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吃什麼藥好

  心悸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疾病,不少心腦血管疾病都會引發心悸。然而心悸吃哪些藥效果最好?下面小編分享了治療心悸的中成藥,一起來了解吧。

  治療心悸的中成藥推薦

  ***1***心脾兩虛證:

  症狀:心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無華,神疲無力,納呆食少,腹脹便溏,少寐多夢,健忘,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可選藥物:人蔘歸脾丸,蜜丸,每回一丸,每天兩回,口服。若氣虛明顯,可選服參芪五味子片,以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每回3至5片,每天三回,口服。也可選服複方扶芳藤合劑,以益氣養血,健脾養心,每回十五毫升,每天兩回,口服。另可選服琥珀安神丹,每回兩粒,每天三回,或遵醫囑。

  ***2***氣血兩虛證:

  症狀: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動則益甚,頭暈目眩,伴有面色蒼白,盜汗自汗,舌質淡,苔薄,脈虛細無力或結代。

  可選藥物:黃芪注射液,每回15至20毫升,每天每回,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靜脈滴注,同時並服炙甘草合劑,每回15至25毫升,每天三回,口服***注:本品可潤燥通便,胃腸虛弱或腹瀉下痢者不宜用***。複方扶芳藤合劑功在益氣養血,健脾養心,每回十五毫升,每天兩回,口服***1歲以內嬰兒禁服,外感發熱病人禁用***。若證偏氣虛表不固者,可選服屏風生脈膠囊,每回3粒,每天兩至三次,口服。若證兼有肝腎不足而見潮熱、腰痠腿軟者,可選服田七補丸,小蜜丸,每回45粒,每天三四;蜜丸,每回2丸,每天兩回,口服。其他可選服的中成藥有心榮口服液、穩心顆粒劑等。

  心悸的食療方

  1、紅棗蔥

  紅棗20枚,蔥白適量。將紅棗用水洗淨,放入水中煎煮20分鐘,然後加入蔥白,再煎10分鐘。每日1劑,分2~3次服。

  2、酸棗仁湯

  酸棗仁15克、甘草6克、知母6克、茯苓12克、川芎6克。水煎服。主治虛勞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乾口燥、脈弦或細數等證。

  3、黃連湯

  黃連3兩,炙甘草3兩,乾薑3兩,桂枝3兩,人蔘2兩,半夏半升,大棗12枚。水煎服。有清上溫下,調和寒熱,升降陰陽之功。

  4、草芪龍苓粥

  炙甘草、黃芪、龍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許。將炙甘草、黃芪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龍眼肉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適用於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悶氣短、活動後加劇、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脈結代等。

  5、桂圓紅棗豬心米湯

  豬心1個,桂圓肉、黨蔘各35克,遠志肉1 2克,大麥米30克,去核紅棗5枚,精鹽適量。豬心割開切去油脂,洗淨血水,桂圓肉、黨蔘、遠志肉。紅棗、大麥米洗淨。將所有原料放入清水鍋內,用中火煮2小時。加精鹽調味即可。可益氣補血,養心安神。

  心悸宜吃的食物

  1、桂圓

  可用桂圓肉泡茶喝,或煮桂圓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補氣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酸棗仁

  宜用酸棗仁6~10克,芡實12克,龍眼肉6克,煮湯後睡前服食。酸棗仁可以寧心安神配合龍眼肉和芡實,對心血不足型號心悸頗有裨益。若無芡實或龍眼肉,亦可單用酸棗仁15克,搗碎後同粳米煮粥食用。

  3、荸薺

  每日可用荸薺60~120克,配海蜇50~100克,煮湯分2次飲用。此法為清代名醫王士雄的“雪羹湯”,有清熱化痰之功,適宜痰火上擾型心悸之人服食。

  4、柏子仁

  可用柏子仁10~15克,稍搗爛,同粳米湯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少少許蜂蜜,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宜作早晚餐服食。此法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因柏子仁本身有養心安神之效。

  5、百合

  選用新百合50~60克,或幹百合30克,煎水後加入適量冰糖食用。此法適宜心氣不足型或陰虛火旺型心悸,包括體質虛弱,婦女更年期,以及神經管能症所致的心悸之人服食。

  6、蓮子

  先將幹蓮子磨粉,每晚取蓮子粉50克,桂圓肉30克,同粳米50~100克煮成稀粥,然後加入冰糖適量,臨睡前服食1小碗。或用幹蓮肉50克,桂圓肉30克,冰糖少許,一同煎服。此法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食用。

  7、麥門冬

  選用幹麥冬20克,前水代茶飲。或再配合沙蔘30克,一併煎湯飲用。此法適宜陰虛火旺之心悸病人常飲。

  8、西洋參

  單以西洋參片3~5克,泡茶常飲。適宜心氣不足或陰虛火旺之心悸者食用。

  9、薤白

  即小蒜,一名野蒜。每次用幹薤白10克,配合瓜萎仁10克,煎湯喝,每日2~3次。此法適宜氣滯血瘀型心悸,包括冠心病心絞痛之人心悸心痛者食用。

  10、山楂

  可用野生山楂10~15克,每天煎水代茶飲。此法適宜氣滯血瘀型心悸,包括高血壓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以及陣發性心動過速者心悸時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