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保證國民吃得健康

  摘要:德國人愛儲藏食品,特別是罐頭食品,德國很多健康機構曾對此發出過警告。德國人家家有地下室,那裡可以藏酒類、粗糧、飲水等食品

  近些年,德國國民的飲食素養普遍提高,民眾不僅懂得了如何挑選健康食物,合理搭配,大多數人還改進了飲食習慣,少吃油膩,並能有意識地控制熱量攝入。這都與國家不斷宣傳健康知識和開展健康管理專案密不可分。德國人通過五步來保證自己吃得健康:

  第一步:挑選時看食物成分標籤。德國人買食品有個習慣,不僅會檢查食物保質期,而且會注意看食品成分表。在德國銷售的食品,包裝上都註明了詳細的成分和營養。萊維食品超市的經理告訴記者,“沒有詳細標明成分的食品,民眾是不會買的,也是不合法的。”

  正在萊維超市購買食品的民眾告訴記者,看到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自己一定不買,比如人造黃油等。據稱,歐盟要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必須控制在4%以下。同時,民眾也特別注意看成分表中熱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如果食品含有防腐劑、新增劑等成分,也會盡量買含量最少的。

  德國境內銷售的食品按照歐盟規定,必須標註熱量、鹽、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飽和脂肪等營養成分的含量。生產商還可自願標註熱量、鹽、糖、蛋白質和脂肪的“單日建議攝入量”。食品名稱、配料、最佳食用期、特定食用條件等資訊一般也要標註。

  第二步:瞭解什麼是健康飲食。面對高糖高鹽高油食物,人們一般都不會多買。德國人比較注重挑選新鮮蔬果等天然食物。在萊維等食品超市,有機食品的銷售額逐漸走高。德國聯邦有機食品經濟協會的資料顯示,2012年有機市場增長率達到6%,總銷售額達到70.4億歐元。據稱,德國20%的消費者經常購買有機食品。在德國食品超市裡,還經常能看到外包裝上畫有農民和農場畫面的食品。這些食品被統一叫做地區性食品,代表質量有保證,也多是天然食物。

  第三步:做飯時都會稱重量,不會吃多。走進德國人的廚房,就像走進一個實驗室。各種規格的鍋、碗、瓢、盆成打成套;烤箱、爐灶分工明確;廚房工具更是花樣繁多,光刀就有五六把:切肉的、切火腿的、削水果的、切面包的、切乳酪的等,規格形狀各不相同。

  在德國人家的廚房裡,還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主人一邊看著菜譜,一邊又是用秤稱料,又是用量杯倒水,一會又要看看溫度,那副專心致志的勁頭簡直就像是做化學實驗。而且,他們做飯時,對哪些配料、幾人分量、烹調時間等都非常講究。每次問起做飯為什麼這麼精確,德國人都會說,這樣有利於營養搭配和控制熱量,也不會浪費。

  第四步:減少煎炸,減少油脂攝入。薯條、薯片等油炸食品,曾是德國人的最愛。不過如今問德國人,大多數人肯定地說,吃油炸食品不利健康。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署多次警告,油炸食品是健康的大敵。難怪,如今德國商店的油炸機滯銷,而蒸煮等烹調方法開始流行。

  德國人也倡導少吃肉。德國環境和自然聯合會前不久根據德國伯爾基金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德國人每人一生將會吃掉1094只家畜家禽,位居世界前列。為此,德國部分政府機構、企業及學校開始推行“少肉套餐”。這些機構都有營養師進行配餐,把每人每週攝取的肉類控制在450克以下。員工、學生、家長還可以在網上查閱一週的選單,每道菜都標有肉的含量等說明。

  第五步: 減少食物儲存。德國人愛儲藏食品,特別是罐頭食品,德國很多健康機構曾對此發出過警告。德國人家家有地下室,那裡可以藏酒類、粗糧、飲水等食品。現在,德國人一般只儲藏兩週到一個月的食品量。很多德國商店還推出了各種小包裝食品,以解決剩飯剩菜的問題。德國人還喜歡利用陽臺、小花園等地方自己種菜。

  為了培養國民的健康飲食習慣,德國聯邦食品、農業和消費者保護部制定了國民健康飲食推廣規劃。為此,該部與各聯邦、州及市縣健康機構合作,廣泛宣傳健康飲食習慣。比如,該部推行“飲食營養金字塔”,建議民眾少吃金字塔頂部食品,多吃最底部的;建議每週2~3次肉,每週1~2次魚,每天至少2~3次蔬菜,每天至少2次水果,每天至少1.5升水等。該部還專設食品網站,民眾既可以瞭解健康食品的各種知識,還可舉報市場上質量有問題的食品銷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