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聖人孔子諡號有哪些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那麼你對這位聖人的諡號是否感興趣呢?如果你想知道,就趕緊和小編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諡號介紹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弟子心喪三年,廬於墓旁者百餘室,因名其地為「孔裡」,並各植樹一棵。孔子後裔承繼其儒學,為名相、博士、大儒。現在臺灣之孔垂長先生,為其79代嫡孫。孔子是教育家、亦是政治家,孔子去世後,歷代帝王為彰顯對孔子的尊崇,不斷追封追諡。

  孔子歿,魯哀公親誄孔子。誄文說:“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俾屏餘一人以在位,煢煢餘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左傳·哀公十六年》***古人認為“尼父”是給孔子的諡號。其實這只是對孔子的敬稱,並非諡號。父,同“甫”,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西漢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漢平帝劉衎追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古人認為“褒成”是國名,“宣尼”是諡號,“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巨集稱孔子為“文聖尼父”。“文聖”是尊號,“尼父”是敬稱。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靜帝宇文衍追封孔子為“鄒國公”,“鄒”是國名,“公”是爵位。

  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楊堅稱孔子為“先師尼父”;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為“先聖”。“先師”、“先聖”都是尊稱。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稱孔子為“宣父”,“宣”為諡號,“父”是美稱。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贈孔子為“太師”,“太師”為官位。

  武周天綬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封孔子為“隆道公”。“隆道”是封號,“公”是爵位。

  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為“文宣王”。“文宣”為諡號,“王”是爵位。這兒的“王”不是後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頒佈詔令:“尊孔子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廟祀,殿庭巨集敞,並如帝制。”***據《宋史·夏國傳》和吳廣成《西夏書事》記載***這一封號是歷朝歷代最高級別的。

  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大成至聖文宣王。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至聖先師。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清世祖,大成至聖文宣先師。

  清朝:順治十四年***1657年***清世祖,至聖先師。

  中華民國: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國民政府,大成至聖先師。

  孔子歿,弟子心喪三年,廬於墓旁者百餘室,因名其地為“孔裡”,並各植樹一棵。孔子後裔承繼其儒學,為名相、博士、大儒,現在臺灣之孔垂長先生,為其七十九世嫡長孫,孔子是教育家、亦是政治家。 孔子去世後,歷代帝王為彰顯對孔子的尊崇,不斷追封追諡。

  人物資訊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故事精選

  1、一次,孔子與弟子交流。孔子談到的君子的做派。他說:“聖人我是看不到了,能看到君子,就可以了。”他接著說:“善人我也不可能看到了,能見到始終如一的人,也可以了。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實,窮困卻裝作富足,這樣的人是難於有恆心的。”做人,尤其是志在做大事業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展現自己真實的精神世界,做到始終如一。有德才得,有誠才成。虛榮與欺騙,最後的結果還是騙了自己!

  2、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最好的呢?”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生好學,從不遷怒別人,也從不犯同樣的錯誤,卻不幸短命死了。現在沒有那樣的人了,沒有聽說誰是好學的。”孔子讚賞顏回,是因為他不重複犯錯誤,不把怨氣無謂地施於他人。對於我們尤其是領導者來講,好些時候,錯誤的鑄成,都是由不分青紅皁白發洩自己的不滿造成的。對待下屬不可輕易動怒,這是一種極高的道德境界。

  3、魯國正卿季文子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考慮很久,考慮很多次。孔子聽到後,說:對於一件事情,考慮兩次也就可以了。凡事三思,一般總會利多弊少,然而孔子卻不同意季文子如此去做。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做事過於謹慎,顧慮太多,就會發生各種弊病。處事多思是好事,但過分了,也不盡善,這與孔子“過猶不及”的思想是吻合的。

  4、子貢問孔子怎樣對待朋友。孔子說:“忠誠地勸導他,恰當地引導他,如果不聽也就罷了,不要自取其辱。”在人倫關係中,朋友交往講究的是一個“信”字,這是維繫雙方關係的紐帶。對待朋友的錯誤,要開誠佈公地勸導他,推心置腹地講明利害關係,但他堅持不聽,也就作罷,否則就有可能自取其辱。這是交友的一個基本準則,也是一種藝術,同時又是對別人的一種承認和尊重。

  5、葉公向孔子請教如何管理政事。孔子便對他講:“使近處的人高興,使遠處的人歸附。”此話貌似平淡,卻意義深遠。近悅遠來,最重要的是依靠什麼呢?依靠良好的道德修為。對於領導者而言,只有使周圍的人敬佩、開心,使遠方的人歸附你、稱讚你,才是你的真正成功!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