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西安的精短散文作品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西安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西安小記
隆冬,北國以北、南方以南都是有趣的去處。而西安,是想,便去了。
未踏步之前,就篤定,那必是個讓人歡喜的地方。說到歡喜,於我,彷彿並不為西安。這個地方,離浮世更遠,距信仰甚近。廢都也好,商州也罷,它盤踞著歷史,也霸佔著文人和地氣。精神只要活著,經年累月以後,必定更懂得自審生命的意義。
黃土塬和窯洞駛過的時候,那些鄉土文學的影子便隨之散過去了。嗯,才到近代。而一出車站望到城牆,才算摸到了歷史。即如遺失與復得,修復與原存帶給我的意義是一樣的。它只是一尊失聲的敘述者,而曾經的滄海桑田只要你瞭然於胸,又怎會責備它的不語或逝去呢。城牆上三五成群的年輕人騎車而過,城牆下住著的大叔吆喝著他的貓,我在城牆上慢踱著,圍巾裹了兩裹,寒冬而又日薄西山,看著斜陽打垛口裡進來的時候,嘴裡驀地哼起來王箏那句:想起我為你一生只織成功一件的,小一碼的毛線衣……靜美的西安,如同靜美的愛情故事。
相對於整個城市的歷史感來說,西安的吃和方言點綴的恰如其分。更甚者,如行人的穿戴打扮等,也極其入時。西安的吃講究,講究到那穿對襟襖的老人一伸鼻子,便知曉你這胡辣湯做的地道不地道;西安的吃又不講究,不講究在男女老少一吃起來便狼吞虎嚥碗底兒精光。無論是吃起來,還是讓外人看起來,都頗具西北該有的本真。西安小吃與別地的區別在於其旺盛的生命力,無論世道怎麼變,它就在這個地方就是這個味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特有的小吃文化。瞧瞧路人的穿戴和騎著的二八大槓,還以為回到了六七十年代。但沿街伴著烤紅薯的吆喝仔細走走,卻又覺得行人打扮很是得體與入時。這個地方,讓人看起來聽起來聞起來,都是難得的舒服。
道觀、寺廟和陵墓遍佈於西安的周邊與城內,望一眼縹緲的太白山,頓覺的這個地方如浮了霧一樣神祕。於是,便想著去一趟秦嶺。
山海經裡面面俱到的秦嶺,詩經裡如月之恆的終南山,李白口中橫絕峨眉巔的太白山,賈平凹曾寫 秦嶺裡有條倒流著的河…,這河莫不是流入了驪山腳的華清池?它洗出了楊玉環的國色天香,也洗出了大唐王朝的安史之亂。一南一北,漢中與西安,卻也只因這一山,我想,我是必須去了。
若只是過了幾十個隧道,多聞了幾聲悲鳥望了幾眼古木,還算不得經歷秦嶺。 日落而息的秦嶺中人與隱匿在林中的退隱之人,總會勾起人們關於現世與生命的諸多思考。峰把天空輕而易舉的削開了,忽狹忽廣,冰凌包裹著黑朽的木枝,喊一嗓子,反而越發覺得寂靜。作為華夏文明的龍脈,秦嶺吸收著黃河與長江的血液,“終南之山,有條有梅”,其植物與動物的豐富性自不在話下。越接近漢中,有關三國的故事越多,似乎就真的看見了蕭何在月下追著韓信。而到了漢中,便見了橘子,飲食口味上便開始趨向於巴蜀的辣。
夜裡再回西安,在燈光的映襯下便尋見了大唐的繁華。路邊的燈壁上刻滿了詩辭,尋常的市井裡,又冒出了吃與閒話的熱氣,傳出了秦腔的音——
喲嘿!八百里秦川黃土飛揚,三千萬人民吼叫秦腔,調一碗黏面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囔囔……
:西安
我也記不得在那年曾去過西安,看到西安的古城牆,以其青色的容顏,堅實的肩膀,昭示著十三朝古都的滄桑與厚重,腳下每一塊青磚石,都彌散著太多的遙遠的盛世帝國的味道。
當我走在西安的大街上,渾厚悠長、幽怨哀婉的壎音不絕於耳,竟然它成為西安這座城市個性化的語言,每一個旋律都透露出這座城市特有的氣質,讓人沉醉其中。
於是,壎,成為西安的主題,它不僅僅使西安顯的更加迷幻、朦朧、大氣,更讓悠悠的懷古之情剎時浸潤在古老的韻律中。
我在有風的月下,聆聽悠遠、蒼涼、如歌如泣的壎音,彷彿又回到金戈鐵馬,烽火狼煙的古戰場,多少樓臺煙雨,多少悲歡離合,多少滄桑歲月,都在千古的壎音中跌宕起伏,穿心而過,讓人頓生悲涼之感。
壎,乃是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樂書》上說:“壎之為器,立秋之音也。”乃是形容壎的聲音如立秋之音,悽美而讓人動容,它攜著泥土的氣息,幽幽的從商周吹來,牽引著無限的思緒在歷史的時空中交錯懷想,懷想刀耕火種時代的燎原,懷想半坡村仰韶文化的神祕,懷想秦磚漢瓦上的泣血斜陽,懷想千百年前盛唐的歌舞……
那絲絲入扣的憂傷啊,讓西安這座古老的城市,在低鳴哀婉的旋律中驟然落淚!
壎,是屬於西安的,只有走在西安城裡,你才能無時不刻地看到這原始的樂器,聽到這古樸的歷史迴音,感受澄心靜慮的古都氣氛。
今夜,我站在古城牆上,輕啟朱脣,讓古典的情思在指間流動,在月下斑駁,它卻在風中蔓延……
西安,在流淌著五千年滄桑的壎音裡,意象摯天,氣韻懷古,醉了多少古往今來的人!
:西安別
農曆己丑年初秋,我因出差經轉西安,才得以圓了能拜謁品讀這座十三朝古都的宿願。在停留的兩天裡,雖然僅觀賞了約佔當地名勝古蹟遺存四分之一量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陵地宮,驪山皇家園林華清池,大、小雁塔和明城牆,還於百年老字號——同勝祥一次性品嚐了頗具當地特色的“六冷六熱菜餚外加‘孫家泡饃’九樣麵食小吃”的風味套餐,但這些足可讓我領受西安古城的秦風唐韻。
西安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故都,這裡迄今留存著三千多年前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烽火臺;依然埋葬著兩千多年前秦朝始皇帝贏政與一千多年前唐朝女皇武則天的陵寢;在舊城區陳列著一圈完好的規模巨集大的明城牆,四方城門人來車往,形成了真正意義的“城”。同時,西安又是一座現代化的摩登城市,這裡的新城區不僅高樓林立、高架橋四通八達,而且,街頭巷尾到處都湧動著前來觀光遊覽的中外遊客。
西安城市的氛圍是恬適、祥和又寬鬆的,來到這裡的人,幾乎感受不到陌生、冷寂和排異感,吃、住、行、玩等很容易就能融入到城市的主流中去。西安的自然風光是清雅秀麗的,街路兩旁廣植著梧桐樹、雲杉樹等,每個景區裡都能間或看到結滿果實的石榴樹和柿子樹,單元式的街心花園隨處可見,裡面多有仿古的亭臺、甬道、池水和供遊人納涼、小憩的長椅等等,走進花園,立時可感到樹陰的涼爽和草木的馨香。這裡的風格、設施,處處都凸顯著便於旅遊的明快格調!
夜幕裡的西安美輪美奐。漫步於東、西大街交匯的鐘樓和鼓樓之間,不僅偶爾可聽到悠悠的鐘聲,而且滿目皆是霓虹閃爍、紅燈高掛,街井裡五顏六色的燈綵與暮色混溶成一片媚人魂魄的斑斕彩霧,使人如步流光溢彩的天上街市一般。聽導遊說,每天昏暝的這個時候,華清池九龍湖水面舞臺上都會演出一場現代聲光藝術交匯、別具匠心和風采的,以《長恨歌》為故事題材的大型水上歌舞劇“大唐飛歌”,此時夜幕籠罩的驪山之上,會亮起無數個由太陽能裝置佈設而成的偌大的星空背景。遺憾的是,因為時間和路途原因,我們沒能前去觀賞。
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我們曾無數次被二千多年前那些能工巧匠們在設計製造宮廷出行用的馭馬籠頭轡飾、車乘上可隨太陽移動隨意變換角度的遮陽傘擎柱機關、各類陶俑彩繪顏料選用等方面所展現出的精巧、別緻、先進技術而驚歎而折服。在華清池,目睹或撫摸那些當年曾承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風華絕代麗人楊貴妃沐浴、消遣的溫泉池青石,手試著迄今依然溫熱舒爽的地下湧泉水,真讓我們不僅由衷慨懷“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蒼涼。
由於對幽古西安的考察是零碎的,所以對西安的解讀描述也是盲人摸象、管中窺豹一般。更何況我還有那麼多的地方沒有去,譬如:西安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司馬遷祠與墓,藍田猿人遺址。就是去了大、小雁塔也沒能來得及進入內裡詳細觀瞻一番,還有應該去灞橋憑弔古人、感受那裡的“灞柳風雪”,更遺憾未能再有時間容去華山登高探險……這些都將成為我要再度去西安探幽攬勝的理由和動力。
此刻,離開了西安,但我的心卻一直沒有走。神祕的西安,請等著我,我還要再來與你相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