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的小妙招

  春季養生小妙招相信是眼下大家很關心的話題了,因為時下正是百花盛開的春季,正確的養生方式可以預防疾病,延年益壽。下面給大家分享,希望能幫到大家。

 

  

  1、調養精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精神調攝應做到疏洩條達,心胸開闊,情緒樂觀,戒鬱怒以養性,假日去踏青問柳,遊山戲水,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2、預防春困

  春天風和日麗,但人卻感到睏倦。疲乏頭昏欲睡,早晨也不醒,這種現象就是大家所說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體內迴圈季節性差異,面板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負荷加重,供應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造成的。

  3、防風禦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春天要特別注意防風禦寒,養陽斂陰。根據初春天氣乍寒乍暖一日三變的特點,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

  4、調節飲食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忌過於酸澀,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尤不宜多進大辛大熱之品,如參、茸、烈酒等,以免助熱生火。

  春季怎樣飲食養生

  1、飲食清淡--消春火

  春季人易上火,經常出現舌苔發黃、口苦咽乾等情況,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顯上火症狀的人可吃些敗火的食物,如綠豆湯、金銀花茶、菊花茶、蓮子心泡水等。

  2、辛甘之品--助春陽

  稍微有些辛味的東西,如蔥、生薑、韭菜、蒜苗等都是養春氣的食物。唐朝《千金方》有句話叫“二三月易食韭”。食用這些東西,對人體春季陽氣生髮很有好處。

  3、少酸增甘--保脾胃

  春季為人體五臟之一的肝臟當令之時,宜適當進食辛溫升散之品,而生冷黏雜之物則應少食,以免傷害脾胃。因而在春季應適量吃些甜品,少吃酸味食物。

  4、黃綠蔬菜--防春困

  “春困”使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應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如胡蘿蔔、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對恢復精力、清醒頭腦很有裨益。

  春季祛溼湯

  1、炒扁豆木棉花燉鯽魚湯

  材料:炒扁豆、木棉花各15克,陳皮3克***中藥店有售***,蜜棗1~2個,鯽魚肉約100克,生薑3片。

  做法:藥材稍浸泡;蜜棗去核;鯽魚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1個半小時便可。

  功效:扁豆性味甘溫,能健脾化溼、和中止瀉。尤其炒後的扁豆健脾力更強,與木棉花陳皮燉鯽魚,為春溼時健脾祛溼的養生湯品。

  2、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排骨250克,冬瓜500克,薏米適量,食鹽適量。

  做法:將排骨、薏米洗淨,冬瓜洗淨後不去皮切成塊狀;將排骨與薏米一同放入鍋中,小火燉90分鐘左右後加入冬瓜,再燉10分鐘左右;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將冬瓜與薏米進行搭配,能夠達到清熱祛溼、利水排尿的效果,對於水腫、尿路疾病患者來說具有輔助性治療作用。

  3、老黃瓜煲豬腱粉腸湯

  材料:老黃瓜1斤,陳皮1角,碎瑤柱1湯匙,豬腱1斤,粉腸8兩,赤小豆2兩,扁豆1兩。

  做法:老黃瓜連皮一開二,豬腱、粉腸拖過水,赤小豆、扁豆、陳皮洗過,湯煲注清水燒開,放入豬腱煲15分鐘,下老黃瓜、粉腸、陳皮、赤小豆、扁豆煲1小時下瑤柱,再煲15分鐘,撈出粉腸、豬腱切成件狀,在半小時後,可再撈出湯料在碟中,排上粉腸、豬腱,湯水便可調入幼鹽飲用。

  功效:老黃瓜能除熱祛溼解火毒。扁豆、赤小豆俱有健脾化溼功效,加豬粉腸煲黃瓜湯,清熱當中更有理腸胃之食療作用。

  4、金針菇豆芽肉片湯

  材料:金針菇150克,黃豆芽150克,瘦豬肉240克。

  做法:瘦肉洗淨,瀝乾水,切薄片,用2湯匙生抽、半湯匙白砂糖和半湯匙生粉醃好待用;金針菇和大豆芽分別洗淨,去尾部;熱鍋放1湯匙油,下生薑和大豆芽爆炒,剷起;鍋內倒入5碗水燒開,放入炒好的薑片和大豆芽煮沸,下金針菇和肉片,煮至熟,下鹽調味食用。

  功效:清熱祛溼,利尿消腫,益智減肥。

  5、陳皮蓮子薏米水鴨湯

  材料:陳皮6克、蓮子肉30克、炒薏米30克、淮山12克、生薑10克、水鴨肉250克。

  做法:將水鴨肉用清水洗淨血汙,斬件;薏米用鐵鍋炒至微黃,蓮子去心洗淨,用水稍浸淮山,陳皮、生薑用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一起放進湯煲內,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薏米具有很好的祛溼作用,用來煲水鴨能起到補脾健胃、祛溼止瀉的功效。陳皮蓮子薏米水鴨湯對溼氣重、大便稀爛、脾虛者尤為合適,而本身腹瀉,感冒咳嗽就最好避免喝此類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