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可用名人素材

  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 學生咬筆頭,老師皺眉頭 的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缺少作文的素材。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在成長的過程中,梵高經常看到刻有自己名字的墓碑,因為他有一位早年夭折的、與自己同名的哥哥。 巴黎東郊的奧維爾小鎮,梵高和弟弟提奧長眠在這裡

  梵高在荷蘭的津德爾特出生、長大。1849年,那時梵高的父親西奧多盧·梵高還是荷蘭歸正教會的牧師。和梵高同名的兄長文森特在剛生下不久便夭折了,葬於墓地,這個墓碑至今仍在。

  一個多世紀過去了,津德爾特的市民依然以這裡是梵高的誕生之地而倍感榮耀。這座不大的小鎮建有梵高廣場、梵高和弟弟提奧的紀念雕塑,依舊保留著梵高當年居住過的舊址。梵高最早住過的房子位於津德爾特大街,但遺憾的是這座建築已經被拆除,後人已無法一睹當年的風貌。

  二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十分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他常常抽時間給孩子們講故事、繪畫,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

  托爾斯泰從不給孩子強行灌輸知識,而是根據孩子們的愛好和興趣為他們服務。

  有一段時間,孩子們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很感興趣,托爾斯泰就一本又一本地講給他們聽。

  後來,他發現《環球旅遊80天》這本書沒有插圖,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故事情節,他竟然每天晚上用鵝毛筆親自為該書描制插圖。

  托爾斯泰的時間是寶貴的,但是他認為,把時間花在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方面是值得的。

  三

  國畫大師李苦禪原名李英,山東高唐縣人,出身貧寒。

  1922年,23歲的他到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學習。

  李苦禪是個窮學生,學習費用全靠家中接濟。因囊中羞澀,他住不起旅館,只得在北京一所破舊的寺廟裡棲身。

  遇到家中接濟不上時,他便陷入了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困境。於是,他開始靠晚間和休息日拉洋車維持生活。為此,林一盧同學贈其“苦禪”二字為名。此後,他一直用著此名。

  1923年秋天,李苦禪到繪畫大師齊白石先生的家中拜訪。

  見面後,他恭恭敬敬地對齊白石說:“我愛您的畫,想拜您為師,不知您能不能收下我。現在我雖窮,沒有什麼見面禮給您,但等我將來做了事之後,定將好好孝敬您老人家!”

  齊白石見他率直質樸,當即就答應了。他急忙跪下就拜,差點摔倒,竟然把齊白石給逗樂了。

  就這樣,這位靠拉洋車維持生活的年輕人,就成了齊白石的第一位拜門弟子。

  李苦禪雖然繼續在晚間和休息日拉洋車,但總是遠離齊白石先生的住所,並把帽簷壓得低低的。因為,他怕熟人認出自己,給齊白石丟臉。

  說來也巧,有一個星期天,李苦禪拉車到王府井大街兜生意,在路過一家書畫店時,恰巧遇到齊白石先生和幾位朋友從店裡出來。

  他大吃一驚,正神色慌張地拉車躲避,忽然聽到身後傳來齊白石的喊聲:“苦禪,還不過來,送我回家。”

  他應了一聲,將車掉轉過去,請齊白石上車後拉起車就走。

  途中,齊白石心疼地問:“苦禪,你經濟困難,靠拉車度日,怎麼不告訴我呀?”

  他回答:“我對不起老師,給老師丟臉了。”

  齊白石和藹地說:“丟臉?丟誰的臉哪?你不知道我是木匠出身,魯班的門下嗎?苦禪哪,靠勞動吃飯是不丟臉的,靠拉車求學是不丟臉的。”

  回到家後,齊白石先生將自家院裡的一間廂房騰出來給李苦禪住,還給他的一些畫上題字,讓他賣掉解決生活困難。

  在齊白石先生的資助和關愛下,李苦禪退掉了所租的洋車,擺脫了生活困境,開始專心致志地刻苦學畫。

  齊白石先生對李苦禪這個得意門生的評價是:“餘門下弟子數百人,英***李苦禪原名李英***也學我手,英也奪吾心,英也過吾,英也無敵,來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間是無鬼神矣!”

  自古英雄多貧寒,從來紈絝少雄男。李苦禪沒有辜負齊白石先生的厚望,終於成長為一代書畫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