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畫畫裙子圖片

  女生的衣服種類中,有裙子的存在。你知道裙子的歷史是怎樣的嗎?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欣賞

>

  1

>

  2

>

  3

>

  4

>

  5

  欣賞完之後,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些關於裙子的介紹。

  裙子簡介

  裙裝是一種圍於下體的服裝,屬於下裝的兩種基本形式***另一種是褲裝***。廣義的裙子還包括連衣裙、襯裙、腰裙。與褲不同,襯裙並不開叉,雙腿不用分別穿套***然而,有人把在胯下分開的馬褲套進裙子***。在許多文化中,基於線條搭配審美觀念,以至後來普遍男性認為穿裙對於行動和工作不甚方便,裙因此常被視為女性的衣著,但也有例外。例如蘇格蘭裙***kilt***被視為蘇格蘭的傳統男性衣著,並逐漸成為世界各地的時尚。

  裙子的發展歷程

  明朝

  明代恢復了漢族傳統習俗,裙子形制仍然儲存著唐宋時的特色。曾風靡於唐代的紅裙,到了明代則再度流行。明代流行褶襉長裙,並規定民間只能用紫色、桃紅、綠色等淺淡顏色。但花式繁多,品種各異,有的裙子和現代人的裙子已無多大區別。《水滸傳》:“***洪教頭***脫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條棒,使個旗鼓......”。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京城時興一種“馬尾裙”。這裙據說始於朝鮮國。裙式蓬大,舒適美觀。傳入京師後,京師人多“買服之”。最初,能織做者很少,價錢昂貴,只在一些富商貴公子中流行。以後商家及販售者增多,“於是無貴無賤,服者日盛”,至成化末年,連朝官亦“多服之者矣”***陸容《菽園雜記》***。

  清朝

  清代,由於清朝貴族的壓迫,漢族"上衣下裳"的制度被破壞,裙子基本退出男裝領域,但廣大漢族婦女仍沿襲明朝的服裝。清代初期的裙子,仍儲存著明代的遺俗,有鳳尾裙、月華裙等式樣。後來隨著時代的推移,也有許多新型的裙式問世。 "彈墨裙"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以淺色綢緞為底,上用彈墨工藝印上黑色小花,因色彩素雅,花紋別緻而深受歡迎,尤以士庶婦女所著為多。以後裙子的式樣越來越多,隨時有變,有在裙上裝滿各種飄帶的;有在裙幅底下綴以無數小鈴,使之叮噹叮噹的;也有裙幅下繡滿水紋,隨著人體的行動,一折一閃,異常美觀。傳統的百襉裙在這個時候也經過了改制:以數幅布帛為之,折成細襉,折襉之間以絲線交叉串聯,因展開後形似鯉魚的鱗甲,故被稱之為"魚鱗百裙襉",這種裙式流行於晚清同治年間,有詩為證:"鳳尾為何久不聞,皮綿單夾弗紛紜。而今無論何時節,都著魚鱗百襉裙。”至於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及內外命婦,遇有朝賀、祭祀等重大禮節,都要穿著朝裙。朝裙通常穿在外褂之內。按照季節,朝裙被分為冬、夏兩種形制,冬朝裙用料以緞為主,緣以獸皮;夏朝裙以紗為主,緣以織錦。製作是分為兩 截,上用紅色或 綠色,下用石青色,周身折有細襉,所用紋樣有嚴格區別:嬪妃以上可用龍紋,以下則用蟒紋。

  清朝後期,穿裙漸少。古代人穿裙子,一是為掩體,二是和禮節有關,並存在著嚴格規定。無論老太太和少奶奶,即使家居也要整整齊齊,否則被認為輕薄無禮。在家一般著黑色的裙子,式樣為褶襉裙,裙幅家居為六幅,會客為八幅,所謂“裙拖六幅湘江水”來形容著裙之美。在清末民初時,紅裙子是一種禮服,要夫婦雙全者才可以穿。夫婦之間,惟正室可以穿紅裙,姨太太亦不允穿紅裙。

  近現代時期

  近代,西式裙傳入我國,成為人們日常穿著的重要服裝,逐漸取代了以前傳統的裙子。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受蘇聯影響,流行布拉吉連衣裙。***期間,裙裝受嚴格限制。改革開放後,裙裝重新流行。超短裙,吊帶裙等紛紛傳入中國內地,裙子的種類日漸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