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奠父親的文章

  又是一年清明到,在這個寒冷的清晨,父親,兒子又來看您.....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清明節。祭父

  在不經意間翻開手機日曆時,才發現今年的清明節和往年與眾不同,不同的是這天剛剛也是父親去世後的第一個生日,於是心裡油然而生出一種哀思和隱隱的痛楚————“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慾孝而親不在”。屈指算來,自離開家到外面求學、再到後來工作,已經十七個清明節沒隨家人上墳、祭奠了……

  記得小時候每逢清明前夕,父親總要買些火紙、香、蠟、鞭炮之類的祭奠物。一般到了清明節前的週末左右,一家大小在父母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去給祖宗燒紙祭奠。龐大的隊伍中有的提著籃子;有的揹著揹簍;還有的跟隨其後,大夥兒相互謙讓著行徑在初春的阡陌小徑上。

  到了墳地大家齊動手,擺好貢品和祭奠物,父親用零散的火紙將一堆寫好的紙錢點燃,嘴裡總要邊燒邊虔誠的祈禱祖宗保佑後輩平安、健康、快樂之類的話。接下來就是祭奠之類的儀式……

  父親用質樸的行動,傳承給子女“百善孝為先”的古訓的同時,也表達了父親無限的關懷後輩……

  今年的清明節和往年有什麼不同呢?也許最大的不同是祭奠的隊伍裡少了一人,被祭奠的隊伍裡卻多了一座墳。相信即使父親您在天國也會常想起我們,正如我們常想起您一樣……

  今年的清明節也許我也和以往一樣沒時間回家,所以也就沒時間給您老上柱香,燒點紙。還希望我善良的父親能理解、原諒。放假了、有時間了我會帶上我們一家來看您老的……

  父親啊,如果你在遙遠的天國果真能保佑我們全家的話,請您保佑我的媽媽吧,願她早日康復,健康長壽。您走了,我們已經失去了一位最親的人。我們這個大家庭不能再沒了主心骨了。

  父親啊!這輩子做您的兒子我還沒做夠哦。您為我們姊妹操了一輩子心,現在我們都長大了,都成家了,您也該放心走好了。

  :清明祭---想念父親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小河水面上的冰塊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清澈的河水悄無聲息的緩緩的流淌著,或者在一處激流處嘩嘩的吵鬧著。河水中的青苔由於春的到來,綠的逼你的眼,那是一種嫩嫩的充滿生命活力的綠!父親每年的這個時節,都會在地裡忙碌的勞作,忙碌整整一上午的時間後,就會坐在小河邊的石頭上,脫下灌滿了沙土的鞋子,把裡面的泥沙磕乾淨,再把腳伸進清澈的微帶涼意的河水裡,把泥沙沖洗乾淨,再回家吃午飯。有時父親高興的時候,便會把小河邊的那幾塊大石塊搬開,捉一些小蝦,螃蟹,回家後它們便成了我口中的美味。可如今呢,只見河水依然靜靜東流,唯不見父親河邊洗滌泥沙的身影!

  柳樹早已發芽了,那一枝條錯落有致的嫩芽,參差不齊的排列在柳枝的周圍,遠遠望去,嫩黃色的一樹少女瀑布般的長髮。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是纏著父親給我做柳哨。折下一支,用力擰上幾圈,然後抽出裡面白白嫩嫩的柳的枝幹,柳樹的樹皮就成了空心的圓圓的筒子了,用小刀把一端切齊,再把這一端外面厚厚的樹皮刮掉,捏扁,就成柳哨了。細細的柳哨聲音尖脆,粗粗的柳哨聲音渾厚,有時弄一支比較長的,再挖幾個小窟窿,就成了可以吹出韻律的笛子樣的樂器來了。每到這個季節,村莊裡,田野中,到處都響著嗚哩哇啦的柳哨聲。春天年年來,柳芽季季綠,可是父親再也不能給我做柳哨了!

  每到清明時節,是莊稼人最忙的時候。施肥,犁地,壘壩子……那時候,滿山遍野都是勞作的人們。熱的人們脫得只剩下一件小衫,但還是滿臉的汗水。最嚮往的是勞作後的休息時間,有幾個嗓門大的,見過世面多的,坐在田間壩頭像說書般講解自己的見聞,即使說幾遍幾十遍也沒有人在乎;或者亮開嗓子,吼一段《朝陽溝》。父親年輕時走南闖北,見過的世面多,每次都是他的主角。最開心的是坐在一邊,靜靜的欣賞父親的表演。可如今呢,漫山遍野勞作的人中,哪裡有父親的背影?

  轉眼間,父親去世已經兩年多了,但是父親的身影時時在夢裡出現。忘不了父親殷切的眼神,父親關懷的話語,更忘不了父親蹣跚的背影!

  :清明祭父

  又是一年清明到,在這個寒冷的清晨,父親,兒子又來看您。

  薄霧伴著愁緒,汽車載著紙錢,遠遠蒼翠之中,您的墳塋終於可見,悲痛倏然湧上,淚水瞬間潸然,十九年來,為何每次依然?

  車緩緩停下,左手託祭品,右手拎紙錢,穿過麥壟,兒來到您的面前,當年遷墳時您親手栽種的桕樹,比去年又長粗了不少,當初用於“辟邪”的它,不想日後卻成了您終日的陪伴,昔日兒子親手栽種的柏樹,如今已是樹大根深,枝繁葉茂,替兒守候在您身旁。樹木隨著歲月的流逝茁壯,兒子也由一個未婚的無知少年成為不惑,十九年,世事滄桑,物是人非,而我對您的情誼更深,思念更濃,那份為人子因沒有盡孝道而生的遺憾和痛也與日俱增。

  墳頭舊土,看來兄侄們還沒有來。地上新灰,想必姐姐已經來過。紙錢化為青煙,淚珠已似斷線,嫋嫋當中,您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現眼前,二十一年父養子、子隨父,一情一景,一言一行,猶如昨天,五六歲時騎在您身上學唐詩,七八歲時教我學下棋,每年春節手把手教我練毛筆字寫春聯,還有那言談身教耳濡目染的做人處世之道,這是我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最大財富,父親,謝謝您,兒在此一拜;十九年來,已數不清多少次在夢裡相見,重逢無非兩件事,一是又見到您窮困潦倒的樣子,兒傾囊所有供養您,而您每次都是轉身離去,丟下兒夢醒懊悔,惆悵百轉,傷感無限,面對窗外,再夢不成。再有就是又見到您酒醉的樣子,“落魄江湖載酒行”的您,多少次酒入愁腸之後揮毫潑墨,放浪形骸,在觥籌中找尋慰藉,於豪飲中求得暫歇,其實您不知,麻醉只能讓您一時的逃避,酒精只會使您病魔纏身,憂心如醉。借酒澆愁之後,您撒手人寰。夢中兩件事,是兒一生最大的心病,無法抹去的傷痛,所以,每次來看您,兒都添置好多紙錢、佳餚果蔬,而我不會給您帶酒,請您原諒,兒再拜;家道的中落,子女的不肖,世態的炎涼,讓您殫精竭慮,深受打擊,最終意志消沉、心灰意冷,早年的意氣風發、躊躇壯志,最終淹沒於三間土坯房之中。“父愛如山”,“望子成龍”,兒子已找不出別的詞,來替代父愛的偉大以及父親對兒子所寄予的厚望,而我,已至中年,猶在爾虞我詐中生存,在憤世嫉俗中發洩,在醉生夢死中解脫,上不得益邦國,下不能睦兄姐,我讓您失望了,兒三拜!

  車徐徐遠去,空曠的原野上鞭炮陣陣,青煙藹藹。“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父親,不管怎樣,兒子一定保護好自己,年年清明都會來看您,願您在天國珍重!

  2013年4月4日清明時節於值班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