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礙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精神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那麼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原因會導致精神障礙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精神障礙的原因

  一、遺傳因素。遺傳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並不是唯一的精神障礙的原因,也不是肯定的單基因遺傳,一般認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礙的“危險性”或者可能性。

  二、病前人格。人格障礙本身就是一種精神障礙。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礙。而且某些人格障礙與特定的精神障礙有密切聯絡。

  三、心理社會因素。常作為一種促發因素而起作用,比如急性應激反應。>>>推薦閱讀:精神障礙的治療方法

  四、中樞神經感染或外傷等因素。很多時候都是由於感染及外傷等狀況引發的,主要是因為患者缺少對精神障礙的認識。

  精神障礙的型別

  1***單純型:青少年時期發病,起病緩慢,早期常不易發現,可出現類似神經衰弱症狀:易疲勞、軟弱無力、失眠、讀書成績下降、孤僻、生活懶散、情感淡漠。有時會誤認為患者思想不開朗或性格問題。

  2***青春型:多發病於青春期,起病較急,主要表現為思維內容離奇、難以理解、情感喜怒無常、行為幼稚、愚蠢、衝動,性慾、食慾亢進等。

  3***偏執型:多發病於青壯年或中年,起病較緩慢,最初表現為敏感多疑,如感到周圍有人議論自己、排斥自己,以後會逐步堅信不移自己的想法形成妄想,其行為和情感活動也會受幻覺、妄想的支配。

  4***緊張型:目前很少見,多在青壯年發病,起病較快,以木僵狀態多見,病人言語運動抑制、不飲不食、肌肉緊張固定於某一姿勢、對環境無反應,甚至會出現突然起床,無目的地傷人毀物,然後又突然躺下。

  5***混合型***未分化型***:難以歸類為上述4型的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此型目前最多見,約佔60%左右。

  精神障礙的治療方法

  精神障礙治療

  1.設法脫離致病環境,消除與發病有關的因素,加強精神治療。

  2.保持心理平衡,增強戰勝各種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有利於預防各種反應性精神障礙。

  藥物治療

  1.根據臨床症狀選用舒眠解鬱組合階梯式療法

  2.也可選用延長生理睡眠的藥物 3.中藥治療。

  其他治療

  1.對反應性抑鬱及偏執者,經上述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用電抽搐或胰島素昏迷治療。

  2.鍼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