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鈐被抹掉的奠基人閱讀練習及答案

  朱啟鈐是改造北京舊城,使其具有現代城市雛形的第一人。假若沒有朱啟鈐,中國的古建築研究,又會是怎樣的圖景?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朱啟鈐被抹掉的奠基人》閱讀材料

  ①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場大雨過後,正陽門箭樓被帶著水霧的腳手架包裹的嚴嚴實實。北京舊城中軸線上的這座標誌性建築,正經歷著新中國成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

  ②由正陽門箭樓北望,長安街車水馬龍,它與城樓左右兩側的南北長街、南北池街,一同構成了北京舊城東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

  ③我問同行的一個記者:“你知道改造北京舊城,使其具有現代城市雛形的第一人是誰?”“樑思成?“她答道。

  ④這個答案是錯誤的,卻並不讓人意外。隨著北京舊城改造不斷進入媒體視野,樑思成等一批建築學家已被大眾熟知。但少有人知曉的是,從1915年起,北京已開始有計劃地進行市政工程建設,正陽門箭樓、東西長安街、南北長街與南北池街,都是在時任內務部總長朱啟鈐的主持之下改造與打通的。

  ⑤同樣少有人知曉的是,1925年,25歲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生樑思成,收到父親梁啟超從國內寄來北宋匠人李誠撰寫的《營造法式》一書,興趣大增,有次走上中國古代建築研究之路。1930年,樑思成加入中國營造學社,在那裡撰寫了《中國建築史》,成為建築學一代宗師。而《營造法式》一書的發現者與中國營造學社的創始人,正是朱啟鈐。

  ⑥“朱啟鈐是中國建築研究工作的開拓者與奠基人,沒有他,就不可能在上個世紀30年代出現像樑思成這樣的建築學領軍人物,我們讀到《中國建築史》的年份,還不知道推遲多少年。”中國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員曾這樣評價。但是,“由於歷史原因,他被研究者們有意無意地抹掉了”。

  ⑦朱啟鈐於1930年創辦的中國營造學社,將他的籌劃與組織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為學社請來當時最為優秀的學術精英:東北大學建築系主任樑思成,中央大學建築系教授劉敦楨,著名建築師楊廷寶、趙深,史學家陳垣,地質學家李四光,考古學家李濟……他還以其社會人脈,動員許多財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學社,直接從經費上支援營造學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築史家這樣評價朱啟鈐:“人力、物力、財力,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條件,能把這方方面面的人事統籌起來,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啟鈐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個研究所行政部門做的事。”

  ⑧有資料顯示,截至1937年,營造學社野外實地測繪重要古建築達206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國古建築的科學方法,為撰寫中國建築史構建了紮實的科學體系。

  ⑨假若沒有朱啟鈐,中國的古建築研究,又會是怎樣的圖景?如今,斯人已逝,營造學社停辦也已整整60週年。

  ⑩6月13日的那場大雨,將故宮端門外西朝房沖洗得乾乾淨淨。遊人如織,屋宇間卻依舊透著落寞,此處正是營造學社舊址。而位於城區趙堂子衚衕3號的朱啟鈐故居,住著數十戶人家,雜亂之中,依稀可辨當年氣魄。

  [注] 朱啟鈐***1872-1962***,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

  《朱啟鈐被抹掉的奠基人》閱讀題題目

  13. 下列關於文章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 文章敘述了朱啟玲在古建築研究方面幾件鮮為人知的事,從正面肯定了他的歷史地位。

  B.文章提到了朱啟玲1915年就開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設工作,意在說明他才是改造北京舊城的“第一人”。

  C.文章些朱啟玲為營造學社請來當時最優秀的學術界精英,體現了他的“籌劃與組織”才能。

  D.朱啟玲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支援了營造社會的籌劃和創辦。

  E.朱啟玲帶領中國營造學社實地測繪我國重要的古建築,探索出修繕北京正陽門箭樓的科學方法。

  14. 文章多處提到樑思成,這對寫朱啟玲有什麼作用?請選一例作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作者為什麼兩次提到6月13日那場大雨?請談談你的看法。***6分***

  《朱啟鈐被抹掉的奠基人》閱讀題答案

  13.DE

  14.文章通過對樑思成有關事蹟的敘述,或直接或間接地寫出了朱啟鈐對我國古建築研究的重要貢獻。

  所選事例及分析:

  第③段,文章寫記者認為改造北京舊城第一人是樑思成,間接說明朱啟鈐不為人所熟知,點明題意,引出下文。

  第⑤段,樑思成因《營造法式》一書而走上中國古代建築研究之路,加入中國營造學社,在中國國建築學界有很高的地位;而《營造法式》一書的發現者與中國營造學社的創始人就是朱啟鈐,這間接反映出朱啟鈐鮮為人知的貢獻,照應題目。

  第⑥段,點明如果沒有朱啟鈐,就不可能在上個事跡30年代出現像樑思成這樣的建築學領軍人物,直接突出朱啟鈐的貢獻。

  15.①文章開頭寫雨中正陽門箭樓的修繕,引出朱啟鈐 1915年就開始有計劃地進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設***或,現代北京的舊城仍保留了朱啟鈐當年規劃的格局***;②結尾的雨引出營造學社舊址的落寞和朱啟鈐故居成為大雜院的情況,照應文題,引發讀者的聯想和感慨;③首尾呼應,結構完整。開頭寫正陽門箭樓的修繕,結尾寫營造學社舊址故宮端門外西朝房的落寞、朱啟鈐故居的雜亂,二者透過“雨”聯絡在一起,撫今追昔,深化了“不要忘記這位奠基人”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