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款款行

春節到鄉下拜年,我特意避開熙熙攘攘的大道,以步代車,獨自走了一段鄉間的小路。

那是一個薄陰的天氣,剛下過小雨,地面溼漉漉的。遠遠地望去,田間的小路有些朦朧的綠意;近看才發現腳下枯黃的草叢間,冒出了幾株嫩綠的小草,羞答答的。恰似韓愈《早春》的詩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路旁,綠油油的油菜生機勃勃,葉片上掛滿了細小的水珠,雖然它沒有荷葉的碩大無比,但多少有點荷塘雨色的韻味。那帶露的麥苗,尖尖細細的,青蔥一片,像一張綠色的地毯鋪滿了田畦。

不遠處,有幾口池塘。池水清粼粼的,幾隻鴨子在水中“嘎、嘎”的叫著,撲扇著翅膀,自由的嬉戲,打破了水面的平靜,讓人想起“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妙句。

再遠處,是一片農田。田間留下的禾茬依稀可見,田裡有水,迷濛蒙的,被一層乳白色的薄霧籠罩著,空氣裡到處氤氳著溼潤的氣息。偶爾,還可以看到一群群雀鳥,呼啦啦的從頭頂掠過,一會兒落到田間這頭,一會兒落到田間那頭,好不愜意,真是人閒鳥鬧春。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自然想起耳熟能詳的歌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多少落寞惆悵都隨晚風飄散,遺忘在鄉間的小路上。”雖然沒有夕陽,沒有老牛,沒有短笛,但也能喚起我的記憶。

在這片田地裡,曾留下了我父親一生的足跡,灑滿了我父親辛勞的汗水,窮盡了我父親畢生的心血。父親是莊稼漢,與田地為友,習慣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記得1994年“五四”青年節放假,我急著回家幫忙,因為農村每年“五一”是農忙季節。當年,父親身體不好,有哮喘病,受不得累。恰好那年“五四”全鎮舉行籃球賽,我要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當我趕回家時,已是傍晚時分,勞作的父親還沒回來,我往田間走去,遠遠地聽到自家的老牛“哞哞’的叫著,心裡一驚。原來父親累倒在田埂上,正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我的眼淚簌簌地往下落,怨恨這片田地折磨著我的父親,把曾經高大結實的父親,累彎了腰,累出了病,我甚至憎恨這片土地。如今,雖然我的父親早已離開了這片土地,但我卻對這片土地充滿著敬畏和感激。如果沒有這片土地,那就沒有我魂牽夢繞的根鬚,沒有思親懷鄉的情愫,沒有刻骨銘心的記憶。

我一路走去,緩緩地前行,禁不住四處眺望。這,就是我的家鄉,是我生命的搖籃,是我夢開始的地方。多少次跌跌撞撞,多少次起起伏伏,多少次來來往往,我都沒有遺忘。今天,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感到格外的親切,如同闊別多年的故友重逢。

是的,我滿載父老鄉親的希翼,走出了這片土地,從這條鄉間的小路走上了寬闊的大道。也許那些路,給我帶來了幸運與財富,但卻不能給我帶來親情鄉情的溫馨和幸福。今後,無論漂泊多遠,走過多少陽光大道,我都不會忘記這條鄉間的小路。因為這片土地,刻在了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