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3篇

  養成教育的內涵包括知、情、意、行等方面。養成教育的標準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相契合。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中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中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1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養學生一輩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為,需要全體教師和管理者,甚至全社會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習慣是人生的主宰,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一個人受害終生;相反,良好的習慣會使一個人受益終身。“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目前,由於種種原因,在中學生中存在思想道德素質不高,在日常行為中表現出種種缺乏基本道德素質的現象。因此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不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那麼,如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呢?談幾點個人體會:

  ***一***規範養成教育、規範學校管理制。

  首先,在衛生習慣方面,要以“我也是班集體中的一員”的身份加入到班級隊伍中去,在學習習慣方面,主要是糾正了學生們在聽、說方面的不恰當的做法。如老師講課時,同學回答問題時,他們時常中途攔截;甚至不聽清楚問題就開始自顧自地發表意見。在班乾的培養方面,鼓勵他們大膽工作,教給他們一些工作方法,幫助他們樹立威信,同時對班幹部嚴格要求,告訴他們要以身作則,這樣才有資格去說服其他同學,熟記校規校紀、班規班紀。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絡,使學生的養成教育進一步得到落實。期末通過半學期的綜合情況再評出班十佳學生。當然如果誰違犯了班級常規,或者某項任務沒有及時保質保量完成。也會在周評價表上顯示出來。促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有些同學的學習成績相繼提高,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集體榮譽感強的良好班集體。

  ***二***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搞好學習的前提。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會主動積極地學習,並且願意搞好學習。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衡量一個人品德素養高低的前提。一個人的舉止言談就能看出這個人教養如何,如說話有禮貌,不在嚴肅的場合說笑、隨地吐痰扔垃圾,不出口汙言穢語,主動學習,主動做好分內之事,助人為樂等等,這樣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受人們歡迎的人。

  ***三***警句的鞭策作用

  如何使學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於接受“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從政治、語文課本中搜集了一些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古語、名言、警句,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千里大堤,潰於蟻穴”、“針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風”等,把他們請到德育教育的課堂,引導學生把握它們的意旨,領悟其中的內涵,牢記它們說明的道理,實踐其中的真理。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發揮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

  ***四***養成課前預習習慣

  培養了學生的預習習慣。我認為學生的預習習慣在和其它習慣比起來,它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如果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特別是對於學習語文、數學等學科來說麻煩更大。比如說一篇課文,學生要是沒有提前預習的話,那就對課文一點不熟悉,字音讀不準,句子讀不通,文章的主要內容更是不瞭解。老師在安排的課時內進行教學活動的話會費時費力,效果也不佳。學生的預習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預習時有不懂的可以標註,等到老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共同探討,予以解決。

  ***五***多元化教學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堅持軟、硬兼施的原則,既要“硬落實”又得“軟管理”。比如:通過組織“談理想”和“小法庭”班會、知識競賽、手抄報比賽、讀書報告會等活動,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競爭意識強的特點引導到有意義的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精神。

  總之,學生的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正確引導。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管理和培養。作為學生老師,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對工作的忠心,對學生的愛心,對生活的熱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行為的轉變。

  中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2

  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然而,社會、家庭、學校三者之中,學校或者教師卻應該承擔起龍頭作用。老師--兒童靈魂的鑄造者,應該有習慣意識,本著堅持“好習慣,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養兒童的良好習慣。

  我認為: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從小抓起。進入獨生子女年代的小學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連作業寫完了,本子、書放在書包裡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動作磨蹭,有始無終,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面對現狀,學校要不斷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僅靠單純的幾個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讓社會、家長、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習慣培養關鍵期。

  習慣,都是在不斷的重複中慢慢形成的,但是,習慣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覆性、情境性。習慣的形成關鍵在頭3天,“習慣成自然”,頭3天內對行為或傾向的強化與鞏固,有利於其形成自然而然的習慣。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一項看似簡單的行動,如果你能堅持重複21天以上,你就會形成習慣;如果堅持重複90天以上,就會形成穩定習慣;如果能堅持重複365天以上,你想改變都很困難。因此,老師們在培養兒童的習慣時,應把握住關鍵的前3天。

  二、要從細節抓起。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需要從學生小節的養成教育抓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是實實在在的素質基礎。

  三、要抓好行為訓練。

  養成教育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要抓好學生行為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恆,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穫。

  四、社會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

  中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3

  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靠偶爾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強化訓練逐步形成。這就需要家長,教師等多方面的力量聯合起來,共同督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讓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 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後,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我們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一個良好的習慣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我們以前的教育重視認知、忽視行為,很多時候有些假、大、空,導致學生總講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為此,國家在深化教育體質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規律,確定不同年齡段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範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標遞進層次。下面我對養成教育淡淡自己的點滴體會:

  1、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恆。

  學生的行為具有持續性和反覆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須經常性地進行誘導、訓練;一種不良行為的糾正,也須反覆地進行指導、教育。所以對學生的養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同時要注重師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養成教育要師表垂範

  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老師的某一行為習慣,可能會出現在學生的身上。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至關重要。教師首先應該注意在學生面前樹立文明禮儀的榜樣,對於學生的問好,老師應該微笑點頭,碰到內向的學生,要儘量先跟他們打招呼。對於學生的幫助,我們應該親切地跟他們道聲“謝謝!”。如果老師有時說錯了或做錯了,也要敢於向學生道歉。這樣,教師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以深厚的思想情感、莊重大方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做示範,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誘導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能簡單地批語指責。通過情感的交流,學生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更易接受。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可能使其心靈受到震撼。

  3、養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許多同學熟讀 “小學生行為規範”,甚至倒背如流,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做好事、幫助同學,回到家裡,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班裡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願修好,上學穿校服,衣帽整齊,佩戴紅領巾,排好隊、走好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為習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4、充分發揮班級集體的教育功能。一個班級班風的好壞,集體意識的強弱,道德水準的高低,對集體中每一個成員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影響極大。班級集體假如形成一種高尚的道德風貌,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學生在這個集體中就會受到強烈的感染,無形的鞭策和制約,必然會培養出團結互助、關心他人、嚴厲認真、奮發向上、品格高尚的學生。

  5、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網路,確保養成教育。

  育人,並不是說在學校一個樣,回到家卻是另一個樣。為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在學校裡,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於繼續深化養成教育,並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一個共識,目標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學生進行行為規範練習,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看了中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