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遇到知己的文章

  知己是微妙的人際關係,是介於戀人和朋友之間的一種特殊地位。知己是人與人之間一種的境界。人生能夠遇到知己不容易,如果你有幸遇到你的知己,好好珍惜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書遇知音

  與林杏聊完天后,才發現不知不覺已有個把小時。林杏真名不叫林杏,他叫鵬飛。是百木春深微信美文平臺的特約作者。之所以稱為“特約”,是因為他真的是朋友所薦。我又要了號碼,發訊息請加好友。

  濃於就是推薦我認識他的人。我跟濃於認識不久,大概一年多。因為文字相識。濃於寫詩,寫的淡雅又浪漫脫俗,有汪國真的味道,又比之多了些清新。幾次的聊天,更知其為人謙和,溫文爾雅。欲請他做百木春深的文學主編,怎奈工作太忙只得對我連連抱歉。

  無奈,我只好作罷。濃於說為了補償我,可以抽空幫我審稿,還把鵬飛介紹給了我。濃於是寫詩的,鵬飛也是寫詩的。只不過濃於的詩偏現代,鵬飛的詩偏古風。

  濃於是醫生,鵬飛作為他的大學同學,毫無意外的也是醫生。濃於說,鵬飛的文筆好,文章常見發表。但性格古怪,怕是我請不動他。還怕因為他的推薦被“古怪”的鵬飛知道了會不爽,要我保密。然後給了我號碼,說了句“祝你好運”就撤了。

  看到濃於匆匆而去,我似乎已經聞到了鵬飛那“古怪”脾氣的魔力正從螢幕那端“悠悠”地傳了過來……二十多歲的年青人正是青春年少,朝氣蓬勃的年紀,被人稱作“古怪”,也實在是古怪。

  印象中,“古怪”這個詞,應該是形容老頭兒的吧?雖然沒有誰規定這個詞兒有年齡限制,但我讀書少,所見到的形容古怪的人,都是用在“老頭兒”身上的。年少的最多也就被加個“性格孤僻”的詞兒。看來,這個叫鵬飛的人,不太好“對付”,我得悠著點兒,時刻準備著來自螢幕那頭的炮火連天。

  我申請加了鵬飛好友,第二天終於有信兒了。他問我是誰,認識他嗎?是他的同學或好友嗎?我禮貌的說了句你好。然後告訴他都不是。但我是你朋友的朋友,是你的朋友推薦我來請您的。因為您文筆好,所以做為百木春深的負責人,我冒昧來請。

  大概這個介紹充滿了討好的味道,原因是之前我知道了他是個“古怪”的年青人。當然,更重要的是,在他沒有同意好友請求前,我已經去了他的部落格拜讀了文章。確認了文章不錯,才做下決定。如果沒有這個重要條件,我還不至於如此小心翼翼。

  大概這樣的話連“古怪”的年青人也大為受用,他竟然出乎意料的跟我聊了許多,並答應了我的邀請。但是,他一直好奇是哪個好友推薦他給我,我卻只能發個撇嘴難為的表情給他。

  這樣的情況延續了大約半年,鵬飛也在百木春深釋出了幾篇文章了。交流多了,發現他並非想象中那樣“古怪”,相反,是個熱情且彬彬有禮的人。這符合了我心目中醫生該有的特質。難道,是濃於記混了人?

  後來當祕密不再那麼重要時,我適時的“出賣”了濃於。畢竟這也不是壞事,只是因他寫得一手好詩,濃於才推薦給我。又怕鵬飛不屑於百木春深這等小平臺,才善意的提醒了下。等熟稔後我又問他:“濃於怕你不睬我,拒絕我的邀請,說讓我小心點,你脾氣有點怪。是真的嗎?我也跟濃於說了,沒感覺你怪啊!”

  鵬飛說,現實中的我的確脾氣古怪,朋友們都有點怕我。我不愛多說,平時除了坐診,不怎麼說話。——真的沒有想到,這個跟我交流時並沒有半點不同尋常的人,生活中是這樣沉默安靜。這大概是因為我是他最要好的朋友濃於推薦過來的吧!濃於,那個溫文爾雅,細心善良的濃於。

  直到今天與鵬飛的一次文章討論後,他提到了一句話,我才猛然想起世上本有“知音”二字。鵬飛只所以取“林杏”二字為筆名,那是因為他是中醫。而中醫的別稱是因為三國時代那位叫董奉的醫生。他治病救人後從不收取費用,而只要求病人痊癒後在他園子裡栽幾棵杏樹。大病栽五棵,小病栽一棵,這樣慢慢的杏樹多了便成了杏林。

  後來杏林的杏子成熟了,他又告訴來買杏的人,可不用銀錢而用糧食換取。於是每年董奉的糧倉都是滿滿的,他再用這些糧食救濟窮苦人。也是因為這樣一個大愛無私的故事,成就了現在的“杏林”二字。

  林杏是杏林倒過來的兩個字,是鵬飛故意區別開來取筆名的。這足以證明他有多麼熱愛他的職業。因此,前段時間他寫了《中藥情歌》***後更名為《夢入杏林》,已錄入百木春深釋出***,是希望借悠悠藥草香,抒心中百轉千回意。

  文章短小精悍,新穎動人。但根據百木春深的慣例,所有被選中發表的文章,都會盡量根據題意配圖配樂。而這樣一篇以中藥抒發兒女情長的文章,實難搭配。怎麼辦呢?是配人物圖片還是就以文中中藥主題找些當歸、大黃、五味子什麼的來配?可怎麼辦呢?我和助理髮愁了。

  網路圖片錯綜複雜,常常圖不對題。剛找了大黃就發現大概因品種不同,有紅花有黃花,到底哪個是呢?白痴的我只認識一種中藥,就是那種晒乾了的桔子皮——中藥稱“陳皮”。

  好在,最後歷經智商與情商的雙重考驗終於找齊了。修圖排版,選好背景音樂,就這樣釋出了。沒想到林杏本人看到後非常喜歡,連連說好。我又告訴他配圖時本來想用將軍美人圖來配的,怕他會介意就換了中藥真實的樣子。

  誰知,他連說不會介意。還特別說了一句,謝謝你看懂了這首詩歌。言下之意不無感慨。正是因為這句話,使我的腦海中突然冒出了“知音”二字。也許,我就是鵬飛那篇文字的知音之一。

  一個人的善良與愛,傷感甚至自卑,可能不會完全在所有人面前經外在表現出來,這可能會需要一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特定的事物、甚至面對一個特定的人才會顯露無遺。這個人會是誰呢?正是此時、此地、此景、所遇到的“知音”。有可能是你,有可能是他,也有可能就是我。

  讀書、愛書、寫書亦如此。一個經作者幾經修改,嘔心瀝血甚至傾其一生所撰寫的作品,如果沒有遇到知它,懂它的知音,它的價值將無法閃現,它的意義也絕會不同。那正是伯牙絕弦沒了子期後的失落與孤獨。所以,知音難覓,知心亦難求。

  緣分無處不在,常常讀書,亦會在書中偶遇知音。希望每位在認真讀書的人,都能在書中找到知音。書雖無聲,可相信您一定會深會其意,洞見其心,與作者於書頁中共訴悲歡。聽風聲、聆雨落、談詞聊句、煮酒論史,在書中,成為彼此心靈契合的“知音”。

  篇2:紅顏遇知己

  文/春泥

  有一種相遇是紅花遇清風,聚散離別瓣瓣愁,如夢初醒,零落成傷;有一種相知是紅顏遇知己,以誠相待訴衷腸,春花秋月,嫣然為詩。

  ——題記

  窗外, 四月末的春風吹動著樹葉嘩嘩作響,放眼望去,陽光下的綠葉像一雙雙綠油油的小手在風中歡樂的拍著,唱著。盁一份綠葉的清新,淨化凡塵紛擾。攬一抹生命力之綠色入心,滋養心中的一棵生命之樹,讓這棵樹鬱鬱蔥蔥,四季常青,從而讓生命力與意志力都變得更加頑強。擁一懷季末的春光,開啟電腦,進入我的淘寶女裝店,上了一批初夏新款。閒暇之餘總喜歡去qq空間休憩,我的空間比較簡單,清雅,名:“拾花軒”。裡面有三曲背景音樂,開啟空間,第一曲音樂:《花的微笑》便悠揚在耳邊,那音樂婉轉綿柔,舒馨怡人,彷彿在訴說著一個花開花落的故事。

  無意間,看見一個熟悉的網名,恍然間觸動了我的心絃,再一看,卻是陌生的頭像,然而一段馨暖的記憶還是在空間裡迴盪開了。那是關於你的記憶,那時候我空間收藏了很多優美的輕音樂。你說你常常來我空間聽那些柔和暖心的音樂,說能從音樂裡感知我的性格,能聆聽到了我的心聲……。聊天多了,漸漸的你從我的空間走進了我的心。一直想找個知己,可以分享件件喜悅,可以傾訴種種憂傷。遇到你,我開心的在心裡歡呼,終於找到了知己。還忍不住興奮的問你:“是否願意做我的藍顏日記本?”你連聲說:“願意,願意,願願意。……”音樂聲中縈繞著往日的歡聲笑語,那句“願意,願意,願願意。”還清晰的迴盪在耳邊。一切彷彿就在昨天,然而美好終成了往事,空間已經好久沒有你的影子了,在漫漫人生路上那段時光如曇花一現般美麗璀璨,卻又如此短暫,然那朵曇花將會永遠盛開在我的回憶裡。用一曲《知音》封鎖住記憶的閘門,讓那段驚豔了時光的往事潛藏在流年裡安暖。喜歡一句話:“走著走著花就開了。”感傷一句話:“有的人,走著走著就散了。”不知道你在哪裡,只希望你能幸福快樂,如果緣分就這樣被擱淺,那麼就讓春風送去我的祝福吧!

  緣深緣淺,緣來緣去,問世間緣為何物?直教人長吁短嘆。有一種相遇是紅花遇清風,聚散離別瓣瓣愁,如夢初醒,零落成傷;有一種相知是紅顏遇知己,以誠相待訴衷腸,春花秋月,嫣然為詩。

  一個人的時光享受著一個人的寂寞。一個人的時光喜歡聽那曲輕音樂:《一個人的時光》,音樂有點淡淡的傷感,有些許無奈又帶著懂得後的釋然。像微風吹拂的水面,沒有波濤洶湧,沒有此起彼伏,而是波光瀲灩,無數斑駁的流年過往都在那些波光瀲灩中流光溢彩。一個人的時光,喜歡讀讀寫寫,讀文章,傾聽作者的情感思緒和人生感悟,偶爾寫寫自己的心思,用琳琅滿目的文字記入每一個心跳的聲音,從中豐盈自己的休閒生活。 一個人的時光,越來越喜歡駐守在文字的海洋,看斜陽魅影,看潮起潮落,看浪花拍打著礁石。漸漸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想找的知己原來就是文字,在它們面前,我可以哭,可以笑,可以訴說心裡的小祕密。而它們可以把我心底的憂傷美化,它們還可以讓寂寞開出一朵花,最可貴的是我若不離,它們便不棄。

  任時光在手指敲打鍵盤的嗒嗒聲裡流過,一個個文字如花般輕盈的落入我的空間,那一縷縷花香瀰漫在我的“拾花軒”,讓我的空間變得更加清新,儒雅。文字又像 一個個跳躍的音符,為我凌亂的心緒譜寫一曲曲美妙的樂章。崢嶸歲月,我在滾滾紅塵中盛開一朵花叫“紅顏”,邀文字在陽光下共舞,在風雨中淺唱流年讚歌,在紅塵一隅處靜賞風月,看陌上花開。

  卷一簾清夢,惜文字為知己,攜一份安恬,任時光在那一字一眼,一筆一劃間輕舞飛揚,只把這樣簡單而平凡的生活詮釋為一種小幸福。聽一曲:《幸福時光》,音樂從容淡定,溫婉恬美,似乎在演示一朵幸福花開的過程,又好像在吟唱著一個紅顏遇知己的故事……。

  2014年4月24日

  篇3:童遇知音

  金錢換來的友誼可登大雅之堂,而時間換來的友誼可久至鬢白。珍惜眼前的朋友,在你們吵翻的時候,請記住﹐他﹝她﹞並沒有你想象得那麼壞,或許,你理解他***她***一次,他***她***便會湧泉相報!

  ——題記

  穎在別人眼中是一個極為文靜、不愛說話、只知道學習的女孩。見我對她如此瞭解,讓人失望的是,說起我見她的第一面,我真的是一點兒印象都沒有。

  我們兩家是前後院兒,我前她後,因此也無需刻意的認識,十年前夏末的一天,也是我們倆第一天上學的好日子,家長們去給我和穎找學校,當我還在做白日夢的時候,5歲的她穿上衣服,並把頭髮梳得光滑而整齊。奶奶在我面前誇了她好長時間,因此,那段時間我對她是羨慕嫉妒恨,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現在已經化干戈為玉帛了。我家房子東面有一道細縫兒,勉強可以鑽過去一個小孩兒,當然,還必須是螃蟹走姿。我們以前還可以通過這條細縫到達對方家裡去,尤其是在我們家東院兒掀房子準備蓋新房的時候,更是來去自如,可現在卻是有進無出,但是,它也並非毫無價值,我們從學會說話開始便在這兒呼喚對方,一直延續至今。如今大半兒都是我叫她,她雖成績拔尖兒,但也是個“賴床鬼”,在我這呢!也張狂不到哪去,我也從來沒有拿她當三好學生看待過。

  而現在呢,她經常指責我“不正經”,實際上,這實在不能全賴我,說到“不正經”,掛著三好學生招牌的她又何嘗不是呢!歸根結底,那不就是因為我們倆從小玩到大,在對方面前的言談舉止都無須那麼拘謹嗎?想說什麼就說麼,無需考慮後果。有一段時間她跟那些三好學生打成一片,可過不了多久便又來找我這個成績不大好的學生了,她曾經取得過第一名,老跟我混在一起,自然顯得門不當戶不對。有一次同學問我是用了什麼花言巧語和穎成為朋友的,成績與穎天差地別的我只好苦笑著回一句“‘學不正經’唄”。那位同學聽得一頭霧水。

  穎,也叫“鸚鵡”,管我稱為“瑞士糖”。剛開始有點兒不習慣,甚至反感,不過,在歲月的流逝中,漸漸也就互相默認了。

  穎,就是這樣一個兩面派,在別人面前文文弱弱,在我這兒卻囂張跋扈,與前者截然不同。不過,無論穎是好是壞,在我這兒卻永遠是那個長不大且“不正經”的“鸚鵡”。

  ——今天是七月七日情人節,以上雖是友情文章,但我也祝天下所有的情人像題記中說的那樣,藉此為喻,互相理解、體諒,白頭偕老,長命百歲。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