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成語典故介紹
人琴俱亡,形容睹物思人,痛悼亡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人琴俱亡”這則成語常用來比喻對知已、親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這個成語來源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曰......
王獻之的哥哥王徽之對他的弟弟非常欽佩,王獻之對哥哥也很敬重,兩人感情非常深厚。
後來,兄弟兩人都患了重病,王獻之先去世。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沒有把這壞訊息告訴他。王徽之老是聽不到弟弟的訊息,很是擔心。一天,他實在忍不住,便問家人道:“子敬***王獻之的字***的病怎樣了?為什麼長久沒有聽到他的訊息?是否出事了?”
家人含糊回答,不向他吐露真情。王徽之終於明白過來,悲哀地說:“看來子敬已經死了!是嗎?”
家人知道再也瞞不下去,便說了實話。王徽之聽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僕從準備車輛去奔喪。
到了王獻之家,王徽之在靈床上坐了下來。他知道獻之生前愛好彈琴,便對獻之的家人說:“把子敬的琴取來。”
琴拿來後,王徽之就在靈床上一面彈,一面想著過去兄弟兩人的情誼。他越想越悲傷,彈了幾次,都不成曲調。於是舉起琴向地上擲去,然後嘆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
嘆罷,他悲痛得昏過去了。一個多月以後,他也離世而去。
人琴俱亡成語釋義
人琴俱亡
出自:《晉書·王徽之傳》:“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嘆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
近義詞: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兩亡、高山流水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指懷念死者的心情
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指懷念死者的心情。
特殊句式:
省略句:何以都不聞訊息 省略“子敬”。
倒裝句:何以都不聞訊息 “以何都不聞訊息”
示例:魯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祕訣》:“所謂‘人琴俱亡’者,大約也就是這模樣的罷。”
創作背景
《人琴俱亡》是《世說新語 傷逝》第十六篇。結合其餘18篇來看,《人琴俱亡》較為集中的體現了魏晉時期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性格及文化特徵——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個性表達的同時,還故作曠達,追求一種超脫的風度。
例如郗超去世了,屬下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他的父親郗公,郗公聽後並沒有表現出悲傷,只是對屬下說:“出殯的時候告訴我。”出殯時郗公來了,痛哭欲絕。又如東晉名相謝安的侄子在前線於八十萬秦兵作戰,這一戰關乎國家安危,大勝之後派人急來報捷。謝安當時正與客人慢慢下棋,客人問起也只是淡淡地說小兒輩破大敵了。——這一戰關係到國於家的存亡,謝安不可能真的無動於衷,只是越是激動的時刻越平靜,才是超脫的風度。
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體現了魏晉時代士人獨特的情感追求——他們注重真性情,追求個性的自由飛揚,同時又力求能擺脫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榮辱譭譽,尋求一種超然的風度。為此儘管子猷很悲痛,卻還是要強自抑制。
看了的人還看了:
1.人琴俱亡有什麼歷史典故
2.人琴俱亡的典故
3.陌上花開的成語典故
4.人面桃花的成語典故
5.人人自危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