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醫怎麼治療

  很多疾病都會出現咳嗽症狀,咳嗽給大家帶來了很大的痛苦,那麼中醫如何治療咳嗽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咳嗽中醫治療的方法。

  咳嗽中醫治療的方法

  1.從痰飲病的形成角度來理解

  清·鄒澍曰:“飲入於胃,分佈於脾,通調於肺,流行於三焦,濾於腎,出於皮毛,歸於膀胱”;“水者,節制於肺,輸引於脾,敷布於腎,通調於三焦、膀胱。”從中可以看出痰飲病的形成與肺、脾、腎、膀胱等多個臟器相關。內因肺脾腎三髒陽氣虛弱,三焦失於氣化,致使水液停聚;外因感受風寒,或冒雨涉水,久坐溼地,寒溼浸漬,或食少飲多,思慮,勞倦過度。在內外因相互作用下致使脾運失司,飲邪停聚,流溢四處,波及五臟,上不能輸精以養肺,下不能助腎以化水,三焦水道通調失職。此乃陽氣虛衰,飲邪停聚之本虛標實之證,治當溫陽以治本,化飲以除標,故當選“溫藥”補陽氣以治療。

  2.從飲邪的病理特性角度來理解

  飲為陰邪,輕則阻遏陽氣;重則傷人陽氣,質地清稀,易於停留人體區域性;病機要點責之於脾;飲邪“得溫則行,得寒則聚”。飲為陰邪,遇寒則聚,遇陽則行,得溫則化。同時陰邪最易傷人陽氣,陽氣被傷則寒飲難於執行。反之,陽氣不虛,溫運正常,飲亦自除。所以,治療痰飲需藉助於“溫藥”以振奮陽氣,開發腠理,通調水道。陽氣振奮,既可溫化飲邪,又可絕痰飲滋生之源。開發腠理,通調水道是疏通祛邪之要,使飲邪能從表從下分消而去。

  3.從“溫藥”自身作用角度來理解

  “溫藥”是指甘溫、苦溫、辛溫之品。甘溫藥物,能補、能和、能緩,以補脾腎之陽氣。針對“本虛”之脾腎陽不化氣,以達到溫陽化飲之目的。苦溫藥物,能燥溼、助陽化溼,以燥脾土。針對脾溼飲盛,可達到燥溼化飲,得溫則行之目的。辛溫藥物,能行、能散,以發越陽氣、開腠理、通水道。即通過發汗、利水作用的藥物,針對“標實”,給飲邪以出路,達到行散水溼的目的。

  4.從運用“和之”的角度來理解

  《說文解字》雲:“和,相應也,從口,禾聲。”取其平和、調和之意。就是指用溫藥不可太過,亦非燥之、補之。即不可過於剛燥,以免傷正,不可專事溫補,以防礙邪,而應以“和”為原則,在溫補之中酌加行、消、開、導之品,遵《金匱要略方論本義》“言和之,則不可專事溫補,即有行消之品”之意。行者,行其氣也;消者,消其痰也;開者,開其陽也;導者,導飲邪從大小便出也。以達到溫補助陽,行水蠲飲之治療目的。

  5.從具體治法選方角度來理解

  溫陽化飲法 對於脾腎陽虛者,當分輕重,輕者選用澤瀉湯以利水補脾;重者選用苓桂術甘湯以溫陽蠲飲,健脾利水。下焦飲逆者,當選五苓散以化氣利水;飲積胃脘者,當選小半夏湯以溫胃散飲;飲邪較甚,眩悸者,當選小半夏加茯苓湯以導引下行;腎氣虛,氣化不行者,當選腎氣丸以溫腎蠲飲,化氣利水。

  表裡雙解法 對於內飲外寒的支飲、溢飲,當選小青龍湯以化飲解表;外寒內飲兼鬱熱的溢飲,當選大青龍湯以發汗清熱除飲。

  疏導腸胃法 對於狹義痰飲停聚成實者,當選己椒藶黃丸以前後分消,攻堅逐飲;支飲腹滿者,當選厚朴大黃湯以疏導腸胃,盪滌實邪。

  瀉水逐飲法 對於支飲不得息者,當選葶藶大棗瀉肺湯以瀉肺逐飲;狹義痰飲之留飲欲去者,當選甘遂半夏湯以急則治標,因勢利導;胸脅積飲,屬懸飲者,支飲久咳、邪盛正實者,皆可選十棗湯以攻下逐飲,祛飲止咳。

  扶正祛飲法 對於支飲痞堅,虛實錯雜證,虛者當選木防己湯以補虛清熱,通陽利水;實者當選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以行水散結,消堅補虛。

  咳嗽怎麼辦

  1.風熱咳嗽:發熱,口乾咽痛,咳吐稠痰。

  魚腥草15克,枇杷葉6克,薄荷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劑。

  桑葉、菊花各lO克,杏仁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劑。

  魚腥草l5克,十大功勞10克,杏仁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劑。

  2.風寒咳嗽:咳痰稀薄,多兼頭痛、鼻塞、喉癢身重。或有惡寒發熱。

  紅棗5枚剝開去核放人生薑1小片,然後壓扁,焙黃,煎水飲用。

  紅糖30克,生薑3片,紅棗3枚。水煎取汁常服。

  紫蘇葉、紫菀各10克。冰糖30克。前2味水煎,放入冰糖,取藥汁分3~4次飲服。

  3.燥熱咳嗽:乾咳少痰,鼻燥脣乾,口渴喜飲。

  麥冬10克,杏仁6克,鮮梨皮3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劑。

  川貝粉6克,鮮梨1個,白糖30克。將梨l左皮去核放入貝母、白糖,蒸熟後食用。

  柿餅1個,貝母粉3克。將柿餅切開去核,加入貝母粉,蒸熟食用。

  松子仁50克,核桃仁100克,熟蜂蜜25克。前2味研爛後調和熟蜂蜜。每日早晚以開水沖服lO克。

  北沙蔘15克,杏仁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