的“米老鼠”也來趁熱鬧,它們正在舉行著風帆比賽呢!“嫦娥”姐姐也帶著玉兔,從月亮裡面的“廣寒宮”偷偷地逃了下來,提著燈籠站在正門口迎接著來來往往的遊客們。文化公園裡面的燈籠,每個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俏,形象逼真的。
距離文化公園不遠處的珠江邊——十里江堤,這裡更是人山人海的,樹在燈的照射下,顯得更綠了,微風輕輕一吹,它們好像是在翩翩起舞似的,美極了。原來在珠江邊觀看月亮是最美的!
今晚真的是:賞花***花燈、花草***、賞月***又圓又大的月亮***、賞秋香***秋天濃濃的香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