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黃的藥理作用

  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 、唐古特大黃. 或藥用大黃. 的根和根莖.亦名 黃良***《吳普本草》***、***《藥錄》***、錦紋大黃***《備急千金要方》***、川軍***《中藥材手冊》***等.味苦, 性寒.入胃、大腸、肝經.功能: 攻積 導滯、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淤通經.主治: 實熱便祕、譫語發狂、食積痞滿、痢疾初起、裡急後重、淤停經閉、癥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1. 瀉下作用 大黃有瀉下作用, 蒽醌甙是其產生瀉下作用的主要成分, 雙蒽酮番瀉甙的作用最強, 遊離型蒽醌類只有微弱的瀉下作用.實驗證明大黃煎劑的瀉下作用明顯, 但受煎煮時間、加熱溫度和酸鹼性的影響, 長時間的加熱會使大黃致瀉的有效成分番瀉甙的瀉下效力降低.大黃口服給藥後需6~8小時才發揮作用;而直腸給藥, 瀉下作用出現的時間較口服要快得多;注射其有效成分, 則作用迅速且瀉下效力最強.

  研究表明: 大黃的有效成分口服後, 在消化道內被細菌代謝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謝產物而發揮瀉下作用.亦有研究證明: 大黃髮揮瀉下作用的另一途徑是番瀉甙由小腸吸收後, 經肝臟轉化為甙元, 再刺激胃壁神經叢而引起大腸蠕動致瀉, 同時一部分以原型或甙元隨血轉運到大腸, 刺激黏膜下神經叢和更深部肌肉神經叢等, 使腸運動亢進, 引起瀉下.大黃的瀉下成分能排洩於乳汁中, 乳婦服用後可影響乳嬰, 引起嬰兒腹瀉.

  大黃具有興奮和抑制胃腸的雙重作用, 前者的物質基礎是番瀉甙, 後者的物質基礎是鞣質類.實驗表明: 大黃湯對小鼠的胃腸道初期呈運動亢進, 後期呈運動抑制, 低濃度促進, 高濃度抑制.大黃中所含之鞣質對胃腸運動有抑制作用, 故在產生瀉下作用後可出現便祕.大劑量使用大黃***1~5g***時, 產生瀉下作用;小劑量使用大黃***0.05~0.3g***時則出現便祕, 其機制與大黃中所含鞣質的收斂作用掩蓋了含量過少的瀉下成分的作用有關.

  2. 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在試管內, 大黃對革蘭陽性細菌和某些革蘭陰性細菌均有抗菌作用.抗菌的有效成分以蘆薈大黃素、大黃素及大黃酸作用最好.其抑菌效力之比為 4:2:1;抑菌的有效濃度為 1.5~25μg/ml.大黃的抗菌成分除了蒽醌類外, 可能還有其他水溶性成分, 因為生大黃煎劑去掉鞣質或遊離蒽醌或二者均去掉後, 仍有抗菌活性, 且這些成分的抗菌活性有耐熱耐壓的性質.大黃抗菌的作用機制是對細菌細胞核酸、蛋白質合成及糖代謝有明顯抑制作用.

  大黃對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枯草桿菌、布氏桿菌、鼠疫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覃狀桿菌、淋病雙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尤其對葡萄球菌、淋病雙球菌的抑菌作用較強.

  大黃水煎劑、水浸劑、醇浸劑、醚浸劑在試管內對一些常見的致病性真菌如許蘭黃癬菌、同心性毛癬菌、堇色毛癬菌、星形奴卡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大黃煎劑對流感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大黃浸出物可抑制和殺滅溶組織變形原蟲, 也可殺滅人毛滴蟲, 但對人腸滴蟲及萬氏脣形鞭蟲的抑制作用較弱.大黃對陰道滴蟲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對胃腸道的作用 動物實驗表明: 給予生大黃能治療和預防應激性胃潰瘍的出血, 表現為出血程度明顯減輕, 出血灶及出血灶面積明顯減少, 其作用與甲氰咪胍相似.大黃治療和預防潰瘍的機制是其有抑制胃酸分泌, 降低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對灌服純酒精造成胃黏膜損傷的大鼠預先灌胃給予大黃煎劑的實驗表明: 大黃對胃黏膜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臨床研究證明: 生大黃和熟大黃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相同劑量下生大黃的作用更明顯, 但熟大黃對胃腸道反應小, 可大劑量應用.生、熟大黃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與西藥組療效一致, 但熟大黃組副作用小, 患者康復快.

  大黃含苦味質, 服用小劑量粉劑***0.6~0.9g ***可促進胃液分泌而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4. 解痙作用 大黃素能解除乙醯膽鹼所致的離體小鼠腸痙攣, 其解痙作用較罌粟鹼強 4 倍多, 但對豚鼠氣管的解痙作用較弱.

  5. 對肝臟的作用 動物實驗表明: 大黃對實驗性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生大黃能使中毒性肝炎的實驗家兔死亡數及肝臟顯著壞死的動物數減少.大黃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體外實驗證明: 大黃煎劑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除去鞣質後作用減弱或消失, 其機制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