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懂了隨筆
那一刻你懂了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十二個春秋,讓我由幼稚走向成熟;無數個那一刻,讓我感受到生命的精彩。
爺爺的嘮叨是沒完沒了的,它伴隨著我的每一天。飯桌上、睡覺時、上學前,處處迴盪著爺爺的嘮叨。
記得有一天,大家正在開心的吃著晚飯,這種活躍的氣份一下子被爺爺的嘮叨打破了。我實在受不了爺爺的嘮叨,和爺爺頂了幾句嘴,之後,連飯也沒吃,便氣衝的跑回了自己房間。這氣氛頓時變得死氣沉沉。當時我的思緒十分亂:向爺爺道歉,還是繼續這樣僵持下去。過了一會我房間的門被媽媽推開了,媽媽坐在床上,心平氣和的對我說:“爺爺這都是為你好,他如果不是為你好,爺爺今天就不會帶病為你做飯了,別生氣了。”
這時我的怒火逐漸消散了。
在這一天的晚上,我進入了甜美的夢鄉。此時,爺爺出現了我的腦海中:爺爺在……忽然,我被一陣門聲驚醒,接著傳來了一陣沉重而緩慢的腳步聲。我開啟門窗一看,原來是爺爺在起床給我做飯了。我怔住了,心想:爺爺不是最討厭我嗎?可他為什麼還要帶病早起為我做飯。那一刻,我懂了,爺爺的嘮叨是鐘聲,喚醒了我沉睡的心;爺爺的嘮叨是露水,溼潤了我乾枯的心靈。我哭了,這淚不為別人,只為我的爺爺
一句嘮叨等於一份愛,千萬句嘮叨等於千萬份愛,而這一份又一份的愛,表達了爺爺的心。
篇二
我總喜歡倚靠在窗邊,一個人靜靜地閱讀。那種感覺很好。我很喜歡閱讀,讀名家名作,讀同齡人的佳作……我認為,那是一種享受。細細地品味,總能從中讀懂很多。書讀得是不少了,但寫作水平卻一直沒能提高多少,甚至還停留在小學階段。
記得小學時,剛開始寫作,我很喜歡模仿作文選上的文章,於是每逢要寫作文時總要翻翻作文書,看到自己認為好的文章便細細品讀,最後才下筆。很快便自以為已經學會寫作,其實不然。後來,我慢慢地知道何謂好文章。於是,從那以後,我開始熱愛寫作,我不會再隨意模仿別人的文章,我喜歡自己創作,我有自己的寫作方式。寫完一篇文章後,我總會習慣地讀一讀,與作文書中的文章作比較。有時,我會頓生一種自豪感,甚至不敢相信眼前的文章出自我手。我便享受著寫作的樂趣。
今天閒暇之時,我無意翻了翻練筆本。我緩緩地看了一次。啊!這是我寫出來的文章。怎麼會這樣?文筆平平,事例不夠典型,根本沒有可讀性。真是糟糕透了。再翻翻同學的練筆,寫得真不錯!文筆挺好的,頗似散文,比我的好多了。
升上了六年級,我就開始閱讀初中生的文章了。我常常感嘆道:他們的文采真好!寫出來的文章真棒!我到初中的時候能不能寫出這樣優秀的文章呢?當時的我是多麼期待那一刻的到來啊!
如今,看到同學寫出來的優秀文章,我很是羨慕。此時,我也是倚靠在窗邊。我思考了片刻,我頓時醒悟過來。同學是那麼認真地對待寫作,認真地完成。而我自初一以來,總是應付式地完成作文,根本就沒有認真地寫,又怎麼能寫得出好文章呢?
一陣微風吹來,我笑了。那一刻,我讀懂了: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地做,才能做好。
篇三
那是一個簡簡單單的遊戲,卻讓我刻骨銘心。
我清楚地記得,那年夏天,蟬,依然倔強地鳴著,而天氣是那樣悶熱。空氣裡瀰漫著的是讓人不安的氣息。
老師讓我們在紙上寫下我們最愛的五個人。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我卻在一個個名字前徘徊。是他麼?是她麼?在老師的催促下,我近乎無奈地寫下我深思熟慮後的五個詞語——媽媽、爸爸、爺爺、奶奶、舅舅。“劃掉一個名字吧,孩子們,這表示他從不存在。”老師那平時聽起來溫柔親切的聲音,現在聽來,卻是鐵一般的堅硬冰冷。
當我的筆停留在一個個名字前,那一幕幕的往事就像潮水般湧上心頭。劃去了就不存在了嗎?那我心底的那些幸福記憶又哪去了?我想哭。我的筆落下,就像一個殘忍的劊子手,無情地,手起刀落。我劃掉了爺爺。落筆的那一刻,心在顫,眼前,浮現出爺爺慈愛的笑容……“現在,再劃去一個吧!”老師的聲音再次無情地響起。
不,不要!現在才發現,身邊的每一個人都那麼難以割捨,不能沒有你啊!筆尖在一個個名字前遊走,淚,不知什麼時候,爬滿了臉。教室裡響起一陣陣啜泣聲。我小聲抽泣著,選擇了奶奶。落筆的那一刻,我彷彿又回到了奶奶溫暖的懷抱……
淚,流進了嘴裡,鹹鹹的,是感情的潮水。心裡突然一陣空洞。
沒有人繼續下去了,沒有人再敢繼續下去了。我也是,我怕失去。在劃這些名字時,我彷彿劃掉了我的幸福,劃掉了我的愛,劃掉了我生命的意義。
教室裡,是可怕的靜默,可老師無情的聲音依然繼續:“不要停,這是你們所必須面對的!”
是的,從出生開始,我們就已經加入了這個遊戲,我們遲早要面對親人離去。但此時,我流著淚,不再落筆。我要好好珍惜現有的每一個詞語,像珍惜它們所代表的每一個親人。
這,也許就是老師想通過這個遊戲告訴我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