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味道作文
對你來說,端午節怎樣的味道呢?不妨用文字將其描寫出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範文一
今天端午節,一大早起來,煮上粽子,給遠在老家的父母打了一個電話。問媽媽煮雞蛋沒有,媽媽說天天吃雞蛋。老家的端午很少吃粽子,一到端午,家家煮上一鍋雞蛋加大蒜,快快樂樂過端午。
給媽媽打完電話,我思索飛揚,飛回到了老家,飛到了媽媽的身邊,老家過端午情形歷歷在目。
端午的前一天,我們都開始忙著準備了,大人們到田間地頭個割一捆艾草,綁成小捆分別插在門框上,有驅蚊的功效,家家戶戶都要插,所以整個村莊都瀰漫著艾草的濃濃的藥香味兒,這端午的味道至今也揮之不去。
我們小孩子到街上買回香藥,手巧的奶奶便穿針引線用不同花色的布給我們製作香囊,有時我忍不住也會自己動手做,雖說針線粗糙些,但也是愛不釋手。小小的香囊花花綠綠,有心形的,蝴蝶形的,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圖案,那時候覺得香囊很特別,掛在自己的脖頸上可以避邪,甚是喜愛,節日過了很久也不肯取下。
媽媽喜歡把她用作繡花的彩色棉線,選取五樣顏色纏繞在一起,這叫做五色線,把它們套在我們子妹們的手腕上,象徵平安祥和,是代代相傳的習俗,小小年紀便心存神奇與敬畏。香囊和五色線,已深深烙在童年的記憶中。
端午節早上最隆重。媽媽早早起來,煮上一鍋雞蛋,平時捨不得吃,到這一天決不吝嗇。雞蛋分甜的和鹹的,煮在一起,為了區分鹹甜,在甜的雞蛋上用灶臺下的小灰抹一黑道。雞蛋煮好後,自己先不吃,先給鄰居東家送幾個,西家送幾個,彼此相送,雖說都是雞蛋,但這其中純樸的風俗,回想起來倍覺親切。送完雞蛋,盆子裡的雞蛋大小、顏色不一,媽媽給我們每人分上十多個,敞開肚皮吃個夠,吃是吃不完的。怎們辦?書包裡揣上幾個,到校送給老師,分給同學。端午節雞蛋吃得真叫過癮,鹹的、甜的,有時還能分上半個鵝蛋。
鍋粽飄香,打斷了我的思索。
老家的端午雖說沒有粽子,但同樣是甜香甜香的,那味道無論到哪兒都不會忘卻。隨著時光的流逝,它更醇,如一罈陳年佳釀,回味悠長。
範文二
要問我端午的味道是什麼,我還真有點說不清,因為在心裡,端午的味道既如百合花的清香,淡而優雅;又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純潔;還如玫瑰花的芳香,鮮而浪漫……
端午節是我最喜愛的一個節日,每年離端午節還有很遠我就開始數著日子盼望了。可是今年的端午節與往昔不同,因為在外地求學離家較遠,我不得不留在學校裡過端午節。要知道,這可是我第一次不能和家人一起慶祝端午節。原本以為這是件很悲傷的事,可沒想到卻是如此快樂。
端午節這天,天上還閃著星星、還亮著月亮呢,我就被幾個室友吵醒了:“快起來啊,我們到後面那座山上去採艾蒿了!”之後我莫名其妙地被人拖出了溫暖的被窩,再之後便是一陣忙亂。十分鐘之後,我們各自整理好了衣裝,邁開了豪爽的步伐,朝後面那座山進軍。哇!端午的味道,充滿了激情。
平常來過不知多少次的後山今天不知道為什麼這樣遠,終於到了。我們幾個互相打氣後向山頂攀去,由於剛剛下過小雨,所以沒登多高我們褲管都被打溼了。“啊!艾蒿。”順著聲音望去,嘿!別說,還真有哇,我們一窩蜂似的湧過去,開始瘋採,邊採邊在嘴裡嘟囔著:“希望考試順利,祝願家人一切平安……”呀!端午的味道,滿載歡喜。
大家一邊說笑一邊採艾蒿,不一會兒就採了一大堆。我們手中握著艾蒿束,頭上戴著艾蒿環,興高采烈地下山回到學校。剛坐到位子上不久,一個熟悉的身影走了進來。我定睛一看,啊!是媽媽。媽媽看到我說:“吃過飯了嗎?想不想吃粽子啊?來,把粽子拿過去和同學們解解饞吧!”呀!不聽媽媽提及,我差點忘記吃粽子了。太棒了,媽媽竟帶來這麼多粽子,我們大家湧上去把媽媽圍住,剝開粽子外皮,鮮紅的大棗就浮現在眼前了,接著一股沁鼻的糯米香飄來,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一口下去,粽子少了半邊。媽媽看著我們狼吞虎嚥的樣子,笑了。呵!端午的味道,幸福加甜蜜啊!
端午的味道真是豐富,真是幸福,怪不得我怎麼也忘不了!
範文三
又是一年端午到,其中滋味君可曉?實際上,端午不僅僅飄著粽子的清香,還有許多其他的味道,比如……
亭亭玉立,素衣清顏。在一群不起眼的草叢中出類拔萃,赫然立於陌上。她被遠古的神農氏帶離了草叢,培之育之,並學會了採日月之精華,擷天地之靈氣,練就了一身百毒不侵的功夫。後懸壺濟世,叩開千家萬戶的門扉,記住太陽的囑託,捎上月亮的問候,將天之無私、地之仁厚奉獻給了人間。
分明是一把綠色的寶劍,渾身發出寒光,在溪溝邊、池塘旁。這枚漂亮的綠劍為神農氏所相中,送給艾,成了艾的心愛之物。艾和菖蒲,就再也沒有分開過。艾宛如一位女俠,菖蒲便成了女俠身邊的佩劍。從此,艾,仗劍走天涯,斬妖除魔。這一黃金搭檔讓端午節多了一些俠的味道。
於是,尋常百姓家,每到農曆五月初五,門懸艾草菖蒲,祛毒驅邪,來守護人們的健康。於是,江淮人家也有了“端午不戴艾,死在大門外”的民謠。端午的味道中,有一種就是艾草、菖蒲草散發出來的青草味。
粽子,曾經是南方特有的粽葉加糯米蒸出來的食物。據說粽子是楚人用來祭奠屈原屈大夫的,但總被江中蛟龍偷食了,於是屈原顯靈教人用粽葉包裹,用五色絲線裹粽,由於蛟龍害怕這兩樣東西,也就不敢來偷食了。粽子就這樣從楚國走出,走向全國,從最初是屈原的祭品,成了時下的尋常食品。
時下,國人們過端午節,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好像少了粽子,國人就少了一種心靈的寄託,少了一種精神的傳承。彷彿只有吃了粽子,才能“吃透”屈原的忠貞愛國的精神,只有吃了粽子,才能在國人的心中烙下中國印。於是,端午便有了一縷清清的粽子香,一種濃濃的愛國情。
端午,總能聽到隱隱的鼓點從遙遠的地方傳來。遠方的某地一定又在進行龍舟競渡了。龍舟競渡不單是為了救起投江的詩人而留下的遺俗,還是國人們龍崇拜的遺風。端午,也就成了一個龍的節日。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的子孫,一代代用這種“眾人划槳”方式紀念先祖,不忘團結協作同舟共濟的傳統。
中國是個旱澇災害頻發的國家,不管是抗洪搶險還是抗旱保苗,都離不開集體的力量。龍就是集體的化身。君不見,龍有“九似”之說,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九似”拼成一物,猶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樣的“一條龍”就能夠“見首不見尾”,呼風喚雨,保收旱澇。於是,端午,便多了一種從龍舟競渡中釋放出來的男人的汗腥味、集體意識濃郁的中國味。
端午時節,鼓點咚咚,紅旗高舉,男人們熱血澎湃,爭先恐後,“銜得錦標第一歸”。小女子也不甘寂寞,擇一草木葳蕤之處,樹蔭之下,鬥起草來,雖然沒有龍舟競渡之激烈,卻也不失為一種益智類小遊戲。端午節被小姑娘鬥草鬥出了一種女人味、童趣橫生的生活味。紅樓夢中就有一段小螺和香菱等女孩精彩可愛的鬥草遊戲。鬥草是女孩們的遊戲,鬥草鬥出來的是生活的輕鬆、心情的閒逸。
看了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