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班班級標誌設計的高清圖片
班級logo是代表自己班級的特色,凝聚了同學們的心血而誕生的。七班的logo也是如此,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七班班級標誌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班班級標誌設計的高清圖
七班班級標誌設計的設計圖
從“班級”到“班集體”
班級和班集體屬於兩個不同的概念範疇。班級側重於一個組織名稱,班集體側重於一種價值判斷和關係構成。經過學校的編班形成的班級不會自然地成為班集體,形成班集體需要一定的條件和引導,因為班集體承載著豐富的教育內涵,發揮著重要的教育功能。
班集體一旦形成,對每個成員會產生同化作用和持續的教育影響。從“班級”到“班集體”,既是班級建設和發展的目標與方向,也是實現班集體教育價值的內在要求。
一、學習共同體理論概述
共同體是社會學的基本概念,最早從德國滕尼斯的《共同體與社會》中引入。共同體不只是基於人與人之間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等社會心理因素凝聚而成的社會聯結方式,更是知識創生和學習發生的社會結構和實踐境脈。博耶爾於1995年正式提出“學習共同體”概念。學習共同體是一種關於學習和學習者的社會性安排,它提供給學習者圍繞共同的知識建構目標而進行社會互動的機會,以活動為載體的社會互動中蘊涵著多層次參與:邊緣的和核心的,在場的和虛擬的。相互的介入、共同的事業和共享的技藝庫,構成了共同體的關鍵特徵。
在班級的基礎上形成班集體,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形成了一個基於班級的學習共同體,班集體教育功能的實現最終體現為學生的學習成長與健康發展。班集體的形成特徵應更多從學生主體及其學習效果來分析和考察。作為一種關於學習和學習者的社會性安排,學習共同體提供了理解學習的新正規化,藉助其理論可為分析班集體的形成特徵提供嶄新的視角。
二、主體方面學習共同體視角下的班集體形成特徵
***一***積極主動
相比於班級,班集體的形成更有利於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在班集體中每個學生都是主人。班集體的運作更多依靠學生的主動參與以及彼此間的默契與情感,學生行為更多源於自覺,受集體氛圍的感染。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互動過程構成了班級活動的主要部分。學生是主動的知識探索者,而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在與同伴的對話中建構意義,同時重視學習過程和結果,習得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策略。
***二***尊重差異
學習共同體將差異視為一種資源。正如日本學者佐藤學所表述的,每一個人的差異得以受到重視,和運用不同樂器演奏成一曲交響樂一樣,在學習共同體中這種“交響式溝通”使每個人的經驗得以交流。在班集體中,學生具有豐富個人特色的背景資源、學科知識體系、資訊處理方式,這種異質性增進了班集體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動,成為一個開放的學習系統,班級內部的對話充滿了樂趣與生機,學生的生命活力得以自由發展。
***三***平等參與
從班級發展成為班集體,學生參與意識會更為平等,行為方式會更加民主。班集體中事務的處理,是以平等協商為主要溝通方式,尊重學生主體意願,給予學生話語權,形成民主的氛圍。在不斷踐行和發展民主的過程中,逐步實現學生的自主權利,促進師生的對話合作,班集體成員之間形成親密的情感氛圍,最終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實踐方面學習共同體視角下的班集體形成特徵
***一***共同的事業
共同的願景反映大多數成員的價值觀和真實需要,共同的事業體現大多數成員共同的追求,必須經由所有成員的共同協商而形成,這也是共同體一致性的來源。班集體涉及的領域廣泛,從課內學習的專業領域到課外活動的生活領域,從學校教育的外在目標到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共同追求的事業不僅包括明確表達的陳述***比如班訓、目標等***,也包括處於實際運作狀態的默會追求。領域的複雜並不會影響學生對該領域的理解和認同,卻能指導學生提出問題和組織知識,幫助學生確定值得分享的知識,促進學生提升思辨能力和認知能力。學生們所共同追求的事業受到所在領域的要求和影響,通過集體協商最終確定共同的事業。
***二***相互的介入
在班級授課制模式下,學生之間實質性、有意義的互動較少。而在班集體中,學生因共同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要聚集在一起,圍繞共同的願景和事業一起奮鬥,相互介入和支援,形成了學習共同體的成員關係。參與者的同質性和異質性都是驅動實踐的重要因素,其中異質性體現為家庭背景、教育水平、認知程度、心理素質、學習動機等。相互介入的過程產生新的同質性和異質性,同時產生新的各種各樣的關係網。在班集體中,每一個成員都有交流的需要,在交流中共同分享集體的智慧和經驗。成員之間真實互動的深度體現相互介入的程度,最終影響學習的結果。
***三***共享技藝庫
共享的技藝庫指的是共同體內一整套共享的資源,包括:慣例、用語、工具、做事的方式、故事、手勢、符號、樣式、行動或者概念,這些資源都是共同體形成的過程中產生或採用,併成為共同體實踐的重要部分。共享的技藝庫反映了共同介入的歷史和實踐,既有具體化的部分,也有參與化的部分。在班集體中,故事、案例、工具、文件、規則、手冊、符號等共享知識和共享資源包括有形和無形兩種,這些體現了班集體成員的智慧,更彰顯著班集體的發展成熟。這些集體智慧的建構不僅需要個人經驗的分享和成員間的交流,更需要內嵌於班集體的信任和歸屬,以及對知識的創新和管理。
四、成效方面學習共同體視角下的班集體形成特徵
***一***知識的建構
學習是知識的社會建構,成員參與實踐共同體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對於班集體成員來說,儘管生活背景和經歷有所差異,學習動機也有不同,但最終目標都是要學有所獲,促進知識的建構。班級授課制以師生之間知識的傳授為主要教學方式,學生獲得的基本上是顯性知識。而在班集體中,學生通過相互交往、共同參與的實踐活動置身於具體的情境,對於學習者而言,共同體是個體進行學習並建構知識的場,通過“合法的邊緣參與”和“充分的參與”來建構個體的知識,在逐漸的感知和體會以及不斷的思考和總結過程中,學生能夠習得不能系統表述的、難以言傳的默會知識,更有利於實現深度學習。
***二***身份的形成
身份意味著歸屬,不僅是指擁有某些顯性的知識,而且包含著與實踐無法分離的實踐知識,即只有知道在某種情境下做出某種行動,才能取得共同體的認可。身份的形成過程是學習的軌跡,如從新手成長為專家的過程。在班集體中,學生通過共同的學習交流和活動參與而相互影響,不斷加深彼此間的相互認識,逐漸形成對共同體的共同理解,從邊緣學習者轉變為中心學習者。在此過程中,學生們逐漸增強了成員身份感和集體歸屬感。在班集體實踐中,學生可以體會共同的目標與價值追求,並在活動中逐漸認可自身所承擔的責任,明確特定專業領域內的工作習慣和特有文化,同時這種身份也受到共同體所在的更廣闊的社會背景的影響。
***三***集體凝聚力
班集體的情感特徵比班級顯著,一般都具有比較強烈的集體凝聚力,表現為成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班集體成員會對共同願景、信念、角色、身份產生認同,在集體內部建立相互依賴的感情和友誼。同時,學生對一些重大的事件或原則性問題都保持著共同的認識和評價,在個人目標和價值判斷方面都會與集體有著高度的相似性。此外,當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引發不同的思考和碰撞時,知識的形成、深化、遷移成為必然結果,同時在深入溝通中促進情感深化和價值認同,實現共同發展。
- 七班班級標誌設計的高清圖片
- 孕婦練習瑜伽做的動作有哪些
- 描寫青春愛情的散文隨筆
- 小學畢業了寫給死黨的留言
- 衣帽間裝修實景設計圖片欣賞
- 夢見花有啥意思
- 男屬豬和女屬牛結婚好不好
- 科目四文明考試需要注意的事項
- 金牌銷售團隊口號大全
- 蘆筍臘腸蛋炒飯簡單又營養做法圖解
- 蠔油青椒牛肉簡單又營養做法圖解
- 差旅費報銷流程說明
- 女人睡前如何保養
- 用於自我介紹的人生格言_個人簡歷常見勵志人生格言
- 父親的山岡菊花金黃閱讀題答案
- 夏天相關描寫的經典歇後語
- 年輕人長白髮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日本黑白漫畫圖片
- 福建永定土樓自駕遊
- 關於生活很迷茫的心情說說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