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
媽媽總說:“我國四大名著很有名,作為一箇中國人你一定要多看這一類的好書,為初中做準備……”而我,由於對長篇小說不感興趣,所以除了看過《鋼鐵是怎麼煉成的》以外,其他書基本上都“無一問津”.寒假期間,老媽終於“強迫”給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並讓我看完後談談感想。
雖說厚厚的書讓我感覺內容太多了,但是當我看完“宴桃園豪傑三結義”之後,就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了,由於速度“過慢”,我花了六天才看完前六十回。最吸引我的當屬“用奇謀孔明借箭”***草船借箭***這一回合------
在這一回閤中,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諸葛亮在大霧中使曹營以為有敵軍來襲,不但讓對方水軍損失幾十萬支箭,還運用自己的計謀,成功挫敗了周瑜的謀害。他知道周瑜讓他借箭的真正目的是想迫害自己,為了保證雙方的利益,便運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周瑜無話可說,只能甘拜下風。
而在我讀完後60回合之後,最令我佩服仍然是諸葛亮,因為在《武候彈琴退仲達》***空城計***這一回閤中,諸葛亮在馬謖失守了街亭之後,諸葛亮竟能在如此的短的時間內運用“空城計”迷惑司馬懿,使其以為城內有軍隊而巧妙退敵。
其實這和諸葛亮對司馬懿的瞭解有關,因為他知道,司馬懿從來都是多疑的,對一些可能有陷阱的地方從不“跳進”去,這次,他也沒有聽從小兒子的建議,而是迅速撤軍,到最後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才後悔不已。
但是這跟諸葛亮的智慧還是分不開的,這:“空城計”如果諸葛亮沒有想出來,蜀軍亂作一團,就會被打的大敗。甚至亡國。而如果在魏軍15萬的軍馬中臉色突變,就會使司馬懿發現破綻,進而導致大敗。所以,諸葛亮的智慧以及沉著冷靜是能“嚇跑”對方的主要原因。
而書中其他一百多回合的故事我也不再一一列舉了。看不,媽媽叫我讀《三國演義》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啊!我現在只是看不慣看的太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