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印象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不敢言。

    侗寨孝坊,湘西印象,才子詩文,豪傑千秋,雪峰會戰,載入史冊,七裡授降,霸氣留存。潕水瀝膽照寰球,鐵卷爭鳴,威震東西。烽火煙塵不復來,釣魚且又演爭戈。管些綺恨閒愁,心海撲天,道來多少事,才人難蹤,倭寇猖狂。

看鐘鼓重樓飛角,雕樑畫棟。梭子街樓閣參差,古韻憂存。內陸最大媽祖神廟還是神祕,世界第一龍津風雨橋依舊魅力,吊腳樓奇,文廟俊,小九寨秀。從文再來,豈能再去。品一口侗酒,吃一口芷江鴨,特產雲集,應有盡有 ,覓飄香源,遊城一把,心曠神怡。晚上河邊,散步,游泳,觀棋,約會,打球,夜宵,太極練,跳舞歡,和平之城,宜居之地。

登百尺閣樓,靜觀河山。仰萬丈藍天,攀月永住。古今又一局,巨集圖再起,神州瑞靄,盛世人間。全民心歡, 皓月飲高樓,又看千般事,美化祖國,固改革,再開新篇,創文明,華彩紛現,生機勃發。行達綠州,隨黨長征,紮實理論真理, 秋月盛氣,酌酒飄香。筆寫章箋,人登科 榜,喜樂開懷。英才輩出,香箋墨硯,口吹玉笛,又譜新詩。

煙雨遙,慾望穿,芷江山水 芷江好。長相思,欲相守,侗寨風光 芷江憶。憶明山, 山清水秀。沅州風華 芷江情。相思種,莫相忘,水鄉夢裡夢鄉水。等一川煙雨,晚晴雨 煙浣溪沙。夢一場繁華,桔子潮頭望天涯。 為你,書盡此生芳華。為你,傾盡高山流 水。為你,我的芷江我的夢。

春風入夢柔,瀟瀟夜雨謐清眸,情也悠悠,念也悠悠。漠漠輕寒,獨上鼓樓,飛鳥似夢,煙雨如愁。愛未休,情未休,簾卷西風瘦。花山寨上花欲開,木葉溪水碧落,飛虎路,月如鉤。錦瑟無端,絃樂隨風,拂紅袖,輕吟淺唱,關關 雎鳩,心似舴艋舟。驚起卻回首,半闋新詞 疊春晝。湘西芷江,後世莫忘,四年和平節,中外知曉。

——此文獻給家鄉

希望芷江人和喜歡芷江的轉一下——只願不要忘了這個不尋常的小城,不要把她埋沒。謝謝

注:(——八年烽火起盧溝 ,一紙降書落芷江)湖南芷江,一個如今低調但卻曾吸引過 世人眼球的地方。這個地處湘西的侗族自治縣,據說已被評為“一生要去的66 個‘中國文化旅遊大縣’” ,在中國的抗日戰爭歷史上本應占有一席之地。由於眾所周知的 原因,很長一段時間發生在芷江的故事 不被宣傳……芷江過去素 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稱。二戰期 間,這裡曾是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所在 地,總司令何應欽在這裡指揮了抗戰最 後一仗——湘西會戰;這裡曾有遠東第 二大機場,雲集了蘇、美、中多國戰 機,最多時達三、四百架,包括陳納德 和他的飛虎隊;這裡也是日本戰敗投降 的受降地。這裡還有世界最長的風雨 湖南芷江 不一樣的的歷史不一樣的風景。

芷江古屬“五溪蠻地”,因著名詩人屈原"沅 有芷兮澧有蘭"而得名。遠在舊石器時代, 舞水沿岸就有原始人類活動。西漢高祖五 年(公元前202年)始置無陽縣,明清時曾為 川、黔、滇、湖廣總督府和偏沅巡撫所在 地,乾隆元年(1736年)始稱芷江縣,1986 年改為芷江侗族自治縣。總面積2099平方 公里,轄28個鄉鎮,總人口36萬,其中侗 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占50%以上。這裡歷史 悠久,人文薈萃。遍佈舊石器、新石器時 代的古文化遺址;出土的商周時期的編 鍾、青銅鳳形器等珍品尚屬罕見;宋代古 城牆、護城河歷歷在目;明代所建的龍津 風雨橋巍然橫臥於舞水;內陸最大的媽祖 廟——天后宮矗立於舞水之濱;文蘊豐厚 的文廟和奎文閣等古建築群分佈於縣城各 處。另外,蜚聲海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勝利的標誌性建築芷江抗戰勝利受 降紀念坊以及盟軍第二大機場芷江機場、 中美空軍聯隊俱樂部、受降堂、中國工農 紅軍第二、六軍團司令部舊址、湘西剿匪 烈士紀念塔等一大批紀念性建築在境內熠 熠生輝。

這裡山清水秀,風光幽雅。境內有“形似神 農架、神如九寨溝”的小九寨五郎溪三道坑 風景區,還有明山疊單、茅叢河漂流,更 有那舞水生態長廊、蟒湖山水人家等等。

芷江人民勤勞樸實,自然資源齊全,物產豐富。主產稻穀、薯類、油菜籽,經濟作 物有柑桔、葡萄等26項400餘種。近幾年 在縣委、縣 的指導下,農業產業結構 調整力度的不斷加大,全縣形成了優質 稻、畜牧、柑桔、蔬菜、烤煙五大農業支 柱產業,"芷江米"、"芷江鴨"、"芷江冰糖 橙"、"高山葡萄"等一批特色品牌俏銷全國 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