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民間版畫
【摘要】 版畫在中國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的延伸,版畫在歷史長河中記錄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後來它變成了中國老百姓逢年過節家中必不可少之物,如年畫、門神、財神和灶神等,在不同的年代民間版畫扮演的角色不同,如今的民間版畫喜憂參半。民間版畫傳承著積澱幾千年的中國文化,讓我們走近並關注民間版畫的發展。
【關鍵字】版畫產生 發展 民間年畫
作為造型藝術,現代版畫通常是由作者用刀和筆等工具,將藝術創作體現在版面上並經刻制,拓印、形成具有印痕特點的藝術作品。版畫在中國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的延伸,版畫在歷史長河中記錄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後來它變成成了千百萬中國老百姓逢年過節家中必不可少之物,如年畫、門神、財神和灶神等;再後來版畫印刷慢慢地被先進的照相印刷術代替,然而無法被代替的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有著特殊的表現力,版畫被列為國油版三大畫種之一。說到中國版畫,先得說說年畫。
古人以為黑夜有鬼魅出來,門上若畫或貼幅武將門神,就可安睡。最早的年畫是“驅鬼鎮邪”的“門神”。人們深信:家裡的災難都是鬼魅在作怪。門神把住大門,鬼魅進不了門,家裡便平安了。《禮記·月令》上已有“祀門”的記載。《荊楚歲時記》說門神有兩個: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他們的確是神,可以捉鬼和吃鬼的。到了晉代,有“元旦畫雞於門”的風俗。因雞一叫天就亮了,鬼魅則不見。畫雞於門上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無疑地擴大了年畫中的門神題材。至今象河南開封、山西、蘇州桃花塢等地的早期門畫中,尚有這一形式的畫樣傳世。宋代以前,刻版印畫的技藝尚未成熟,所以隋、唐及其以前的門神都是畫的。到了宋代,城市經濟繁榮,手工業、商業相當發達雕版印刷也隨之出現。明代以後,有所改變,門神由人來擇選,門神的威儀也不能再被人們敬仰。清代滿族人入主中原,不廢漢族新年風俗習慣,除夕依例貼門神、灶君、鍾馗等等。
我國古代繪畫品類裡,沒有年畫這一畫種,宋代雖然已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但還未以“年畫”之名來總稱其品類。明朝年畫題材漸擴大。民間年畫因風俗節日而降,它寄託了人們對風調雨順、農事豐收、家宅安泰、人馬平安等祈福迎接、驅災避邪的願望。民間年畫的欣賞者大都是文化低下的勞動人民,因此要求它在表達人民大眾祈福禳災的心願時,還要獲得一些文化歷史之類的知識。從而使得民間年畫成為廣大農村群眾的重要精神食糧。它雖然歲末臘月才大量出現在鄉村市集城鎮街巷,平時喜慶節日,婚喪風俗中,仍可得見各種不同題材形式的“年畫”。以往大凡歲時節日,和平日嫁女聚親、生子彌月、入塾讀書、考試中舉、升官授職、拜師收徒、酬師謝神、捕魚豐收、出獵平安、安家遷居、謝醫掛匾、祭天酬神等等民俗活動中,都有年畫藝術形式點綴其盛。民間年畫之形成,無疑是隨著歲末風俗而來,它的內容除上述與歲時節令緊密相關外。還有部分和日常人生禮俗有關。象婚姻、壽誕、開市、收徒、敬祖等等,年畫作坊都有特製的畫幅應市。如結婚人家總是盼望生兒育女,將來讀書作官改換門第。所以過去年畫中的“天仙送子”、“麒麟送子”中堂,是專供新婚之家懸掛之畫。迎祥年畫中常見的一個題材是“和合二仙”,年畫中的和合為取合好之意,至於添畫荷花與圓盒,當起源於清代。人類的原始思維告訴我們:原始人類喜歡把某種東西的形象提煉成抽象的精神,然後把這種抽象的精神摻和到另一種東西的形象中去,這便是民俗學家慣稱的所謂“精神互滲”。這些順應老百姓祈福求子的心理需要而巧妙地改造了的門神,一方面不脫門神“驅鬼鎮邪”的原始意義,一方面又注入了祈福求子的新鮮觀念。使人們從簡單地懼鬼畏邪的陰影中部分地解放出來,沉醉在對美好祥和的生活的憧憬之中,豐富了原有門神的內含。有些作品在反映社會變革或人們衣食住行等活動中,有意無意地表現出了時代風尚社會風俗,給研究者留下了大量可貴的形象資料。蘇州清初印製的一些年畫中的婦女裝束,大都是髮型仍是明代,而服裝則是寬袖斜襟,下系素裙;清末的婦女,則是旗袍長褲,腰露花巾。有的則戴暖帽,系圍巾,足登高跟鞋,或挾書包,或擎布傘,摩登入時。這類年畫,也是研究服裝變化的真實可靠的資料。
創始於明代的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以其取材廣泛、內容豐富被譽為民間“大百科全書”和“中國年畫之首”。它在造型方式和工藝特點上繼承了中國工筆重彩人物和民間版畫藝術的特點,融繪畫與木刻於一體。曾經貼年畫、春聯是中國百姓慶祝農曆新年的流行方式,然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這種民間藝術已瀕臨滅絕。所有藝術都有一個由盛至衰的過程:家庭裝飾中從木版年畫到石印年畫再到掛曆,而現在掛曆也很少了;而國畫原來都用軸掛,現在人們更喜歡用框。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楊柳青年畫也正在尋求新時代的落腳點,楊柳青年畫現正在向高檔化、禮品化的方向發展,被廣泛應用到書籍裝幀、舞臺佈景、廣告設計、裝飾工程等方面,獲得了新的活力。近年來,中國不少傳統藝術都尋求創新和改造,但同其他藝術一樣,楊柳青年畫的新發展也是一般機遇一般挑戰。作為中國“年”文化的重要標誌,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先後在各國展出,努力贏得海外公眾的瞭解和熱愛。
中國的民間木版畫是中國文化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藝術上蘊含豐富,不論質還是量,一旦被髮掘出來,對於民族美術的發展,將是重要的基礎,希望民間版畫能夠受到更好的重視。民間版畫是一座藝術寶藏,需要我們共同努力開掘。當然很多地區的版畫正面臨著瀕臨滅絕的處境,從當代社會對藝術作品的需求來看,民間版畫的陳舊性和侷限性已經日益明顯起來,而今的民間版畫應當大膽吸取各方面的養料,壯大自己,最後走向成熟以長足發展。民間版畫還應不斷適應市場需求。當然,適應市場不等於拋棄民間風格,我們要在獨立風格保持的前提下,主動探索創新,去發現、去培養、去完善市場。使自己儘快走進現代生活、融入現代生活,不但要有適應力,而且要有進擊力。農村、小城鎮這個老市場要固守好,現代化城市中賓館、酒樓、政府會議廳、私人的高雅住宅,都是可以開闢的新市場。楊柳青年畫已經在這方面的取得的成功案例,希望其他地區特色版畫也可以在借鑑學習中,如同楊柳青年畫一樣不斷推廣開來被社會認可和重視。也希望更多的莘莘學子加入民間版畫創作的行列,繼往開來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版畫作品。
參考文獻:
[1] 《中國民間木刻版畫》呂勝中編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0 年出版
[2] 《中國版畫史》王伯敏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1 年出版
[3] 《民間木版畫》張道一編,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年出版
[4] 《晉南木版年畫資料》山西省臨汾地區文學藝術工作者協 會編,1978年印
[5] 《中國版畫史圖錄》周蕪編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年出版
【關鍵字】版畫產生 發展 民間年畫
作為造型藝術,現代版畫通常是由作者用刀和筆等工具,將藝術創作體現在版面上並經刻制,拓印、形成具有印痕特點的藝術作品。版畫在中國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的延伸,版畫在歷史長河中記錄和傳播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後來它變成成了千百萬中國老百姓逢年過節家中必不可少之物,如年畫、門神、財神和灶神等;再後來版畫印刷慢慢地被先進的照相印刷術代替,然而無法被代替的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有著特殊的表現力,版畫被列為國油版三大畫種之一。說到中國版畫,先得說說年畫。
古人以為黑夜有鬼魅出來,門上若畫或貼幅武將門神,就可安睡。最早的年畫是“驅鬼鎮邪”的“門神”。人們深信:家裡的災難都是鬼魅在作怪。門神把住大門,鬼魅進不了門,家裡便平安了。《禮記·月令》上已有“祀門”的記載。《荊楚歲時記》說門神有兩個: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他們的確是神,可以捉鬼和吃鬼的。到了晉代,有“元旦畫雞於門”的風俗。因雞一叫天就亮了,鬼魅則不見。畫雞於門上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無疑地擴大了年畫中的門神題材。至今象河南開封、山西、蘇州桃花塢等地的早期門畫中,尚有這一形式的畫樣傳世。宋代以前,刻版印畫的技藝尚未成熟,所以隋、唐及其以前的門神都是畫的。到了宋代,城市經濟繁榮,手工業、商業相當發達雕版印刷也隨之出現。明代以後,有所改變,門神由人來擇選,門神的威儀也不能再被人們敬仰。清代滿族人入主中原,不廢漢族新年風俗習慣,除夕依例貼門神、灶君、鍾馗等等。
中國的民間木版畫是中國文化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藝術上蘊含豐富,不論質還是量,一旦被髮掘出來,對於民族美術的發展,將是重要的基礎,希望民間版畫能夠受到更好的重視。民間版畫是一座藝術寶藏,需要我們共同努力開掘。當然很多地區的版畫正面臨著瀕臨滅絕的處境,從當代社會對藝術作品的需求來看,民間版畫的陳舊性和侷限性已經日益明顯起來,而今的民間版畫應當大膽吸取各方面的養料,壯大自己,最後走向成熟以長足發展。民間版畫還應不斷適應市場需求。當然,適應市場不等於拋棄民間風格,我們要在獨立風格保持的前提下,主動探索創新,去發現、去培養、去完善市場。使自己儘快走進現代生活、融入現代生活,不但要有適應力,而且要有進擊力。農村、小城鎮這個老市場要固守好,現代化城市中賓館、酒樓、政府會議廳、私人的高雅住宅,都是可以開闢的新市場。楊柳青年畫已經在這方面的取得的成功案例,希望其他地區特色版畫也可以在借鑑學習中,如同楊柳青年畫一樣不斷推廣開來被社會認可和重視。也希望更多的莘莘學子加入民間版畫創作的行列,繼往開來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版畫作品。
參考文獻:
[1] 《中國民間木刻版畫》呂勝中編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0 年出版
[2] 《中國版畫史》王伯敏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1 年出版
[3] 《民間木版畫》張道一編,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年出版
[4] 《晉南木版年畫資料》山西省臨汾地區文學藝術工作者協 會編,1978年印
[5] 《中國版畫史圖錄》周蕪編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年出版