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經驗彙報材料格式
教師通過教學經驗交流,要因地制宜,與時俱進,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與辦法,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課堂,關注每一個環節,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這學期來,我努力改進教育教學思路和方法,切實抓好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認真引導學生理解和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無論從學習態度還是學習方法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取得了應有的成績。現將本學期的教學
一、備課
分備教材和備學生兩部分,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備教材就是根據所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情景,力爭做到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方法靈活,講練結合,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備學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依據學生的學習態度、水平設計合理恰當的教學氛圍,充分考慮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擴充套件學生的認知領域,為學生提供思維訓練的平臺,創設熟悉易懂的學習情景,為學生的心理髮展和知識積累提供可能。備課中一定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的實際內容出發,這樣二者兼顧才能提高備課的針對性、有效性。
二、上課
上課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環節,也是教學工作的關鍵階段。上課要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授課,以啟發式為主,兼顧個別學生,從聽講、筆記、練習、反饋等環節入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不僅獲得知識還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光獲得應有的智慧,也應掌握思考問題的思想方法。對概念課採用啟發引導式,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產生的背景,發生發展的過程,展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對鞏固課堅持“精講多練”,精選典型例題,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問題的特點,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力爭使講解通俗易懂,使方法融會貫通,並讓學生在練習中加以消化,真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作業
包括課本上的練習、習題、以及課外作業,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提出不同的要求:練習題要求全體學生儘量當堂完成,並及時進行講解;習題中的A組題挑選有針對性的題目作為書面作業,要求學生課後獨立完成,全批全改,深入瞭解學生對新知識新概念及新方法的掌握情況,B組題適當地對學有餘力的學生提出要求,並及時給與提示,以求進一步提高;課外作業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把握,精選題目,不求數量而求質量,加強和深化學生對概念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及時予以糾正,以積累學生的解題經驗,提高認識。
四、輔導
主要是指導學生及時舊課,預習新課,特別是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或集中講解,或個別答疑,以求真正地使學生的數學學習保證持續性,建立知識網路的聯絡,引導學生從系統的高度,整體上把握數學知識,概念和方法。尤其是在課後輔導中更多地關注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了學習數學的信心,使他們得到了應有的進步。
總之,教學工作不僅僅要落實常規,還要因地制宜,與時俱進,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與辦法,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課堂,關注每一個環節,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手。只有這樣才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篇二
一眨眼,已經過了18個春秋的教學生涯,回想這18歷過困惑,也收穫了成功的喜悅,深刻感受到了教學工作責任重大,教學生活的清苦,但是當一批批的學生滿懷喜悅邁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我們成功完成了自己的間斷性使命的時候,又感覺我們的付出是多麼的值得。自從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就一直從事高中數學教育,對這門學科有了深刻的瞭解和深厚的感情,也對數學教育做了深刻的思考。數學是基礎學科,是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的基礎,並在其他領域中也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能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所以,它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質是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但是從初中邁入高中以後,感覺很多同學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甚至說初中感覺數學還是優勢科目的同學,到了高中以後,數學卻成了差科,我深刻思考過這個問題,導致這個的原因是什麼?除了學科抽象的特點,我們的教學似乎哪個地方不太對勁。
一、因材施教。
多少年以來,我們一直在說這個問題,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數學教育有基礎性,其一:在義務教育以後,為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數學基礎,使他們獲得更高的數學素養。其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提供必要的數學儲備。
兩個方面很好的闡述了高中數學的教育目標。但是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就忽略了不同學生在這一科上的差異,只怕少講一點,學生就不會。記得20XX年的課改,高一分班後,我帶了兩個文科班,因為當時也是課改第一批,對教材的難度把握不夠,而且當時平時考試文理同卷,這樣,對文科生是個嚴峻的考驗。只怕學生學的簡單,無法應付考試,就和理科一樣去要求,我講的很累,同學卻聽得一頭霧水,有個別同學甚至有放棄數學的想法,前幾次考試下來,一塌糊塗,難的不對能理解,但是感覺基礎的題目做的也不好,就無法理解了,靜下來細細反思,從教師角度想,是想去拔高同學,結果適得其反。經過深思熟慮以後,決定改變策略,第一是針對班內文科生特點,適當降低難度,抓基礎,給同學更多練習的機會。
高三複習時,根據內容,適當的拋開教學資料,自己出題,往往要加班到晚上12點多,然後在課堂上進行限時訓練,及時點評,後來同學反映,這一招很管用,對同學的促進、觸動都很大。其次,針對班內同學參差不齊,又做出了不同要求,在抓大局的同時,做好促優補差工作,具體做法是,每天佈置的作業,學差生可以做其中的80%,難的放掉,但是要保證80%要徹底懂了,教師對這部分同學要專門對待,隨時抽查,促進其不掉隊。同時,對學優生要注意拔高,每天另外出兩個綜合度比較大的題目,一天後,就將標準答案給出,供同學參考。實踐證明,這個辦法很管用,全班都有所提高,半個學期過後的高考中,同學都感覺這一科比較理想,兩個班在太原市學科排名第6,事實勝於雄辯,我更加堅信了這個做法的可行性,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敢於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戰略,該放的要放,該抓的要抓緊,後來連續多年帶畢業班,高考成績在太原市排名第4,第3…後來根據這個體會寫了論文《課堂改革--分層教學》。
二、課堂主體的定位
數學的邏輯性、抽象性、嚴謹性,使得有的同學在心理上首先對數學有了畏懼感,想到數學課堂,就是教師佔領三尺講臺,在那滔滔不絕的講,在黑板上有條不紊的推理,學生在下面坐著聽,時不時記點筆記,時間長了有同學在打盹,有同學東張西望,感覺數學課堂枯燥且冗長,十分無聊。
教師時不時還得叫醒打盹的同學,很生氣。實際上,這種教學模式顛倒了課堂的主體與客體,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主導是以學生的主體為前提的,教師只是幫助學生,促使其發展。所以,要讓學生動起來,一般地,給出題目以後,往往留出幾分鐘時間給同學,讓同學先分析解決,而教師則走下講臺,和同學去交流,給同學提供幫助,瞭解同學解題過程中共性問題及閃光點,在進行點評時,針對性強了,同學聽得有興趣,特別是對典型解法的展示,補充,同學顯得很踴躍,同學間的溝通也多了,互相交流,學生教學生,教師省力,同學也能互相促進。
經常看到後排的同學都站起來,直著脖子,你都能感受同學那種強烈的求知慾。同科的教師,經常進行互聽課,有時候我去聽一節數學課,一節課,教師都沒有從講臺下來一次,我都感覺昏昏欲睡,盼著儘快下課,想想學生的感受吧!所以讓學生去參與課堂教學,讓他感受到他才是課堂的主人,他得動起來,教師是來幫助他學習的。這樣的課堂,睡覺的同學基本上沒有了,更多的是同學間的互相交流,師生間的對話,是我要做什麼?我在做什麼?怎麼做?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我寫了論文《創造和諧數學課堂》
三、數學思維的培養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你得教同學做操,而且經常性的讓同學去做,學生才能會做操,做好操。數學感覺“難”,是因為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高,數學又感覺易,那就是“萬變不離其宗”,那麼,我們的課堂,如果僅僅是在教師的攙扶下,讓學生學會做題了,真正讓學生獨立面對時,他們還是否有能力能“獨擋一面”?所以我們的課堂,教給學生的不僅是會做題,更重要的是學會思考,並將這個工作滲透到我們日常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裡面,把這個工作做細了,做到位了,學生成績不提高都是不可能的。新課程特別指出,我們的教學就是要學生在獲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合作。
因為,一個沒有自己思想的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有意識的在思維方面引導,就像前面說的,把練習的時間給學生了,就能集中集體的智慧,倡導一題多解,但是落足點是最優解,是思維挖掘的過程,不要怕在一道題上費得時間多,收穫可不僅僅是一個題,所以選題時要特別注意,既要關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要發展同學的思維的廣度,並注重挖掘一種解法背後的思維過程,能借題發揮,這樣就能發揮一道題的所有價值,日積月累,“活中找死”,讓學生形成解題套路,同時“死中求活”,提升思維能力。
四、師生關係
在課堂上,教師是學生的夥伴,幫助同學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走出課堂,師生還應該是朋友,很多時候,學生還渴望在課堂教學以外,和教師做朋友,分擔學習中的困惑,成長的煩惱,和成功的喜悅。
所以,良性的師生關係,應該是亦師亦友,我的QQ裡面,有很多是自己的學生,他們願意和我交流,分享一個小小的祕密,有時候也能從自己的角度,給他們提供一些建議。直到畢業很多年了,還能保持聯絡,時不時開個玩笑,送個祝福,感覺也很溫馨。關鍵的是,通過和同學的交流,瞭解他們所需,能更好的幫助他們,學生也會因為喜歡你,進而喜歡你所帶的課程。教學生涯很漫長,但是我用我的熱情與激情,使它充滿樂趣,並在不斷地總結與摸索中,不斷收穫,也對未來充滿信心。
篇三
在從教高中數學科目中,深深體會到學生對知識點了解深度明顯不足,看到普通一個知識點,沒有自己想得深沉一點,或者豐富想象把知識點拓展應用,到學科的各個問題和其他學科中。對知識點了解透徹是一種能力,同時也是高中生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作為教員,必須努力引發學生思考,鍛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辯證思想。
在從教時,我必須讓學生了解每個公式來歷,每個知識點的歷史典故,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對知識點的運用有樂初步的看法,進而對一些經典例題進行總結深化,教學時不要求題海戰術,卻要讓一道例題包羅永珍,利用經典題的變形改造,以及歷年高考題的提煉概括,給予學生灌輸知識。
例如在教一位陳同學,就是我高中的學弟時,發現他總是機械記憶,馬虎瞭解,讓我深深體會到不是發自內心地去學知識是明顯無法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是學習的積極性培養是十分重要,作為教員必須耐心,以學生的角度去教學生,從學生為什麼不想去學某知識點的根源,去樹立對策,同是讓學生樹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